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的种植方法与时间
紫苏一般是在每年的3月份左右进行种植,这个季节的温度和空气湿度比较适合紫苏的生长,而且此时的雨水比较丰富,在此时播种之后,种子的出苗率较高。
紫苏种植时一般是采用沟播法进行播种,就是在土壤的表面划上沟,小沟的深度大约在1cm左右,每个小沟之间间隔10cm左右,在沟中播入种子,然后在种子上覆盖一层薄薄的土。
最后进行喷水。如果入到当地的气候比较干旱可以在播完种之后,覆盖上一层薄膜,这样不仅可以保温而且可以防止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可以保持土壤的湿度。
水肥管理
为了促进植株的生长,在紫苏的生长期间要对紫苏进行适当的水肥管理。紫苏在播种之前要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有机肥,这样可以维持它前期的营养生长,等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要提前施加氮肥,防止由于追肥不及时而影响紫苏的生长,降低紫苏的产量。
在生长期间一定要注意紫苏对水分的需求,在播种完毕后要浇一次透水,之后在植株进行定植的时候再进行浇水,期间要根据田地的干湿情况和降水情况进行适当的浇水,同时要注意做好排水工作。
一般来说紫苏在春季进行,南方地区3月中旬,北方可在4月进行,因为这个时候天气还不是很暖和,所以播种后应该覆膜。
紫苏(学名: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 ),别名:桂荏、白苏、赤苏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至11厘米,宽2.5至9厘米,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腺鳞,叶柄长2至5厘米,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行气宽中紫苏叶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
紫苏叶是一种在中国南方湛江吴川地区广为使用的美味的调味品,人们常常用它的叶子来做菜,它的美味经常和蛤蒌相提并论。原产中国,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中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省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74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