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发酵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饲料营养价值:通过发酵饲料可以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维生素含量、氨基酸含量和酵素含量,从而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2.促进鱼类生长:发酵饲料中的益生菌可以促进鱼类的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同时也可以增加鱼类的食欲,促进生长。
3.提高水质:发酵饲料中的微生物会在水体中成为一种有益菌群,可以通过生物降解作用降解水中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从而减少水体中的藻类繁殖和水体污染。
4.减少饲料浪费:发酵饲料中的微生物可以把饲料中的不易消化的纤维素等成分分解为易消化的有机物质,从而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
总之,发酵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促进鱼类生长和免疫力,同时也可以改善水质,减少水体污染,提高饲料利用率,从而更加可持续地开展水产养殖。
怎样提高水产品的养殖效益
对于水产养殖初学者来说,养殖技术是关键,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学习:
1.专业学习
可报名参加专业的水产学校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理论知识,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实际技能。
2.自学
保持相关阅读量。这是初学者能最快对水产养殖有个初步的了解,至少知道一些最基本的操作,比如养殖前需要清塘,消毒,进水的时候需要过滤等等,书本的理论知识是实践操作的基础,只有把基础打牢了,时间操作的时候才会有条不紊。
3.不耻下问,虚心请教别人
平时养殖过程中,要多问,首先可以问问同行老前辈,他们是过来人,水产养殖经验丰富,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避免一些新手很容易忽略的问题。其次要多问问水产药店老板,技术员,他们跑的塘口多,有很多水产一线处理经验,可以帮你最快的找到问题源头,好对症下药,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挽回损失。
4.自己总结经验
随着养殖过程的不断深入,自己也会对养殖技术有自己的看法,这时需要去不断总结,结合实际,吸取别人的精华,融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逐渐的积累与完善,最后形成自己独有的养殖技术。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进步,没有人天生就会,只要自己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努力,去坚持,最后一定会有个满意的结果!
合理利用养殖水域和自然资源,保护养殖水域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是水产养殖业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改变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保证水产品均衡上市:
1、改变鱼种的投放结构。首先,根据轮捕轮放的要求,每年冬季投放一定比例接近上市规格的鱼种,以便能够在水产品销售旺季投入市场;其次,按大品种以小规格上市、小品种以大规格上市的要求,投放不同规格的鱼种;再次,增加草鱼、鳊鱼和鲫鱼的投放量,减少鲤鱼、鲢鱼、鳙鱼的投放量。
2、囤养成鱼。冬季成鱼池干池后,将一部分成鱼囤养在鱼种池内,春天再上市销售。
3、在池塘中设置网箱。将平时捕获的鲜活特种水产品放入网箱中暂养,当市场价格升高时可随时起捕上市。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以上几种方法,保证全年都有鲜活水产品供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二、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出现了两大特点:一是对高质量的水产品需求量增加;二是由季节性需求转变为常年需求。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是适应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1.养殖优质品种
开发利用好现有的水产养殖品种(如草鱼、鲫鱼、鳊鱼等)的同时,应到具备苗种生产资质且信誉好的苗种场购买良种,选择经多代选育、性状优良、遗传稳定的更新品种替代原有品种。
2.养殖新品种和特色品种
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如罗非鱼、黄颡鱼、鲇鱼、鲟鱼、淡水白鲳、罗氏沼虾等)。水产特色品种较常规品种销路好、售价高。经营方式除向市场供应外,还可以通过推销给附近的酒店、景区和开发休闲渔业来进一步拓宽销路。特别是冷水鱼类虹鳟的养殖利润折合成亩计算,是鲤鱼等常规品种的百倍。虹鳟属于冷水鱼中的“低值”品种,如能充分开发利用冷水资源养殖,利润则更为可观。
3、对养殖周期长、市场价格高、深受群众青睐的水产养殖品种(如野生甲鱼、黄鳝等),可因地制宜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
三、开辟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
饲料成本占整个水产养殖成本的70%左右,广泛开辟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1、种草养鱼。
主养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可以种植黑麦草、苏丹草和水生植物作为饵料。春、秋季青饲料占投饲比例的1/4,夏季占1/2。
2、投喂动物性饲料
主养鲶鱼、乌鳢等肉食性鱼类,可结合投喂一些切碎的野杂鱼和畜禽下脚料。投喂动物性饲料要注意水质变化,每天及时捞除残饵,防止败坏水质。主养青鱼、河蟹,可结合投喂一部分轧碎的螺蛳、蚌、蚬,每隔20~30天分批投放池中。动物性饲料可全程投喂,也要结合全价配合颗粒饲料进行投喂。
3、渔牧结合
根据养鱼用肥的需要,保持适度的养猪、养禽规模,采取鱼畜结合、鱼禽结合等综合养殖模式,逐步建立起良性生态循环。这样,既能增加水产品产量又能节粮降本,大大提高水产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4、推广全价配合饲料养鱼,缩短水产养殖周期,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
四、创新养殖经营模式:
1.养殖特大规格鲢鳙鱼
大水面水库、大湖养殖鲢鳙等无须投饲,鱼种费算是养殖成本中的大头。水库养殖回捕率一般在70%左右,也可进行网箱养殖、库湾拦网养殖和池塘养殖。
2.稻田种养结合
应充分发挥稻田资源优势,利用种间的互利作用,开发稻田养鱼、养鳅、养蟹,实现降本增效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双重目的。
3.一年养两茬鱼
要想在有限的空间增加产量,提升效益,可通过一年养两茬鱼来实现。以鲫鱼为例,4 月末放养大规格的鱼种,同时套养同规格的草、鲢、鳙,6 月末可起捕上市。因6 月末市场商品鱼短缺,售价可较秋季高出1~2 元/千克。清塘后放养鲫鱼夏花,搭配同规格的鲢鳙夏花,越冬后出售鱼种。全年每亩利润可达近7000 元左右,该模式比“一年养一茬鱼”的亩产和利润均达到了翻番的效果。
4.开发“渔家乐”等休闲养殖经营模式
以“渔家乐”的经营模式,垂钓鱼和餐厅用鱼价格均可提高。可按斤称重或按天收费。现全国各地涌现大批“渔家乐”提高了经济效益,带动了地方经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98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