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枇杷树修剪技术与管理

枇杷是采果相对不叫早果树,也是常绿果树,在枇杷树的管理中,到底需不需要对枇杷进行整形修剪呢?

枇杷树修剪技术与管理

过去我们一般看到的枇杷树都比较高大,枇杷的枝梢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若放任生长,树形也不至于紊乱,而且较老的大树也能继续结果。所以,我们就一直怀疑枇杷树不需要整形修剪。但其实枇杷树如果不进行修剪的话,依然会出现和其他果树一样的问题,例如内部枝梢层次多、枝梢密集紊乱、老枝下部光秃、内膛郁闭空虚、上部外部枝条细弱、结果部位上移和外移、果实品质下降等等。

实际上,枇杷也可以进行矮化栽培,而且矮化栽培是一个趋势。对枇杷的树冠进行矮化整形修剪,不仅有利于降低结果部位,减少结果枝级,增厚叶幕层,提高树体的有效容积和有效光合作用面积。而且矮化后的树冠有利于人工操作,可提高日常管理效益,减少劳力费用,并且可提高树体抗风性能,实现早结、丰产、优质。

如果我们的栽培是矮化栽培,那么就需要适时适度的对枇杷进行修剪了,这样才能让枇杷树连年丰产丰收。那既然要修剪,什么时候对枇杷进行修剪最适合呢?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果树都提倡在休眠期修剪,即冬剪。那么枇杷能不能在冬季修剪呢?

一般来说,枇杷作为一种早实常绿果树,其修剪的时期和其他果树不太一样。多数情况下,都需要避开冬季修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枇杷属冬季抽穗开花,第二年早春结果,3-5月采收的果树,修剪时间应严格区别于其他果树。冬季正值枇杷花期,若此时进行修剪,不仅消耗树体养分,抗逆能力降低,而且还会影响着果率。

因此,一般情况下,在冬季是不对枇杷进行整形修剪的。有人说春季是枇杷的幼果生长发育期,需大量养分和光合产物,也不宜修剪。春末夏初,果实虽已成熟采摘,但此时修剪会影响花芽分化,扰乱树冠。因此,认为枇杷最适宜的修剪时间为9-11月,即花芽分化结束、花蕾期来临之前修剪为好。

实际上,枇杷除了枇杷除酷暑、严冬季节不宜修剪外,其余时期均可修剪,一般可分为春季修剪、夏季修剪和秋季修剪。修剪时期和程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树龄、树势、结果多少及修剪目的而定。一般做到春适时、夏宜早、秋宜晚。春季修剪是为了促进抽发健壮充实春梢迅速扩大树冠;夏季修剪是为了促进夏梢早日抽发,培养新的结果枝组;秋季修剪是为了调整结果枝与营养枝的比例,解决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之间的矛盾,促进结果枝组的发育,提高坐果率。

总的来说,枇杷的修剪时期因产地有所差异,有于采果后修剪的,也有9-11月修剪的,甚至也有3-4月才修剪的。具体时期又因立地条件、栽培管理措施不同有所差异。易受冻害的果园,有的在冻害过后、已经可以辨别幼果是否受冻的3-4月和疏果同时进行。但大多数地区都是在花芽分化结束、花蕾开始显露的8-10月进行。

因此,合理的修剪时期应该是在采后对部分枝条进行疏删或短截,其余的则要等到花芽分化结束、开始见到花蕾时再行修剪。对枇杷的修剪,要做到适度,修剪的原则为“疏密留稀,删弱留强”。

A采果后修剪。主要是剪除衰弱枝、枯枝、病虫枝、密生枝、交叉枝及强势的徒长枝,改善树冠内部的光照及通风条件。对外延过大、枝梢基部无叶或者少叶的结果枝,在果实采收后自枝条基部向上10厘米处短截,回缩树冠,复壮树势。

