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茶文化的演变

在中国5000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无数璀璨文明的随之产生,又随之消失,而茶文化不仅没有被人忘记,反而越发蓬勃生机,更是走向世界。那么茶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是怎样演变和发展的呢?接下来就让茶能成事带领大家从历史中学习茶文化知识吧!

茶文化的演变

一、茶文化的来源

文化:文化一词源自我们的“大道之源”《易经》,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二、茶字演变

1.茶在古时称:

荼:出自《荀子·大略》,原意指古书上说的一种苦菜和茅草的白花。古同“涂”。

槚:来源于唐·陆羽《茶经》,指楸树或茶树。

荈(chuǎn):出自《尔雅》。晋·郭璞:“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

蔎(sh):是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也是茶的别称。

茗:《说文解字》时补:茶之嫩芽也。从草名声,以茗专指茶芽

2.唐代陆羽《茶经》真正统一使用茶字,沿用千年至今。

3.茶:人在草木间、茶字象征长寿,把108岁老人称为:茶寿老人

4.茶是人木之和: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芽叶,经过不同的工艺制成的成品或半成品。

5.茶道的定义是没有定义的,因人而异。作为茶文化金字塔的最顶端,道,首先是走出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茶道,它一直在变,也一直未变。

6.与茶相关的字

a.和、静、怡、真(林治)

和:坚实的思想核心,是儒佛道共通的哲学理念

静:必经的修习之道

怡:怡悦的心灵享受,怡目乐口、怡心乐意、怡神乐志

真:茶道的终极追求,物之真、情之真、性之真、道之真

b.清、敬、怡、真(台湾)

c.和、敬、清、寂(日本)

d.和、敬、俭、真(韩国)

三、中国的两种茶

中国有2种茶,上至皇宫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中国的茶可高可低、可雅可俗,雅的是:内心所求。俗的是:民间之食。而正是这雅俗,至今千年,烙印在我们的文化血液中传承不朽。它博大而宽广,是物质和精神的代表。

四、中国茶简史

1、传说时期

三皇五帝时代(公元2000年前)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者,茶也。这是我们关于茶的最早的传说。

2、形成时期

汉魏晋南北朝

a.殷周时代(公元前1000年左右)

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曾有如下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伫、鱼、盐、钢、铁、丹、漆、荼、蜜……皆纳贡之。

b.西汉(公元前200年)

①西汉辞赋家王褒,在他写的一份劳工契约《憧约》中,规定佣人要“武阳买茶”、“烹荼尽具”。武阳位于现在的四川省彭山县,当时已是一个颇有规模的茶叶集散地。

②《四川县志》荼祖吴理真,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种植茶树的人。

c.三国(公元200年)

《吴志.书曜传》“孙皓每飨宴,坐席无不悉以七升为限,虽不尽入口,皆浇灌取尽。曜饮酒不过二升,浩初礼异,密赐荈代酒。

d.晋代南北朝后(公元400年)

张楫在《广雅》中描绘说:“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于苇之。这是正式有文字记载饮茶已不再将新鲜茶叶或嫩梢煮作羹饮,而是进入制茶饮茶新的时代。②南齐世祖武皇帝《遗诏》:“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浦而已。”以茶养廉也标志着中国茶文代的起源。

3、兴盛时期

唐代公元600-900年

茶始有字-在中唐时期,“茶”字开始广泛地使用

茶始作书-陆羽著的《茶经》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本茶书,是茶文化绝对经典

茶始销边-唐朝的茶叶生产充裕,在满足自身消费的同时,南方的茶叶产区以各种途径把茶叶远销边疆。

茶税-茶叶开始作为全国的一种社会经济,除其具有的商品性内容以外,主要反映在茶税的课征上。

对当时生活的影响

a.饮茶之风大盛,宫廷盛行,民间效仿,文人热衷,达到了“"比屋皆饮”、“投钱取饮”的程度。唐代佛教兴盛,禅茶一味。僧人打坐与茶解乏益神的功效的完美结合。

b.文成公主嫁藏,带去了茶叶和饮茶的习俗,使茶与佛教和藏族同胞的生活进一步融合。西藏喇嘛寺中出现了空前规模的茶盛会,饮茶的地域进一步扩大。

c.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有一套大唐系列茶器。根据同时出土的《物账碑》记载:有“茶槽子、碾子、茶罗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两

4、鼎盛时期

宋代公元900-1300年

a.贡茶与仕途:皇室十分重视贡茶的质量,且贡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地方官的仕途不仅提高了制茶的水平,更延伸出了特色的“斗茶”。出现御茶园和官营茶园,茶叶种植面积比唐代扩大2~3倍,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b.专业的茶师、茶学理论、文学艺术作品涌现:苏东坡、范仲淹、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著名茶人。蔡襄的《茶录》就是专门为仁宗皇帝了解贡荼及其品尝煮饮技巧而写的一部专著。宋徽宗以一种荼叶专家的姿态撰写《大观荼论》

c.精细化茶品之龙团凤饼:欧阳修称这种茶“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宋仁宗最推荐这种小龙团,即使是宰相近臣,也不随便赐赠,只有每年在南郊大礼祭天地时,中枢密院四位大臣才有幸共同分到一团。

