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冲击成的三个平原
黄河冲积平原黄河有两块冲积平原
银川平原
银川平原(Yinchuan Pingyuan) 中国西北 地区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位于贺兰山与鄂尔多斯高原之间,地质构造上为断陷盆地,经黄河及平原湖沼长期淤积而成。自青铜峡至石嘴山之间,包括山前洪积平原,东西宽10~50公里,南北长165公里,面积7000余平方公里。海拔1100~1200米,自南向北缓缓倾斜,地面坡降由0.6~1‰不等。由于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引水方便,利于自流灌溉。
银川平原处于温带干旱地区,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无霜期约160天。热量资源较丰富,10℃以上活动积温约3300℃。气温日较差大,平均达13℃,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积累。虽干旱少雨(年降水量200毫米左右),但黄河年均过境水量达300余亿立方米,便于引灌,光、热、水、土等农业自然资源配合较好,为发展农林牧业提供极有利条件。2 000多年前,中原大批移民与当地少数民族一起,利用黄河水开渠灌田,经营农牧,成为中国大西北开发最早的灌区,素有“塞上江南”之誉。有著名的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秦渠、汉渠等古渠。20世纪50年代以后又新辟的西干渠、东干渠等9等干渠和2000余条支斗渠。位于河西灌区的唐徕渠,兴建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经唐代大规模扩建,20世纪50年代后又加修整;渠线流经青铜峡、永宁、银川、贺兰、平罗等5县市,长154公里,引水能力160立方米/秒,支斗渠800余条,可灌农田5.3万余公顷,是宁夏最大的引黄自流干渠。
50年代末建成的青铜峡水利枢纽使银川平原灌溉面积扩大为20余万公顷,比1949年增加近2倍。其中银南灌排条件较好,作物以稻麦为主,是宁夏的高产稳产地区。银北主要作物为小麦、杂粮、甜菜、大豆等,因地面坡降小,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排水不畅,土壤盐渍化较严重。但土地广阔,发展生产的潜力很大。银川附近湖沼棋布,为宁夏重要的水产基地。贺兰山山前洪积平原草场辽阔,是宁夏滩羊产区;随灌溉面积扩大,林木、瓜果、枸杞和畜牧业发展迅速。银川平原耕地仅占全自治区1/5,而粮食产量占2/3,粮食商品率约达30%以上。
河套平原
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贺兰山,东至呼和浩特市以东,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尔多斯高原。又称河套地区。黄河在此先向东北流,后转向东流,再折向南流,形成马蹄形的大弯曲,称为河套。平原为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东西沿黄河延展,长500千米,南北宽20~90千米。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 。河套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势由西向东微倾,西北部第四纪沉积层厚达千米以上。山前为洪积平原,面积占平原总面积的1/4,余为黄河冲积平原。地表极平坦,除山前洪积平原地带坡度较大外,坡降大多为1/4000~1/8000。可分3部分:贺兰山以东的称银川平原,狼山以南的称后套平原,大青山以南的称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狭义的河套平原仅指后套平原。
河套地区土壤肥沃,大小阡陌纵横交织,适于种植春小麦、水稻、糜、谷、大豆、高粱、玉米,向为内蒙古、宁夏地区的主要农业区。有塞外米粮川之称。平原上还蕴藏着煤、铁、铜、金、石墨、石棉、盐、碱等多种矿产资源。
又称后套平原。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宁夏的银川平原、内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位于巴彦淖尔盟南部。东至乌梁素海,东南至包头市郊区,南临黄河,西界乌兰布和沙漠,北抵狼山。主体部分东西长约18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开。西山嘴以东,乌拉山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地带,又称三湖河平原,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3一15公里。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略倾斜,海拔1020 1050米。属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地势乎坦,土地肥沃,可以黄河水自流灌溉。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开渠引水,发展农业。清代光绪年问形成八大灌渠。解放后,1951年建成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1975年完成180公里长的总排干渠(俗称二黄河),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现共有灌水干渠5道,排水干渠13道,支、斗、毛渠纵横交错。河套平原有可耕地960多万亩,已开垦近500万亩。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是中国和自治区重要粮、糖基地,被誉为“塞上谷仓”、“塞上江南”。因多年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已进行综合治理。
银川平原:是我国八平之一的河套平原的西南部,故称西套。位于贺兰山鄂尔多斯高原之间,经黄河长期冲积和贺兰山长期洪积而成,呈北偏东延伸,南北长82公里,东西宽64公里,总面积为3499平方米。
序 水利枢纽名称 作用 位置
建成 主坝 长 /m 最大 坝高 /m 坝顶 高程 /m 水库 面积 /km? 水库
库容
/km?
装机
/MW
1 三门峡水利枢纽 拦洪,发电,灌溉等 山西平陆、河南三门峡市交界处 1960 713.2 106 353 350 64.7 1150
2 三盛公水利枢纽 截留灌溉 内蒙古磴口
1966 2 3 天桥水利枢纽
山西保德、陕西府谷交界处 1977 128 4 青铜峡水利枢纽 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凌、工业水 宁夏青铜峡市 1968 272 5 刘家峡水电站 发电为主,兼有灌溉效益 甘肃永靖 1974 1225 6 盐锅峡水利枢纽 发电为主,兼有灌溉效益 甘肃永靖 1975 440 7 八盘峡水利枢纽 截留灌溉
甘肃兰州 1980 100 8
龙羊峡水电站
发电为主,兼有灌溉效益
青海共和 1992 383 24.7 1280
9 九甸峡水利枢纽
以城乡水及工业水、生态环境水为主,
兼灌溉、发电、防洪、养殖等
甘肃白银
1998
300 10 李峡水利枢纽 发电为主,兼有灌溉效益
青海化隆
1999 1080 11 万家寨水利枢纽 供水、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等 山西偏关、内蒙古准格尔旗交界处 1999
1080 12 小浪底水利枢纽 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 河南济源和旧孟津交界处
2001 272 1800 13
8857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49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