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区别是什么?

喝了这么多年可乐,你知道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区别吗?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让我们从两片图一张表开始吧:

从这个表里,我们能得出以下几个认识:

1,可口可乐的热量比百事高;

2,两者都不含蛋白质脂肪之类的营养;

3,碳水化合物*百事比可口可乐多了2克。

*碳水化合物,此处基本当做糖分来考虑,可口可乐的标签也是这么告诉我们的。

问题1:为什么同是可乐,百事用的糖还多,为甚热量比可口可乐还低呢?

因为配料表里有我们的果葡糖浆君啊!

果葡糖浆,也叫高果糖浆,简而言之就是从玉米当中提炼的葡萄糖(55%)和果糖(45%)混合液。(当然,万恶的资本主义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一下转基因玉米也是可以原谅的哈)果葡糖浆的热量低于砂糖,而甜度高于砂糖,所以,这也就意味着: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都使用从转基因玉米中提炼的果葡糖浆作为甜味剂之一,但是百事可乐用得更多!

问题2:为什么营养成分表里百事的热量比可口可乐低好多呢?

因为百事鸡贼啊,标的是100ml含量而不是一罐的含量,有本事用41.175ml做基准量啊!

问题3:为什么两者喝起来不一样涅?

从口感上说,决定不同的无非是以下几个因素:

1,甜度,Pepsi比可口多了大约5%左右的糖,可从能量表上却能发现可口比Pepsi的热量高20KJ,我的理解是两者果葡糖浆与砂糖的配比不同。

2,温度,可乐的最适口温度是4℃,此时水的密度最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也是最大,跑出来的气少喝进去的就多,而且果葡糖浆具有冷甜特性,温度越低甜度越高,此时喝下去自然爽口宜人。因此饮用时温度不一样,留下的心里感觉也就不同。

3,水质,现在RO膜逆渗透技术已经很普遍了,但各地的可乐却的确别具风味,个人感觉青岛的可口可乐口感最佳,上海的百事可乐天怒人怨(这个的确是地域水质问题,沪产的三得利啤酒也是鬼哭神泣啊)。

问题4:喝可乐会变胖么?会骨质疏松么?会杀精么?

1,胖的话,的确有点,可乐的神奇之处就是让人吃下了正常根本吃不下的糖,你去星巴克要一个TALL,在店员面前加进5包糖再加3包糖浆,店员看的下去你也喝不下去啊,太甜了!但这的确就是一罐可乐的含糖量,仅仅一罐哦:)

2,骨质疏松的问题,我们都听过一天一杯奶,毒死,啊不,强壮中国人的口号,隔壁的霓虹国人均身高的增长也得益于牛奶,但全美统计数据表明,在1980-2003年间,牛奶的人均消费量从27.7加仑/年降到了21.6加仑,而碳酸饮料的人均消费量从35.1加仑/年提升到了46.6加仑,可乐对牛奶的替代作用是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中国,喝牛奶比喝可乐危险多了,松点就松点吧,比结石强。

3,杀精这个笑话太可乐了,二战时可口可乐响应国家号召美军打到哪可乐送到哪,喝了好些年的美军回国就来了把婴儿潮,难道是英美鬼畜体质异于常人?我觉得应该说可乐助性才对。

蜂蜜都是如何造假的

自六十年代果糖产品商品化以来,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食品工业的广泛需求,使果糖产品增长速度达到惊人的程度。

目 前,发达国家已经将果糖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品生产中。果糖浆的消费量也呈较快的增长形式。一些发达国家在糖果与饮料中基本不用蔗糖而用果糖。如加拿大法律规定,所有饮料必须使用果葡糖浆。

美国是最大的果糖(以果葡糖浆为主要形式) 生产和消费的国家,果糖消费量已占食糖总量的40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美国饮料、食品和甜点行业,蔗糖原料已经完全由果糖替代。到1994年美国每年耗用蔗糖200 多万吨的碳酸饮料已全部使用F —55 果葡糖浆。以美国两大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为例,1981 年两大饮料公司决定在本土生产的饮料中使用F —55 型果葡糖浆代替50 %的蔗糖,1984年起已全部改用F —55 型果葡糖浆。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甜味剂统计:在1975 年至1995 年的20 年间,世界果葡糖浆产量从70 万吨猛增到1010 万吨,占世界食糖消费从1 % 增至8.8 %,占到了这20 年间食糖和高果糖浆的消费增长量的20 %。

目 前,全世界已有30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果葡糖浆工业,总产量已超过1800 万t 。

美国是果糖产品最大的生产国。1995年产量结达到708 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 %以上(以干重量计)。1996年产量达到739万吨,2003年更进一步增加到1200万吨。结晶果糖产量也从1981年的几千吨发展到1996年的约50万吨。

日本在1996年,果葡糖浆生产能力已达146 万吨,生产和进口结晶果糖在4万吨以上。果糖制品占食糖消费总量的17. 5 %

加拿大果糖制品产量居第三位,1996年产量26 万t 以上。

我国具有巨大的果糖消费的潜在市场。我国目 前年产碳酸饮料700多万吨,果汁饮料600多万吨,露酒100多万吨,糖果80万吨,饼干100多万吨,糕点100多万吨,其他焙烤食品60 万吨、糕点100 多万吨,这些都是果糖产品的消费市场。

