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生菜种植前用不用放冰箱冷藏

不需要放在冰箱里面冷藏。正常种植即可。放冰箱里面由于温度过低,有可能导致生菜被冻坏,从而影响成活。

生菜种植前用不用放冰箱冷藏

一、生菜栽培技术

准备苗床

生菜育苗宜选用保水、保肥性好,肥沃的沙质壤土。床土配制:10平方米苗床用腐熟的有机肥10公斤、硫酸铵0.3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硫酸钾0.2公斤,充分混合均匀铺平耙细,浇足底水,水渗后播种。

播种育苗

为使撒播均匀,播种时种子内可掺入少量细沙土,播后覆0.3-0.5厘米厚潮土,并覆盖地膜保湿。每亩播种量30-50克。幼苗开始出土时,应及时揭开畦面地膜,防止徒长。苗床温度白天控制在18℃-20℃、夜间12℃-14℃为宜。

注意通风换气,如遇强光暴晒需遮阳。当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按株行距6-8厘米分苗,长到4-5片真叶时可定植,苗期一般不缺水不浇。为防苗期病害,可喷1-2次600倍75%的百菌清药液。

科学施肥

生菜要求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的黏质壤土,生菜喜微酸性,土壤pH值5-7为宜。每生产1000公斤生菜,需吸收氮2.5公斤、磷1.2公斤、钾4.5公斤。其中结球生菜需钾更多。生长期需要氮、磷、钾肥配合使用。定植生菜的地块要深耕细作,定植前施足基肥,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3500公斤,施后深翻,浇足底水,见干后作畦。

细心定植

定植前一天将苗床灌水,使苗坨湿润,第二天起苗尽量多带土,减少根系损伤。定植时,先在畦面开沟,沟深4-6厘米,70厘米畦面栽3行,开沟后按每亩25公斤施入三元复合肥后灌水,水渗后按株距24厘米摆苗培土封沟,将畦面耙平,覆地膜,引苗出膜。

定植后管理

生菜喜湿,全生育期要求有充足水分供应。定植5-7天后浇1次缓苗水。浇缓苗水后没盖地膜的地块进行2次中耕松土除草。以后浇3-4次水,结合浇水分期追施氮、磷肥,亩施15-20公斤。采收前停止浇水,以利贮运。

科学采收

不结球生菜可根据市场价格相机采收。结球生菜以叶球紧密后采收为好,过早会影响产量,过迟则叶球内茎伸长,叶球变松品质下降。

二、生菜病虫害防治

生菜软腐病

生菜软腐病属细菌性病害,病株腐烂并有臭味,防软腐病病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

生菜霜霉病

生菜霜霉病为真菌病害,在生菜生长幼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以成株期受害最为严重,一般主要危害叶片,病叶由植株下部向上蔓延,最初叶上生淡**近圆形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霉即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有时蔓延到叶片正面,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致全叶干枯。防治上一要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适度增加中耕次数,降低田间湿度;适时浇水追肥。二要及早用药。以预防为主,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带出集中烧毁,同时喷施金雷、72.2%普力克液剂等针对性药剂进行防治。

菌核病

菌核病是保护地生菜十分重要的真菌性病害,老菜区发生普遍,本病主要为害茎基部,最初病部为黄褐色水浸状,逐渐扩展至整个茎部发病,使其腐烂或沿叶帮向上发展引起烂帮和烂叶,最后植株萎焉死亡。保护地内湿度偏高时,病部产生浓密絮状菌丝团,后期转变成黑色鼠粪状菌核。

菌核病防病措施

1、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及落叶,并进行50-60厘米深翻,将病菌埋入土壤深层,使其不能萌发或子囊盘不能出土。

2、还可覆盖阻隔紫外线透过的地膜,使菌核不能萌发,或阻隔子囊孢子飘逸飞散,减少初侵染源。土壤处理。即春茬结束将病残落叶清理干净,每公顷菌源撒施生石灰400-500千克和碎稻草或小麦秸杆400-500千克,然后翻地、做梗、浇水,最后盖严地膜,关闭棚室闷7-15天,使土壤温度长时间达60℃ 以上,杀死有害病菌。

3、药剂防治。定植前在苗床可喷洒40%嘧霉胺悬浮剂(施加乐)1500-2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为防止药害忌用菌核净。

虫害防治

蚜虫防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黄板诱杀。

大棚种植技术不仅仅能够提升蔬菜的种植质量,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改善蔬菜种植环境,通过大棚技术改变蔬菜种植生长环境,从而使得生产一些反季节蔬菜,为种植户带来较为丰厚的经济效益。

