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裁培要点
一、种子处理 1 晒种 浸种前在户外阳光下将稻种平铺8~10厘米,晒2~3天即可。 2 盐水选种 按50千克水加10~12千克粗盐的比例配成密度为1.13克/厘米?3盐水。选种时,稻种先倒入盐水中,倒入量按体积计算,不超过水的一半,边倒边搅拌,等到种子下沉后,捞出上面的秕子,然后捞出下沉的饱满种子,接着把捞出的种子放人清水中洗两遍,以免盐分进入种子内影响发芽。洗种子用的清水用过2~3次后要更换,可倒入盐水中循环使用。
3 浸种消毒
浸种时一定使水面高出种子15厘米,浸种时间随水温而定,一般水温15℃时浸种5~6天,水温10℃时浸种7~8天。同时选择相应高效低毒消毒剂进行消毒。
4 催芽
将浸泡好的种子捞出进行催芽,方法要依据消毒剂的类型而定。需要清洗的消毒剂可以将种子清洗后放入40℃~50℃温水中预热,温热后立即捞出;不需清洗的消毒剂可直接将种子捞出放在保温处催芽,种子堆积厚度不超过50厘米,种子中间放上温度计,控制温度在28℃~30℃左右,两天就能发芽。发芽时每天要翻动3~4次,使种子内外温度均匀一致,防止高温烧种。
二、播种
1 播种期
播种时期的确定,根据当地当年的气温和品种熟期确定适宜的播种日期。水稻发芽最低温为10℃~12℃,因此当气温稳定通过5℃~6℃时即可播种。
2 播种方法
隔离层旱育苗播种:在浇透水置床上铺上打孔(孔距4×4厘米,孔径4毫米)的塑料地膜,接着铺2.5~3厘米厚的营养土,每平方米浇1500倍敌克松液5~6公斤,盐碱地区可浇少量酸水(水的pH值4),然后用手工播种,播种要均匀,播后轻轻压一下,使种子和床土紧贴在一起,再均匀覆土1厘米,然后用苗床除草剂封闭。播后在上边再平铺地膜,以保持水分和温度,以利于整齐出苗。
三、秧田管理
秧苗管理要求管的细致,一般分四个阶段进行。
1 播种一出苗
这段时间主要是密封保温,保证出苗所需的水分和温度。棚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超过35℃时要通风降温。缺水时要及时补水,一般底水未浇透,或置床渗水,出苗前芽干现象经常出现,此期水分是重点,苗出齐后立即撤去地膜,以免烧苗。
2 出苗一1.5叶期
这个时期对低温的抵抗能力强,注意床土不能过湿,否则影响根的生长,尽量少浇水,温度控制在20℃~25℃,高温晴天要通风降温。防止苗枯或烧苗。
当秧苗长到一叶一心时,用立枯一次净或特效抗枯灵药剂防治立枯病,使用方法为每袋40克对水100~120公斤,浇施40平方米秧苗面积。
3 3叶一插秧
此期不仅秧苗需大量水分,而且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也大,床土容易干燥,因此浇水要及时、充分,否则秧苗会干枯。这时外部气温已经很高,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5℃以内要大通风,棚裙白天可以放下来,晚上外部在10℃以上时可不盖棚裙。
四、病虫草害防治
1 农业防治
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采用合理耕作制度,培育壮苗、适时插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灌溉,消除病稻草及池埂上杂草。
2 生物防治
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化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护天敌;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
3 物理防治
采用黑光灯、震频式杀虫灯等机械物理装置诱杀、捕杀害虫。
4 主要病虫草害的药剂防治
①稻瘟病:稻瘟病依据GB/T15790的规定,当稻瘟病的中心病团出现时,可用40%富士一号乳油或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0~1.25公斤对水500倍喷雾;也可用13%灭稻瘟一号或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用量每公顷1.5公斤,对水500倍喷雾。
②稻曲病:在孕穗中后期每公顷用井岗霉素150~200克兑水750kg喷雾,或用DT杀菌剂在出穗前兑水喷雾在抽穗前10日内喷施。
③水稻二化螟:依据NY/T59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规定,在7月上旬二化螟产卵盛期和孵化期用杀虫双、杀虫单、三唑磷、杀螟松等进行喷雾或喷浇。但对稻田养殖的地块不宜使用伤害养殖物的药物。
④杂草防治:根据稻田杂草类型,移栽后5~7天选择低毒、高效的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每公顷60%丁草氨乳油1.5公斤+10%草克星可湿性粉剂200克拌300公斤细沙子或潮土撒施,施药后保持水层4~5厘米一周,主要防治稗草、野慈菇、鸭舌草、泽泻;如果杂草防效差,可每公顷48%苯达松乳剂1.5公斤+25%敌稗乳油7.5公斤兑水250公斤,在6月中下旬排干稻田水进行叶面喷雾,两天后灌水,主要防治三棱草与稗草。
5 适时收获、加工依据籽粒变黄程度确定收获期。当籽粒的90%以上变黄成熟,穗轴有三分之一变黄,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绿色籽粒存在,此时为最适收获期。割后应捆成小捆进行自然晾晒,并经常翻动,当水分下降到15%时,再进行脱粒。
什么是水稻旱作技术及其节水途径?
