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虹鳟鱼的加工方法

虹鳟鱼的加工方法

对虹鳟进行机械、物理、化学或微生物学处理使之成为食品的过程。它包括防止虹鳟腐败变质的保藏处理。将虹鳟去杂、剖割、切块、细碎的原料处理和进行调味、蒸煮、油炸、烧烤的烹调处理,以及制品的包装和贮藏等。经加工的食品具有以下特点:①良好的保藏性。②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包括良好的色、香、味和口感,并符合卫生要求;③便于贮藏、运输、销售和食用。④适合不同消费对象的习惯和嗜好要求。除一般的冷冻冷藏品、腌制品、干制品、熏制品、罐头食品之外,加工产品还包括各种方便食品、预制食品、传统的海珍食品以及保健食品等。

虹鳟干制品加工

用太阳辐射、风力或各种人工干燥手段除去虹鳟的水分和降低水分活度,以抑制和防止微生物繁殖。此种加工方法历史最久、保藏效果较好。但干制品大多复水性差,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易产生油脂氧化。虹鳟干制加工的实质主要是通过干燥使食品水分减少到各种微生物不能繁殖生长的程度,从而达到保藏目的。

虹鳟腌制品加工

主要用食盐使虹鳟体组织脱水和降低制品水分活度,以达到耐久贮藏目的的保藏加工方法。此法历史悠久,目前仍在缺乏冷冻等现代保藏条件的地区普遍使用。可简便而及时地大量加工保藏虹鳟鱼,但制品盐分多,风味差。目前倾向于加工淡盐制品以弥补这方面的缺点。腌制加工时,脱水作用使水分从鱼体渗出,食盐渗入鱼体,在鱼体中形成浓食盐溶液。腌制品的水分活度最低可达O.75。淡盐和糖腌加工的水分活度可以在O.9O(约相当于l4%的食盐溶液浓度)以下。因此制品的水分活度因不同的加工要求和用盐量而异。但嗜盐菌类即使在最高用盐量低到O.75左右、贮藏温度达到3O摄氏度以上时,仍能繁殖生长,从而使制品发生红色菌斑和腐败发臭的粘液而变质。盐腌除可抑制细菌等的生长外,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酶活性。

方法:主要为盐渍法。有干盐渍和盐水渍两种。前者操作简单,多用于大量加工。体型大的虹鳟必须先经适当剖割,以利食盐迅速渗透。主要的传统产品有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及中国的咸大麻哈鱼。

虹鳟熏制品加工

用木材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烟熏制虹鳟,使之具有一定保藏性能和特有的风味色泽的加工法。

原理:熏制过程中,熏烟中各种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如醇、醛、酮、酚、酸类等凝结沉积在制品表面和渗入近表面的内层,从而使熏制品形成特有的色泽、香味和具有一定保藏性。熏烟中的酚类和醛类是熏制品特有香味的主要成分。渗入皮下脂肪的酚类可以防止脂肪氧化。酚类、醛类和酸类还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不产生芽孢的细菌经烟薰3小时,伤寒菌、葡萄球菌等病原菌经烟薰l小时即死灭。但芽孢菌类对熏烟具有抗性。熏烟的防腐作用一般只限于食品的表层,因此鱼类等熏制品所具保藏作用还部分地来源于熏制时的热烟和热空气的干燥作用和熏前盐渍处理的脱水作用。

方法:传统的水产品熏制主要为提高制品的保藏性,但现代的熏制加工逐渐转向以赋与熏制品特有的色泽和风味为主要目的。熏制法主要用于加工鲑、鳟、鲟、河鳗。罐装熏制品如油浸熏鳗等也是重要产品。熏制过程一般包括原料处理、盐渍处理、浸渍调味液、沥干和烟熏。传统熏制的方法有冷熏、温熏和热熏等。此外,近年来为缩短熏制时间,还发展了快熏、电熏等改进方法,但还不足以代替传统烟熏法。

冷熏:以保藏为主要目的。采用低温长时间的熏制工艺,熏烟温度大致在2O~35摄氏度之间,烟熏时间往往长达2~3周。制品水分含量约在45~55%左右。原料鱼须经盐渍、脱盐等预处理再行烟熏。