一、大棚蔬菜种植容易受到的影响因素分析

1.气体危害。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其与普通的蔬菜种植有一定的差异,通常都是进行封闭式管理,并且在该过程中借助人为手段来对蔬菜种植环境进行有效的调整。然而在此过程中,一些不当的操作很容易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在种植过程中没有进行及时通风就会导致大棚内部的空气温度上升,蔬菜出现大面积的腐烂。另外,在施肥中施加的量过多会使得大棚内部的有害化学物质增多,长期残留在大棚内部,再加上大棚中通风效果不好,就会造成内部有害气体增多,对蔬菜的生长是极其不利的,会抑制蔬菜的正常生长。

2.天气影响。大棚蔬菜种植中不仅仅容易受到内部的有害气体的影响,而且还容易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极端气候条件。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对于大棚中的蔬菜生长非常不利,比如在冰雹天气下,会将大棚上部覆盖的薄膜打破,不仅仅影响大棚内部的原始蔬菜生长环境,而且还会拍打到蔬菜的茎叶部分,使得蔬菜的叶片果实受到损伤,生长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另外,北方的积雪冰冻气候也会影响到大棚蔬菜种植。

二、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1.科学选择蔬菜品种。蔬菜的种子对于其日后的生长产量有着极大的联系,所以,在种植前期需要高度重视其种子的选择环节,在选择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蔬菜种子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市场需求,以满足市场的蔬菜需求为最基础的原则;第二,选择一些产量较高、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从而增加蔬菜产量;第三,蔬菜品种的选择还需要结合种植地区的土壤情况以及气候条件。

2.大棚地址的科学选择。大棚蔬菜种植的基地选择会对蔬菜种植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科学的选择大棚基地来保障蔬菜种植的正常生长。在选择的过程中,第一为了提升蔬菜的安全质量品质,需要远离一些有污染的地方,尽可能的建立在一些责任环境比较适宜的区域;第二,大棚基地的土壤必须要肥沃且深厚,土壤中富含有机质,土质疏松、通风性较好,以保障基地后期蔬菜的正常生长;第三,大棚基地的选址要确保有充足的阳光和通风条件,使得蔬菜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第四,水利设施比较完善,便于排水和灌溉。

3.蔬菜的日常管理。大棚中所种植蔬菜需要对其进行日常管理,这主要和蔬菜的生长有一定的联系,科学的大棚种植需要严格根据相应的技术要求标准来进行,重视对大棚内部的设施完善。当然,对于内部额硬件设备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其工作状况,尤其是通风、保温设备的工作情况。另外,大棚种植管理人员还应该对于蔬菜种植生长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和监控,尽可能的避免化学药物的使用,提升蔬菜的安全级别。

4.做好施肥工作。蔬菜农作物在生长的环节中需要不断地进施加肥料,从而为其正常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因此,需要做好其日常的施肥工作,强化该方面工作的管理。对于大棚中蔬菜施肥应该结合蔬菜的实际生长状况来合理的确定其施加肥料的多少以及所施加肥料的种类,如果蔬菜缺乏氮肥则应该追加一定的富含氮元素的肥料,以保障其正常生长。

二、大棚蔬菜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措施。大棚种植中一般都会种植多种蔬菜,为了保障蔬菜的正常生长就必须要进行有效的农业防治。蔬菜的病虫害类型比较多,结合不同蔬菜品种差异来选择不同的防治方法。种植户应该结合大棚的具体状况来开展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对于大棚中的一些杂物进行及时的清理,并且控制好内部的温度。很多的病虫害生长都和温度有着极大的关联,所以合适的温度控制对防止病虫害有极大的关系。另外,轮作的耕作模式以及优良的蔬菜品种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均有积极意义。

2.药物防治措施。大棚蔬菜种植病虫害是不可避免的,药物防治是应用最为普遍的防治方法,也是效果最为显著的手段。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种植户在发现蔬菜出现病虫害的时候应该及时的喷洒一定量的农药,以有效的控制病虫害的大范围发展恶化。另外,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病虫害,定期对蔬菜大棚内部喷洒一定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对杀菌、杀虫卵有很好的作用,所以不同的病虫害要采取不同药物加以喷洒来达到杀虫目的。

3.物理防治措施。蔬菜种植中病虫害种类非常多,而且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病虫害防治中需要结合具体的状况来采取科学的物理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以啊不能对于病虫害后续防治有很好的作用,比如,在大棚中安置一些杀虫灯、有效的吸引病虫害来将其杀死,使得不能够进一步的扩散。另外,一些物理防治能够很好的将害虫幼期虫杀死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确保蔬菜健康生长。

4.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是现今农业种植中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其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但是,在有机蔬菜中并不适合。大棚蔬菜种植中,可以借鉴一些生物防治措施,在大棚中养殖一些青蛙来捕食一些害虫,以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另外,蚯蚓养殖也会对大棚内部病虫害有极好的控制效果。

四、结语

总之,大棚蔬菜种植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即气体和天气,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从而充分发挥大棚种植的优势,并且在此同时还需要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大棚中蔬菜作物的造成生长,为农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47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