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
7.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乙:苏州园林安排墙壁和廊子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8.①第一句表示既用花墙和廊子隔开,又透过花墙和廊子看到对面的景色,从而增加了景致的深度的情景,第二句光说“不隔”“未界”,不能表示增加景致深度的意思。②第一句“隔而不隔,界而未界”读起来上口,精致有韵味,第二句没有这样的效果
9.C
10.甲段中的描写有文采但相对来说概括一点。作用:借描写几个园里古老藤萝的奇特造型和开花风韵,生动地说明了栽种花木“着眼在画意”的特征。
《幽径悲剧》选段的描写有文采且比较具体。作用:写了这棵古藤萝“盘曲而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色,甚至还写“袭入耳内”的蜜蜂声,突出了“最有特色”。写足藤萝之美,为下文写愚氓灭美,揭示藤萝悲剧埋下伏笔。
苏州园林的说明方法,加原句(全面)
苏州园林使用的说明方法如下:
1、作比较。如第3段:“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增强了说明效果。
2、举例子。如第2段:“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苏州园林的游览者为例,具体形象的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3、引资料。如第4段:“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很自然地引用了《汉乐府·江南》里“鱼戏莲叶间”的诗句,生动形象的再现出池沼中鱼儿成群、荷叶田田之趣,增添了说明的文学性、趣味性。
4、打比方。如第3段:“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园林比作美术画,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的特点以及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得原因。
5、摹状貌:定义: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作用: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如第5段:“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的刻画了藤萝和枝干的的形态,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栽种和修剪也着眼于画意的特点,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1、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1)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2)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3)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突出苏州园林的色彩美。
2、举例子:真切有力的说明池沼追求自然美。
(1)以游览都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例子(引用)真切有力地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2)以几条园里的古藤为例,打比方、举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3)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3、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
(1)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
(2)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3)花时不同的各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扩展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有19处,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2018年8月7日,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正式公布,随着端本园、全晋会馆、墨客园等18座园林入选,苏州园林总数达到108座,苏州由“园林之城”正式成为“百园之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35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