B抽穗期修剪。即9-11月,结果枝的花穗抽出后进行。可根据株花穗量、花穗发育状况、当地冬季气候特点及树形要求,结合疏穗进行。重点是剪除过密枝、下垂枝、病虫枝、花穗基部副梢,短截结果枝和徒长枝等,以调节结果量、改造树形。

C幼果期修剪。根据栽培区气候特点决定修剪时期,一般结合疏果进行。

枇杷是属于常绿小乔木,在田地间生长,高度能达好几米,把枇杷作为盆栽果树管理,肯定是需要定期修剪的,要不然枇杷树长得过高、枝叶茂盛,根系吸收的养分,难于支撑枇杷开花结果。

盆栽枇杷除了修剪,剩下的生长管理,最主要是水肥这两个方面,具体该如何操作?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枇杷树的修剪

盆栽果树基本上都是需要控制树的整体高度、枝条数量,要将枇杷进行矮化整形处理。修剪大致上需要花几年的时间去完成,而不是在某一年大量的去修剪。

第一年枇杷苗栽种后,主干生长达到30~50cm,定干剪断以此来促发新的枝条生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新梢,新梢应是在主干30~50cm处,低于30cm下的新梢要抹除。30cm以上部位萌出的新梢,先保留不动,等第二年对那些保留的新梢,进行选留。

选留的枝条要生长势强,留的枝条不是呈同一个方位生长,枝条要有一定的间距,打造成呈半圆形的树形。根据实际上枇杷萌出的枝,留2~3条作为主枝(枝条要是没有理想的,可在后期生长中再选出,或通过拉枝、撑枝、吊枝等方法调整),其他的枝要从基部处剪掉。第三年同样在主枝上,选留培育1~2条枝条,作为副主枝。

如果栽种的容器小,只要保留两组枝条就可以了。之后在每年的修剪管理上,就是围绕着这个树形进行维护更新。至于树的整体高度,根据不同盆大小,高度一般是以盆高度的3~4倍为准。

水肥管理

水分:枇杷树具有抗旱性,根系也不是很发达,如果容器排水不良,易烂根。但要是过于干燥,枇杷叶片肥大,会因失去水分的来源,去吸收根系贮存的水分,造成根死亡而枯萎。

根据枇杷需水的特点,在日常管理中不需过多的浇水,适当的保持干燥,等土壤表层有部分见干再进行水分补充。在枇杷果实膨大期和新梢生长期,这时期需水较大,要保持土壤的湿度(枇杷树对土壤含水量的要求,是不低于60%就可不浇水)。

施肥:在枇杷入盆前要先放好基肥,未结果的枇杷树,每年施两次肥就可。分别是在3月新芽出现和9月施次秋肥,去补充枇杷所需的养分。沿着植株四周,放3~10g有机颗粒肥,最好是一次少量的施,分多次去施肥,这样可避免肥害的问题。

等枇杷进入结果期,追肥主要是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不一定是每个阶段都需要追肥。像是花前肥,如果枇杷长势好或花芽少这时还追肥,会因枝梢旺长,造成落花落果。树势生长不佳或花芽多的话,就需要追一次肥,来补充养分。

另外当枇杷幼果膨大时,这时应该去追施一次肥,长出的枇杷果会甜些,肥类可用草木灰,或含钾肥较多的三元肥,促使枇杷幼果的生长。在采果之后,需再施一次肥,补充枇杷树的消耗,利于来年枇杷良好的生长。

有条件的,可以在枇杷结果后,每隔三年给枇杷换一次盆土,再修一修过多的根系。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受到容器的限制,根系不能扩展开,会有很多老根、过长的根,影响到新根的萌发,并且容器的土壤在使用时间长了,也会有肥力下降的问题。

结论:

盆栽枇杷,是需要定期修剪的,在生长管理当中,要注意水肥这两方面,只有根系吸收到足够的养分,才利于枇杷开花结果,一般来说嫁接的枇杷树,在栽种3~4年就可以收获果实,实生苗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而良好的生长管理,有助于枇杷更快地渡过幼树期,进入花果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68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