5、成熟时期

元明清公元1300-1644年

a.元代是茶叶的过渡区,明朝茶叶对外贸易加强,郑和7次下西洋,茶叶输出量大大增加。欧洲文献中最早提到中国茶的是1559年(明世宗嘉靖38年)意大利著名作家拉马司澳《中国茶》、《航海与旅行记》16世纪荷兰、英国等国纷纷到中国贩茶。

b.制茶工艺的改变

明太祖朱元璋:废团兴散、改造芽茶,推动了芽茶和叶茶的发展。黄茶、黑茶、红茶也相继出现。

元代《王祯农书》所载的蒸青技术,虽已完整,但尚粗略,明代时,制茶炒青技术发展逐渐超过了蒸青方法。

c.茶方式的改变—冲泡法

基于散茶的兴起,散茶容易冲泡,而且芽叶完整,大大增强了饮茶时的观赏效果。明代人在饮茶中,已经有意识地追求一种自然美和环境美。明代文人认为,唐宋人的团茶碾末煮饮,有损荼的真味,茶饮应着重于香、味、色的完美统一。

d.清朝在散茶叶茶发展的同时,其他茶类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包括白茶、花茶、青茶相继完善。

e.鸦片战争-茶叶战争

中国荼叶最早由荷兰传到欧洲,荷兰利用其强大的海军势力以及优良的港口优势,垄断中国与欧洲的茶叶贸易。英国政府为了争夺海上霸权,曾4度对荷兰发起战争,最后英国垄断了海外贸易。

5、成熟时期

元明清公元1644-1912年

一部《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其中谈及茶事的有近300处,丰富多彩,其内容涵盖茶的类型,品茶要素、茶礼茶俗、茶诗茶联。譬如:林黛玉初进贾府、栊翠庵品茶、王熙凤送茶、贾宝玉侍童。

6、衰落时期

民国1912-1949

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其间多次国共内战、以及抗日战争,民不聊生,致使茶叶的发展有所停滞,中国茶叶进入衰落时期。

7、复兴时期

新中国成立至今

a.1950年-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阶段。

b.2013年2017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已经牢牢稳居世界首位。陈橼教授(1908-1999):1979年撰写了《茶叶的分类理论与实践》,依据加工工艺、发酵程度、品质不同等系统地将茶叶分为六大类。至此,茶叶的分类才正式完善。

茶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漫入骨子里,尤其是茶文化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成现在的茶道,只要茶文化在,茶道便会永远的传承下去,茶能成事,好茶相伴,成事而来!

世界十大茶叶生产国排行榜,锡兰红茶闻名世界

主要农作物在世界和我国的分布

1. 谷类作物

世界主要的商品谷物生产国主要分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年产量大于一亿吨的有: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是世界著名的混合农业生产区,澳大利亚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美国已形成专门化商品化的农业生产体系,玉米区、小麦区、乳畜带主要农业带主要分布于中央大平原。俄罗斯的小麦和玉米主产区集中在其后相对温和的东欧平原以及纬度相对较低的南部顿河流域。西伯利亚各大河的上游河谷两岸。

小麦 按播种季节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我国以冬小麦为主,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

玉米 分布于北纬58°至南纬40°之间的 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从低于海平面的盆地到海拔3600米以上地区,都能种植。以北美洲最多,次为亚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种植面积和产量以美国第一,中国次之,巴西居三,其他还有南非和墨西哥等。

中国的玉米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的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5%。中国可分为6个玉米种植区: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区;玉米植株形态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和青藏高原玉米区。

水稻 世界上的水稻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全球水稻种植面积1.5亿公顷,总产量6亿吨。亚洲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占全球的90%。中国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年种植面积约2860万公顷,占全球水稻种植面积的1/5,年产稻米1 .85亿吨。印度是也是水稻生产大国,总产量930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2. 豆类作物、油料作物

大豆 世界大豆主要出口有美国、加拿大、巴西和阿根廷。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维持在1600万吨左右,其中有接近半数的大豆用于压榨。中国大豆主产区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安徽、河南省等。

大豆是喜温作物,夏季宜有高温,适于我国北方温带地区栽培。由于大豆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最适于和其他作物轮作或套种间作。地区分布而言,大豆几乎遍及全国,而以东北松辽平原和华北黄淮平原最为集中。在松辽平原大豆多半与春小麦进行轮作,也有和玉米间作、混作的。这里的气候和土质条件适宜大豆栽培,种植的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商品率高,是我国最大的商品大豆生产基地。黄淮平原播种面积主要集中分布在淮河以北,石德铁路以南,京广铁路以东的平原地区,一般与冬小麦轮作换茬,所产主要作为本区人民的口粮之一,商品率不高。

花生 在油料作物中,花生的重要性居首位,主要分布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中国花生分布很广,各地都有种植。主产地区为山东、辽宁东部、广东雷州半岛、黄淮河地区以及东南沿海的海滨丘陵和沙土区。其中以北方的河北、河南,苏、皖两省北部等地区较多,山东半岛、鲁中南丘陵、冀东滦河下游、豫东黄泛区以及苏皖两省淮北地区是目前我国北方花生的重点产区。

