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的生长机理
一、冬小麦的生长特性
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冬小麦种植为主,冬小麦的生长期比较长,华南地区大约为120天,而华北地区超过了260天。
小麦的一生可分为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和成熟7个生育期。
二、冬小麦各生长期的需肥特征
前面我们说了,小麦有7个生育期,而这7个生育期根据营养特性来说,大致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苗期阶段(从出苗至拔节):这个时期以生长、分蘖和根系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对养分要求比较广泛,不仅需要氮素来促进分蘖,而且还要求有足量的磷、钾养分配合。主要是为了促进分蘖和增加穗数为主要目的。
拔节抽穗期:拔节以后小麦的生长以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为主,此时的水肥管理既要促进生育又要防止徒长,因此,此时的施肥以磷、钾肥为主。
抽穗至成熟期:此时的养分供给主要为了增加穗粒数和小麦粒重为主。
三、小麦全生长期对氮磷钾的需求
冬小麦的生育期较长,需要的养分较多,所以对于冬小麦的施肥原则是既要满足其生长各阶段的养分需要,又要及时调控施肥量。
例如,在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的时候,此时的调控是关键,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加磷、钾肥的用量。而磷、钾肥也就成了冬小麦的需要要素。如果氮肥施的太多,就会对产量带来负面影响。
在冬小麦生长的一生中,构成其干物质的主要元素90%以上是碳、氢、氧。这些营养元素是天然的,主要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分。另外有大约5%的元素,如氮、磷、钾三要素,还有少量的中微量元素等,这些种类繁多的养分,都需要土壤供给。
如果土壤中的养分不足,就需要施肥。根据实验结果,每生产100㎏小麦籽粒,大约需要吸收氮素2.1~3㎏;磷素1~1.5千克;钾素2.5~4㎏。其中氮和磷的营养主要集中在籽粒;钾则主要集中在茎叶。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磷、钾养分在冬小麦的一生中占的比重比较大,这也是为什么在小麦的第二生长阶段提出增加磷、钾肥的施入的关键所在。这些数据也为冬小麦的施肥提供了依据。
以上就是对冬小麦的生长特性、各生育期的需肥特点及氮磷钾的需要量的回答,如果你在小麦种植中有任何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探讨冬小麦的种植话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05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