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秋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福建省秋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地逐渐增多。
福建省秋季的降水量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整体而言,福建省自北向南逐渐减少降水量,西部山区多雨,东北部沿海地区相对较干燥。福建省的西部山区包括武夷山、闽西山地等,其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常年云雾缭绕。这些山区受到季风和地形的影响,秋季降水较为丰富。山区的垂直高度差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使得山腰到山顶高度不同的地区降水量存在差异。
其次,沿海地区由于受到东海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量较为充沛。尤其是东北部的霞浦、福安、福鼎等地,因为距离台湾海峡较近,受到季风气流的较好影响,秋季降水量相对较高,是福建省降水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而福建省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则相对较干燥。这主要是由于中部山脉的阻挡作用,使得来自东海的水汽难以穿越,降水减少。尤其是厦门、漳州等沿海城市,秋季降水量明显较少,是福建省降水最贫乏的地区之一。
此外,福建省的秋季降水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布特点。在9月中旬至10月底之间,福建省的秋季降水集中发生,多以短时强降水或阵性降水的形式呈现。这是因为此时季风风力减弱,湿度适中,加上台风和副热带高压活动频繁,导致局部地区出现较强的降水天气。
福建省秋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西部山区和东北部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中部和南部地区降水较少。然而,福建省的气候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季风气候、地形、海洋暖湿气流等,因此各地的降水量分布也会存在一定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
降水量介绍
降水量(precipitation )是指一定时间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以mm为单位,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 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计算。并按照12h和24h进行降水量等级划分
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具体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
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23.7毫米。按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气象站在有降水的情况下,每隔六小时观测一次。
(24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盐池盛产食盐,在南风盛行的季节,湖边盐田常有“南风一吹,隔宿成盐
两大山带对本省的气候有深刻影响。在两大山带中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峰,降水量多。而沿海平原和山间河谷盆地的降水量较少。自沿海向内陆,年降水量大体上呈“两高两低”的马鞍形分布。
台风产生的暴雨中心
(1)(偏东南)南风盛行的季节为夏季,气温高;(2分)盐池位于中条山的北侧,(偏东南)南风的背风坡,(2分)气流下沉,气温升高,降水少,蒸发旺,(2分)利于晒盐。 (2)(甲河流域春季降水少)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2分)(大规模发展种植业,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加剧,入湖泥沙增多,(湖泊泥沙淤积严重)面积缩小(蓄水量减少);(2分)湖水盐度升高。(2分)湖泊面积萎缩和水质变坏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3)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时由于流速快,而所经地段植被情况差,夏季降水量大,多暴雨,(2分)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2分)当黄河进入下游河段时,由于地势平坦,流速变缓,于是大量的泥沙在此沉积,(2分)经长期积累,堆积在河床上,致使河床升高(2分);又由于黄河流量季节变化大(两岸地区每逢汛期(丰水期)便面临着洪水的威胁,) (2分)人们采取修筑堤防的方式约束洪水,(2分)致使河床与两岸地面的高差越越大,最终形成地上河。 |
试题分析: (1)读图,图示区位于我国,偏东南或南风盛行的季节为夏季,气温高,蒸发多。图中盐池位于中条山的北侧,处于背风坡,受气流下沉影响,气温升高,降水少,蒸发旺,利于晒盐。所以有“南风—吹,隔宿成盐”现象。 (2)读图,甲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春季降水少,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大量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大规模发展种植业,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加剧,入湖泥沙增多,湖泊泥沙淤积严重,面积缩小,湖泊蓄水量减少。入湖水量少,蒸发多,湖水盐度升高。湖泊面积萎缩导致水质变坏,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3)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时由于流速快,而所经地段植被覆盖情况差,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当黄河进入下游河段时,由于地势平坦,流速变缓,于是大量的泥沙在此沉积。经长期积累,堆积在河床上,致使河床升高。黄河流量季节变化大,河床高,两岸地区每逢汛期,便面临着洪水的威胁。所以人们采取修筑堤防的方式约束洪水,每年河床淤积泥沙升高,就要加固、加高大堤,致使河床与两岸地面的高差越越大,最终形成地上河。 |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99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