如何使用大数据技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大家好,我是Lake,专注大数据技术、互联网科技见解、程序员经验分享
作为一名大数据工程师,我来说下我的想法。如何使用大数据技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这里有两个注重点,一个是大数据技术,一个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目前大数据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种类的技术,比如数据的离线计算有 Hadoop、Spark,存储方面有Hbase、HDFS、MongoDB、JanusGraph,消息中间件有 Kafka、metaQ,实时计算有Storm、Flink、Spark Streaming等等。这么多大数据技术,怎么样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呢,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目前很多企业最底层都用到大数据相关技术,如何保证线上业务稳定成为大数据技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线上业务不稳定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使用,尤其是涉及到交易相关的业务更是重中之重。线上业务的稳定性不能受到大数据集群抖动而产生影响,打个比方,线上订单交易链路在最底层使用到了Hbase 数据库,但Hbase集群突然 Down掉之后,那么线上用户突然不能够进行下单和支付了,这对于公司来说,直接就影响到公司的交易额和利润,这种情况是公司绝对无法容忍的。
所以你能够保证公司所使用大数据技术集群资源越稳定,那么对于线上业务的稳定运行就越有保证,通过对大数据集群稳定性进行保障,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感,这就是你的价值。
更好的降低大数据集群机器资源消耗
更好的降低公司大数据集群机器的资源消耗,提升公司集群资源的使用率,进一步压榨机器的性能也为公司带来了价值。公司每台机器,说实话,都需要从外进行采购,这消耗的就是公司的资金。如果你能在现有的机器上,满足更多的业务,而不只是单纯的购买机器水平扩展来满足业务,这样会进一步帮助公司节约资金。公司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盈利,你帮公司降低了机器的购买,这也是为公司节约了一笔很大的成本。
大数据技术创新
大数据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就需要自己通过技术创新,来满足公司一些更为复杂的业务场景。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业务发展。比如图数据库的出现,使得公司能够使用图数据库来构建用户的社交网络图,通过构建的社交网络图可以快速了解到用户的关注、用户的粉丝、和用户兴趣相同的用户有哪些。哪些用户是信息传播关键点等等,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创新,知道更多潜藏在大数据底层的商业信息价值,从而帮助公司上层更好的做战略规划。同时,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变革整个公司的技术架构,使用新的技术来满足未来公司战略的发展,最直接的例子,就是阿里云。
总结总体来说,大数据如何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我认为可以从提升大数据集群的稳定性入手,更好的保证公司线上业务的稳定和运行。其次,可以更好的压榨和节约公司的大数据集群相关的机器资源,从而减少公司机器方面的采购成本。最后,就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来驱动业务的发展,当然这也是最难的一点,如果你能做到通过某种大数据技术的创新使得公司战略方面业务的成功,那么你的价值对于公司来说,将是无法估量的。
如果你觉得我的问答有帮助的话,欢迎你点赞转发或者关注我,更多干货内容,欢迎关注LakeShen说,你的小小的鼓励,就是我持续分享的动力。
学校简介
重庆文理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渝州教育学院分别创办于1976年和1972年;2001年5月,两校合并组建为渝西学院;2005年4月,更名为重庆文理学院。
学校现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农林卓越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2个,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市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14个,市级特色专业10个,市级大数据智能类特色专业1个,市级教学团队8个,市级精品类课程共29门。
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园林等10个专业进入一本招生序列。学校有4个市级重点学科,2个市级重点培育学科。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学校园林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位居重庆市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榜首,全国排名分列第5和第7,其中,园林专业跃升至“中国高水平专业”层次。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体育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环境科学4个专业跃居重庆市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前三甲,专业层次达到了“中国知名、区域一流专业”。2017年,学校获批重庆市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训练基地。
学校与重庆高新区、九龙坡区、永川区、荣昌区、璧山区、大足区等全面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与阿里云、百度、华为、腾讯、HTC、固高、东软国际等知名企业携手合作,着力共建华为网络与信息学院、固高机器人工程学院、达瓦虚拟现实学院等一批产业学院,共建20余个校企合作实验班。
学校与重庆京东方有限责任公司、深圳莱宝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等300余家行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集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4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