1、种植人员本身需具备经验,这样才能实现有效选种。水稻品种选择过程中,应符合当地气候且满足当地地质条件。选择优良特性品种类型,水稻就会正常生长,实现良好发育且能高质高产。种子处理。选种工作完成,应对水稻种子予以一定处理,优先选择那些没有病虫害且颗粒较为饱满的类型。若阳光比较充足,应趁着此种天气进行晒种,这样能利于种子吸水。晒种工作一经完成,还应对种子予以杀菌,并予以科学有效处理。此过程需通过专门杀毒液进行,力求完全浸泡种子,这样才能充分杀死病菌,有利于种子萌发。
2、苗床放置过程中,一般需要呈东西向。在具体宽度方面,需充分结合上面薄膜宽度,然后才能进行确定。在不同苗床之间,相关人员应注意开挖水沟,用于进行排水,通常大约30cm,就薄膜的作用而言,能实现密封保温。播种。一旦气温高于7℃这一数值,同时地温高于8℃,我们就能播种水稻。通常在4月份左右,属于最佳播种时间段。在4月中旬左右时间,才能完成播种。同时要注意,一般需要通过营养细土等,完全覆盖住种子,尽量保证实现覆盖严密。
3、水稻种植具体开展过程中,应留有20cm左右厚度,作为耕层使用。通常情况下,为实现相对科学的轮耕制度,在旱整平阶段,应合理控制稻池地面高差,尽量使其小于3.5cm。在浇灌完水稻以后的时间段,应通过大家的努力排完沟内的积水。若处于秋季,应注重加强平整土地且填平洼地,让稻田边缘区域能保持平齐,使田面尽量保持干净。在进行插秧阶段,合理控制水稻秧苗深度,一般约1.5cm,力求不会出现飘苗,实现秧苗行间距离。不同穴中的苗数,也应尽量保持较为匀称,通常应维持在三四棵苗,秧苗若已插完,应尽量做到保持平整。
4、为有效防治病虫害,应采取物理措施,尽管部分人员比较倡导化学防治,若利用此种措施,相对来说见效会更快,然而此方法非常不利于水稻发育,因此,应降低使用化学防治频率。为实现科学有效的防治病害,应注意水稻的叶穗,水稻一旦开始产生病斑,应选择可湿性粉剂,规格为100g,然后兑水进行混合,及时进行喷雾防治。然后通过硫磺唑药物,规格为50%,进行科学有效的喷洒。通常来说每隔7d,需要进行喷洒1次。每667m2区域,药物剂量需要达到200~250毫升。
5、种植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科学技术,也并不是人们随口说说的种地就行,而是有选种经验,选种是需要根据土地的因素选择,土地黄土地、黑土地、沙地等都是有不同的种子选择。当然土地的旱涝程度也是选种时必须应该考虑的因素。种子要选择颗粒饱满,色泽较好等等。另外,幼苗的成长过程也是必须精心呵护,地膜的使用的时间适宜,土地的松软程度,保证幼苗的透气和安全生长。轮耕种植的科学合理性也是农作物健康丰收的重要原因,合理的分沟,排水灌溉系统的及时使用,来保证农作物在干旱时期的成活率,加重土地的平整,这样能够更加是水稻的存活。
6、和积水的积累,同时在种植过程注意庄稼之间的间距,这样可以让农作物能够吸收足够的养分和水分来保证水稻的成长空间。插秧的时候不要把幼苗插的太深也不能太浅,大概三四厘米刚刚好的位置,也不能让其出现的飘秧的状况。另外,水稻的除虫害也是一门学问,合适的农药的浓度以及农药的种类都是需要人们的不断探究和不断的种植的总结,切不可自己随意播撒农药,这样能造成农作物的大面积死亡,造成自己损失。
水稻旱作技术就是从水稻育秧到大田栽培管理全都在旱地里进行。育秧按旱育稀植的方法育秧,大田实行地膜或稻、麦草覆盖旱作旱管,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只在孕穗抽穗关键时期灌1~2次透水,节水效果十分明显。其节水途径有:
(1)节省了泡田用水:一般水栽稻田,整地泡田每公顷需水量约1500米3左右,砂姜黑土等漏水田达到3000米3。
(2)减少了稻田渗漏量:不同灌溉制度下稻田渗漏量多年平均为每公顷450~3000米3,水层越深,压力越大,稻田渗漏量也就越大,采用旱作无水层,基本没有渗漏。
(3)减少了棵间蒸发:由于稻、麦草或薄膜覆盖,减少了土壤蒸发与大气交换,土壤蒸发的水汽因地膜阻隔,凝聚后又返回到土壤,减少了大部分棵间蒸发。
(4)降低了蒸腾耗水:由于旱育旱栽,田间持水量有限,抑制了部分蒸腾,研究表明,蒸腾量可减少10%~20%,每公顷节水300~600米3。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05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