我国果糖的研究和生产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90年代初,我国开始生产果葡糖浆,1998年产量3万吨,2003年增至10万吨。至今我国还不能进行规模化的结晶果糖生产。

我国果糖的应用还很不普遍,我国目 前年消费果葡糖浆不足10万吨,消费结晶果糖极少。相比美国人均年果糖制品消费量为42kg ,中国仅0. 2-0. 4kg ,相差达100-200倍。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我国食品工业的诸多厂家对果糖特性,生理功能了解不够,尤其对结晶果糖知之甚少。在果葡糖浆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运输、存储、加工上的困难,国内果葡糖浆的质量,稳定性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厂家因此对果糖产生了误解,而不愿意使用果糖。一些厂家过分看重价格因素,认为使用结晶果糖成本太高,而忽略了结晶果糖带来了产品性能和档次的提高。相信随着客户对果糖特性认识的逐步深入,果糖的应用会逐步发展起来的。

事实上,我国食品工业中的很多龙头企业,已经认识到果糖产品的性能优势,开始率先使用。象我国著名的国际饮料健力宝于1997年起开始大量使用果葡糖浆。不少企业都在出口食品中使用了结晶果糖。

医药行业是另一个大市场,对结晶果糖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国外使用果糖注射液比国内早十年左右,作为新一代不依赖胰岛素的高能量营养输液, 果糖注射液在世界医药市场的表现十分活跃,在某些国家已成为仅次于葡萄糖的第二大注射液。

在国内,果糖注射液还没有大量应用。但各种临床试验结果都令人满意,医师普遍反映良好,愿意在临床中大量应用。各个医药厂家也积极申报新药,规划生产。可以预见,国内医药领域的果糖用量会迅速增长。

总之,我国大规模应用果糖产品的时机已经成熟,在我国发展果糖产品有着广阔前景。预期到2010年,我国果葡糖浆的消费量能达到200万吨的规模,结晶果糖的消费量能达到1万吨以上。 果糖也有一些缺点,在应用中要对此有足够的注意。

1)成本高于蔗糖

果葡糖浆的成本目 前高于蔗糖。

而结晶果糖,由于生产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目 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够生产,成本比较高。

但果糖的成本与大多数糖醇类,低聚糖类都是可比的。可以预见,随着果糖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的进步,果糖的成本会不断降低。

2)果糖不耐受性

果糖不耐受性是一种遗传病,这种病因为缺乏B型醛缩酶,吃果糖也会造成1-磷酸果糖堆积,大量消耗肝中磷酸的储备,进而使ATP浓度下降,从而加速乳糖酵解,造成乳酸酸中毒和餐后低血糖。这种病症常表现为自我限制,即果糖不耐受的人很快发展成强烈的对任何甜食的厌恶感。

3)需控制用量

果糖的摄入量不能过大。健康人每天果糖摄入量阈值为30~80 g (平均40g),过多摄入尤其是一次性过多摄入,会导致果糖吸收不良,引起肠胃反应。

另外果糖代谢吸收快,和葡萄糖一样能转化合成甘油三酯,过分摄入也会导致肥胖,高血脂。

蜂蜜都是如何造假的

蜂蜜都是如何造假的?蜂蜜有很多功效,很多人都会会选购蜂蜜;但是真正的蜂蜜需要养蜜蜂才能产蜜,产量也不稳定;因此很多不良商家就会通过造假制造成加蜂蜜,欺骗消费者,下面就带你了解一下蜂蜜都是如何造假的。

蜂蜜都是如何造假的1

造假方法

1、很多的不良商家都会使用白糖与水,然后使用硫酸进行熬制,制作出来的假蜂蜜害处是非常大的,如果长期的喝用,那会对身体的神经产生影响的。

2、很多的造假商家也会使用饴糖与糖浆来冒充真的蜂蜜,这种方法也是经常都会使用的',因为饴糖与糖浆价值便宜嘛。

3、还有一种就是利用一些含有果葡糖浆特别丰富的食物来进行加工,然后造出假的蜂蜜,利润丰厚,使用很多不良商家冒险。

购买蜂蜜小提示

1、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观察,看看是否是跟真的蜂蜜形态一样。

2、可以闻,真的蜂蜜是带有一股幽香的,细心品尝过你就知道了。

3、必要的时候可以带上一小瓶碘酒去,取适量的蜂蜜,不知道真假的前提下,然后加入适量的碘酒,如果是假的会产生颜色变化的。

4、购买的时候最好跟一些养殖蜜蜂的养殖户购买咯。

蜂蜜都是如何造假的2

1、造假分子是往一锅白水里加入白糖和硫酸进行熬制,再利用酸解作用将白糖的双糖分子分解成单糖,再加入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进行调制。此种案例,2010年5月、11月曾经被媒体报道过;

2、现在最盛行的造假手段,是利用大米或淀粉酶解发酵生成果葡糖浆,果葡糖浆颜色与天然蜂蜜几乎一样,通过添加香精后,性状跟真蜜很相似。很多厂家已经加入了这一股造假大军。他们甚至利用国家蜂蜜标准中规定的蜂蜜成分数据作为参照和标准,大肆造假,逃避有关部门的技术检测。

3、半真半假,即在以上假蜂蜜中,加入一定量的真蜂蜜,这样闻起来还有蜂蜜的香味,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4、目前最“先进”的造假手法,是用从甜菜中提取的“蜜精”勾兑蜂蜜,据说口感“比真蜜还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05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