温熏:此法以增加风味为主,延长保藏期是次要目的。熏制的温度较高,一般控制在5O~7O摄氏度之间,也有的高达93摄氏度。烟熏时间较短,从2~3小时至1~2天不等。温熏制品含水分约6O~7O%。此外也有将熏烟温度提高到l2O~l4O摄氏度的,称为热熏。热熏是为增加风味,也采取高温短时间熏制工艺,热熏时间约2~4小时,使制品蛋白质凝固、部分或全部鱼体呈熏焦状,但水分含量较多,不耐保藏。

(一)显示菌斑

 菌斑为无色、柔软组织,粘附于牙面,通常无法观察到菌斑附着的部位。菌斑染色剂能使菌落着色,便于观察,因此被认定是菌斑控制的指示剂。剂型有液体和片剂两种。

 1.液体染色剂使用方法

 (1)涂布法:将蘸有液体的棉球涂布牙面,滞留一分钟后含漱,菌斑即可显示。

 (2)滴舌法:将液体滴于患者舌尖区4~6滴,嘱患者用舌尖舔各区牙齿共一分钟,然后漱口,观察着色的菌斑。

 2.片剂使用方法

 嘱患者将药片咬碎,然后用舌搅动,使牙面与药物接触,然后漱口,观察着色的菌斑。

 3.菌斑观察

 被染色的牙齿可显示菌斑附着的位置、范围。患者可用镜子或塑料口镜观察到正面(唇颊侧)菌斑,牙的背面(舌腭侧)。进行刷牙后,再检查刷后菌斑减少情况,染色菌斑刷的不干净,则应再次刷牙,或配合使用其他工具,直至彻底消除菌斑为止。

 (二)菌斑控制的记录和信息反馈

 0Leary设计的菌斑控制记录卡,是国际广泛采用的记录卡。

 1.记录方法

 包括填写记录卡的方法。

 (1)凡显示有菌斑存在的牙面,可在该卡有关部位的格内填写“-”画。

 (2)凡未萌出或已拔除的牙齿用“x”表示缺失。

 2.计算方法

 (1)被检牙的总数×4=牙面数

 (2)有菌斑的牙面数/牙面数×100=菌斑百分率

 根据菌斑记录卡反映的信息,医生需不断地分析记录卡出示的情况,具体向该患者指出菌斑最易滞留部位和应加强清除的方法。关于菌斑控制的指标,如能达到20%以下,就属基本被控制。

 (三)菌斑控制方法

 1.物理方法

 (1)刷牙是清除菌斑的主要手段,选择保健牙刷和正确的刷牙方法能清除菌斑,同时还能发挥其对牙龈的按摩作用。最终目的是限度将菌斑刷掉,特别是牙颈部菌斑的清除。

 (2)牙膏

 牙刷和牙膏是刷牙中不可分开的两个部分,单纯靠牙医-学-教-育-网-搜-集刷的洁净作用是不够的。加用牙膏后,由于摩擦剂和洁净剂的作用,能达到应有的清除菌斑的效果。药物牙膏流行,如有防龋、消炎、止血、防酸、止痛、抑制牙石、减轻口臭等方面作用的牙膏。

 (3)洁净措施良好的刷牙方法仅能去除牙菌斑70%左右,余留的菌斑主要在牙邻面接触点以下或其他不易洁净的区域内。洁净邻面的工具有多种,常用的有牙线和牙签。

 其他辅助工具:有牙间隙小刷,锥形橡皮尖等均为清洁邻面和按摩牙间*的良好工具。

 2.药物抑制菌斑方法

 (1)甲硝唑含漱液:为抗厌氧菌感染药,对牙周厌氧性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甲硝唑在口腔中浓度达到0.025mg%时,即能抑制常见厌氧菌,当达到3.125mg%时,放线菌也被抑制,它是对菌斑控制的有效药物。每日含漱2~3次,对消减牙龈炎、牙龈出血、口臭、牙周炎有良好疗效,且对口腔粘膜无刺激。

 (2)洗必泰溶液:又称双氧双胍己烷溶液,是一种外用广谱抗菌剂,它能吸附于羟基磷灰石、牙表面以及唾液粘蛋白上,然后又慢慢释放,所以它的作用持续时间长,化学结构稳定,毒性小,几乎不被机体吸收,不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0.2%溶液含漱,每日2次可抑制菌斑。它的副作用是对口腔粘膜有轻度刺激,牙面、舌背染成**。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30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