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干热河谷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干热河谷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由于气候条件和高山峡谷地形的影响以及人为干扰,植被及土壤严重退化,水热平衡失调,环境干热,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难度极大。

干热河谷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通过对多年来干热河谷区域植被恢复经验的总结,认为干热河谷属于我国北热带气候下的一种干热类型,具有季节性干旱的本质气候特征。在植被恢复的适宜树种选择方面,除选择乡土树种外,树种引种的相似区域应该是季节性干旱明显的热带地区。

同时,该地区植被恢复应以稀树灌草为主体,通过人工促进植被恢复,充分利用雨季丰富的天然降水资源,可以在干热河谷的局部地区恢复以乔木为主的森林植被,在一定区域恢复相当面积的稀树灌木草丛植被。

灾害与治理

干热河谷脆弱生态环境环境的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干热河谷燥热干旱的气候是受远离海洋和高山深谷地形的“焚风”效应影响的结果。第四纪以来,由于高原的隆起和河谷的深切,“焚风”效应逐渐加强,干热河谷气候日趋干热。干热河谷植被的自然演化相当缓慢,且滞后于气候演化,而人类破坏植被加速了植被的演化进程。

但近50年以来,干热河谷的河谷平原部分由于土地大面积灌溉的结果,导致降水量有所增加,气温有所降低,蒸发量减少,气候已朝向有利于人类生存和资源利用的良性方向发展。此研究成果对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环境开发性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长江上游河流河流的泥沙来源,通过长江上游两条重要产沙河流嘉陵江和金沙江河流泥沙来源的对比分析,查明嘉陵江流域地形起伏小,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的减沙量足以抵消工程建设的增沙量,加之降水量偏少,90年代以来输沙量明显减少。

下游多沙区地形起伏大,工程建设增沙量远大于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的减沙量,80年代以来金沙江输沙量呈上升趋势。

2003年7月

●遗产种类:自然遗产

● 概况: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 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不到19公里。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涵盖范围达170万公顷,它包括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9个自然保护区和10个风景名胜区。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景区跨越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三个地州。

“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4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大碰撞,引发了横断山脉的急剧挤压、隆升、切割,高山与大江交替展布,形成世界上独有的三江并行奔流170千米的自然奇观。

“三江并流”景区内高山雪峰横亘,海拔变化呈垂直分布,从760米的怒江干热河谷到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汇集了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湿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稀有动物、珍贵植物等奇观异景。景区有118座海拔5000米以上、造型迥异的雪山。与雪山相伴的是静立的原始森林和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冰蚀湖泊。海拔达6740米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上覆盖着万年冰川,晶莹剔透的冰川从峰顶一直延伸至海拔2700米的明永村森林地带,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壮观且稀有的低纬度低海拔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千百年来,藏族人民把梅里雪山视为神山,恪守着登山者不得擅入的禁忌。

丽江老君山分布着中国面积最大、发育最完整的丹霞地貌奇观,它镶嵌在莽莽原始森林的万绿丛中,璀璨夺目。有不少红色岩石表面风化形成龟裂状构造,其中一座山坡形如千万只小龟又组成一只大龟,排列自然而有序,仿佛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行进。

“三江并流”地区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由于“三江并流”地区未受第四纪冰期大陆冰川的覆盖,加之区域内山脉为南北走向,因此这里成为欧亚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难所,是欧亚大陆生物群落最富集的地区。

这一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目前,这一区域内栖息着珍稀濒危动物滇金丝猴、羚羊、雪豹、孟加拉虎、黑颈鹤等7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和秃杉、桫楞、红豆杉等34种国家级保护植物。

每年春暖花开时,这里绿毯般的草甸上、幽静的林中、湛蓝的湖边,到处是花的海洋,可以观赏到20多种杜鹃、近百种龙胆、报春及绿绒马先蒿、杓兰、百合等野生花卉。因此,植物学界将“三江并流”地区称为“天然高山花园”。

同时,该地区还是16个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长期以来,“三江并流”区域一直是科学家、探险家和旅游者的向往之地, 他们对此区域显著的科学价值、美学意义和少数民族独特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

●自然遗产价值:

土地历史和地质特征

这一区域在展现最后5千万年和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碰撞相关联的地质历史、展现古地中海的闭合以及喜马拉雅山和西藏高原的隆起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价值。 对于亚洲大陆地表的演变以及正在发生的变化而言,这些是主要的地质事件。 这一区域内岩石类型的多样性记录了这一历史,而且,高山带的喀斯特地形、花岗岩巨型独石以及丹霞砂岩地貌覆盖了若干世界上最好的山脉类型。

生态过程

三江并流区域中激动人心的生态过程是地质、气候和地形影响的共同结果。首先,该区域的位置处于地壳运动的活跃区之内,结果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岩石基层,从火成岩到各种沉积岩(包括石灰石、砂岩和砾岩)等不一而同。卓越的地貌范围:从峡谷到喀斯特地貌再到冰峰,这种大范围的地貌和该区域正好处于地壳构造板块的碰撞点有关。另外一个事实就是该区域是更新世时期的残遗种保护区并位于生物地理的会聚区(即:具有温和的气候和热带要素),为高度生物多样性的演变提供了良好的物理基础。除了地形多样性之外(具有6000米几乎垂直的陡坡降),季风气候影响着该区域绝大部份,从而提供了另一个有利的生态促进因素,允许各类古北区的温带生物群落良好发展。

极度自然现象或是自然美以及审美价值

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深而平行的峡谷体现了该区域突出的自然特点;而三条江的大截面正好处于该区域的边界之外,川峡是该区域的主要风景。区域中随处可见高山,其中梅里雪山、白马雪山和哈巴雪山构成了壮观的空中风景轮廓。

闽咏卡冰川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自然景观:海拔高度从卡瓦吉布山(6740米)下降到2700米,号称是北半球中在这种低纬度(28°北)下海拔下降最低的冰川。

其它出色的风景地貌有:冰川岩溶(特别是怒江峡谷上方月亮山风景区内的月亮石)和阿尔卑斯式丹霞风化层"龟甲"。

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北半球生物景观的缩影。三江并流地区名列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十七个“关键地区”的第一位。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级物种基因库,是中国三大生态物种中心之一。

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

三江并流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十富的地区之,这里集中了北半球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温带、寒带的多种气候和生物群落,是地球最直观的体温表和中国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

这里有高等植物210余种,1200余属,6000种以上,仅占有中国0.4%的面积而容纳了中国20%的高等植物。这里生存着哺乳动物173种,鸟类417种,爬行类59种,两栖类36种,淡水鱼76种,凤蝶类昆虫31种,而这些动物总数均达到中国总数的25%以上。这在中国乃至北半球和全世界都是唯一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18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