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禁抗令禁止的内容
饲料是养殖动物的物质基础。自从上世纪40年代以来,抗生素开始作为饲料添加剂被广泛使用,迄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这段时间内,有其“功劳”,也有其“弊端”。
自1986年以来,欧盟多个国家已相继
“禁用所有的促生长性抗生素”
,而且禁抗之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疫病高发、产量下滑问题。
专家们纷纷表示,国内畜牧业饲料“禁抗”已是大势所趋,这有利于维护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0年7月1日,是中国畜牧饲料行业必将永远铭记的伟大日子。这一天,中国正式进入饲料“后抗生素新时代”。
在饲料“禁抗”时代,对饲料企业影响如何?对规模养殖,以及散养户影响如何?用什么来替代抗生素?等等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
下面猪之事带大家全面“通透”的了解下饲料“禁抗”的一些概况。
一、饲料“禁抗”的原因
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普及和扩大,对饲料功能需求越来越多,一些能起到较好功能的抗生素被广泛添进饲料里,什么抗菌防腹泻,促进畜禽生长,提高免疫力等等,不管猪群健康度如何,都在不停地饲喂着这样的饲料,因为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可保证畜禽有更高效益。
日积月累,环境中耐药菌持续增多,微量残留在畜禽产品中的抗生素使人产生过敏反应,而人类需要依靠抗生素来防治疾病,病原菌的耐药性正成为一个日益严重、不得不关注的大问题。
有些病原菌在人体中已出现了耐药性,这可能会导致部分重病症在临床上无药可医,并且近年来抗生素使用向“兽用”倾斜明显,抗生素滥用可能带来耐药菌、致癌等严重后果,所以,这种生产模式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特此,国内用了70多年的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在2020年7月1日这一天被强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二、饲料“禁抗”的时间点
农业农村部第194号文件公告宣布,自2020年7月1日起,我国饲料生产企业将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
农业农村部还对养殖者生产自配料时的原料、添加剂和兽药等使用提出明确要求,不能添加除抗球虫和中药类药物以外的兽药,凡违反本规定的,将受到相关处罚。
三、饲料“禁抗”到底禁的是什么
公告中要求饲料生产企业: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此前已生产的商品饲料可流通使用至2020 年12 月31日。
也就是说,
目前仅有26种药物饲料添加剂在7月1日后将会成为历史,并不是说所有的抗生素都禁用了,我国此次实施的“禁抗令”禁的只是涉及促生长用途的抗生素。
四、饲料“禁抗”对饲料企业的影响
饲料禁止使用促生长抗生素,行业会寻求一些替代品,或会对饲料生产成本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太大。但对一些地方的小饲料企业违规滥用抗生素的问题将得到规范管理,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也将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利好举措。
在饲料“禁抗”的背景下,饲料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龙头企业凭借成本、产品线等优势将持续扩张,市场份额将扩大。未来,饲料生产企业必须苦练内功,强化技术研发,降低生产成本,才能提高生存发展能力。
五、饲料“禁抗”对养殖业的影响
抗生素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抗生素能起到增强畜禽抵抗力、预防疾病发生、促进畜禽生长的作用,一旦失去抗生素的支撑,很容易导致畜禽抵抗力下降、疾病多发、生长缓慢等问题。
对于生猪养殖端而言,饲料禁抗,必然会对生猪的生长、饲料转化率、疾病防控等方面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一点,从欧洲此前实行饲料禁抗的经验已经得到验证。2006年,欧洲饲料禁抗后抗生素用量不降反升,主要就是饲料中促生长抗生素退出之后,畜禽出现肠道健康问题的增多,导致治疗用药的增加,这种情况一年后才有所改善。
对于很多中小猪场尤其是散户而言,由于基础性生产设施较为薄弱,饲料禁抗后,养殖难度提升或不小,面临的也不只是生产效率和养殖成本的问题,而是成活率的问题,尤其是仔猪阶段。
禁抗政策下,对生猪养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将促进生猪产能进一步向管理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倾斜,这就要求养殖者尽快寻找抗生素替代产品,并在畜禽喂养和养殖场管理上多下功夫,这也许需要一段时间去调整,养殖者要做好心理准备。
六、饲料“禁抗”后,有哪些添加剂可以替代
“禁抗令”的号角声已响起,寻求和开发绿色、无污染、低残留的饲料添加剂和技术方案以替代抗生素的使用成为关键。
目前比较有效的替代品包括益生菌饲料添加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以及植物提取物、酶制剂、酸化剂和多糖类添加剂等。
七、饲料“禁抗”后,对猪市行情的影响
在目前非瘟背景下,行业还处于产能回升的阶段,“禁抗令”的施行,或多或少也会对产能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而这一点,可能也会体现在猪价的影响上。
也就是说,在国内生猪产能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饲料无抗的过渡期,由于仔猪成活率、肥猪生长速度等的降低,
“猪贵”的局面还会维持,甚至可能在特定时间段内提升养殖成本,支撑猪价。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呙于明说道,饲料添加抗生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预防消化道细菌型疾病。而此类疾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饲养环境差,易于病原微生物生存,导致动物无法较好吸收饲料营养。
因此,一方面改善生产环境;另一方面不断减少或抑制病原微生物,使得动物发病率降低,对抗生素的依赖程度就会不断减少。进而实现饲料中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将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的食品保障,对消费者而言是有益的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饲料“禁抗”和养殖“减抗”是大势所趋,站在长远考虑,为了子孙后代的美好明天,都是极为正确的选择,作为行业畜牧人之一的我们,都应该以身作则、行动起来,做好这项利国益民的大事。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公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是依据本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成立,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独立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职责包括起草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规划和年度计划,拟定优先监测、评估项目,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负责解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风险评估相关任务。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运用科学方法,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科学数据以及有关信息,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成立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生物、环境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公布。
对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的安全性评估,应当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参加。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不得向生产经营者收取费用,采集样品应当按照市场价格支付费用。
□ 条文解读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
第一,关于设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是依据本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成立,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独立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第二,关于职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职责包括起草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规划和年度计划,拟定优先监测、评估项目,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负责解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风险评估相关任务。
第三,关于人员构成。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应当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生物、环境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由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的风险评估专家库。
第四,关于风险评估结果的公布。为保障其权威性和准确性,风险评估结果只能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来公布,具体由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负责解释。
□ 应用
5.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需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具体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四个阶段。
(1)危害识别是指根据相关的科学数据和科学实验,来判断食品中的某种因素会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过程。(2)危害特征描述,是对某种因素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予以定性或者对其予以量化。(3)暴露评估,是通过膳食调查,确定危害以何种途径进入人体,同时计算出人体对各种食物的安全摄入量究竟是多少。(4)风险特征描述是综合危害识别、危害描述和暴露评估的结果,总结某种危害因素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程度。
6.怎样对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进行评估?
对于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的安全性评估,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应当由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安全性评估,但本条规定应当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参加。这是因为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对于动植物本身可能没有明显危害,但是往往因其残留影响到终端食品的质量安全,因此规定这些相关评估工作要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参加。
7.评估与采样应当怎么付费?
本条第4款规定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评估不得向企业收取费用,对于评估机构在评估过程中的收费行为,企业有权拒绝;另一方面评估机构应当按照市场价格向企业支付样品的费用。对于评估机构拒不支付样品费用的行为,企业有权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关联参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6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有关食品安全法新解读的文章
食品安全风险和伦理风险评估
2020-05-30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70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