油菜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的主产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产带,其菜籽总产占世界菜籽总量的25%。近年有“北移南迁”趋向,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华南地区。

向日葵 向日葵为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主产区北纬35°至55°之间。平均纬度差1°,气温相差1.5℃。近30年来总产量增长最快的油料作物之一,年增长率7.1%。世界上油葵的主产国是俄罗斯、阿根廷、法国,中国等。

我国向日葵主产区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如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山西等省、自治区。向日葵的生产潜力很大,可向西南、中南和华东地区扩种。

3. 糖料作物

甘蔗 甘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巴西热带地区的光照使得这里非常适合种植甘蔗。现在,巴西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种植国。其他主要种植区有印度北部,西印度群岛的古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北部等地。我国甘蔗种植面积十分有限,主要分布在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六省。

甜菜 甜菜生长期短,耐盐碱干旱,喜温凉,分布在北纬65°到南纬45°之间的冷凉地区,其中俄罗斯、法国、美国、波兰、德国和中国等种植较多。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三个产区,其中东北种植最多。在西南部地区,如贵州省的毕节、威宁,四川省的阿坝高原,湖北省的恩施和云南省的曲靖等地,虽纬度较低,但由于海拔高、气候垂直变化大,也可以种植春播甜菜。黄淮流域夏播甜菜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

4. 饮料作物

茶 茶是茶属植物中的常绿植物,它起源于中国西南部云南、贵州、四川一带。

茶树有灌木和乔木两大品系。灌木树高1~3米,叶长约5厘米,特性耐寒,生长于中国长江流域各省,后来传入日本、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俄罗斯等国。乔木树高10~30米,叶长约15~36厘米,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生长茂盛,它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南、华南以及印度、缅甸和越南等国的部分茶区。世界主要产茶国主要有中国、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和肯尼亚马拉维等。

茶树最适合于生长在潮热的条件下,最适合生长的气候条件为10℃~30℃的温度范围,年降雨为203~229厘米,海拔高度300~2130米。海拔与湿度结合能促进必要的缓慢生长,茶树种植的海拔越高,味道越醇,品质越高。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茶叶都来自于海拔1200米的灌木种植地——如海拔很高的斯里兰卡、中国的武夷山、印度最好的茶叶生产地大吉岭(Darjeelings)等。

咖啡 咖啡树理想的生长环境是温度在36℃到42℃,适当的海拔高度和年雨量在1000mm到3000mm之间,最好的土壤是分解的火山土,腐植土和透气渗透性土壤的混合。

巴西各种等级及种类的咖啡占全球三分之一消费量,也就是世界第一的咖啡生产国,除了上等咖啡外,一般咖啡是以量取胜。哥伦比亚是全球最大的洗净淡味阿拉巴斯塔咖啡生产国,近年来平均产量为1100-1200万袋,同越南角逐全球第二大咖啡生产国的宝座。哥伦比亚有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豆,味道香醇,最受欢迎的有曼特宁。越南生产的Robusta咖啡,主要是雀巢咖啡和宝洁用来制造即溶咖啡的咖啡豆。安哥拉是全世界第四大咖啡外销国,仅生产少量的阿拉比卡咖啡,是综合豆中的上品。哥斯大黎加咖啡豆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之一,味道温和,浓郁,强烈芬芳。依索比亚是阿拉比卡种咖啡豆的始祖,酸度很高,带有葡萄酒口味,温和,味道强劲,香气宜人。牙买加高山咖啡是西印度群岛最好的咖啡,其中蓝山咖啡在品质,特色,香味,甘润方面,都是完美无缺。也门生产摩卡咖啡(卡布奇诺+巧克力),从人们开始饮用咖啡以来,摩卡一直就是公认的好咖啡,有与众不同的酸性,咖啡本身也十分香浓。委内瑞拉咖啡品质优秀,是世上最好的咖啡之一,温和婉约细致,酸中带有吸引人的香气。

可可 可可原产于南美洲,19世纪后期被移植到非洲几内亚湾一带。可可喜高温多雨,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有干湿季和微风气候更佳。可可集中分布在南北半球等温线20℃以内地区。可可全部生产在发展中国家,消费却以发达国家为主。非洲占世界总栽培面积的70%和产量的 1/2以上,是世界的最大的可可生产区。其中科特迪瓦居首位,是世界最大的可可生产国(占世界的30%)和出口国(占1/3)。加纳被誉为“可可王国”,年产50多万吨,几乎全部用于出口,居世界出口量的第二位(占16%)。尼日利亚、喀麦隆等国也较重要。拉丁美洲次之,约占世界总栽培面积的1/4和产量的 1/3。巴西年产可可20多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第二位(占5%)和出口量的第5位。近些年亚洲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产量增加较快,现已居世界的第四位和第五位,成为主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可可多输往西欧和美国。

5. 植物性纤维作物、麻类作物

棉花 由于灌溉技术的进步和对棉花质量要求的提高,棉花日益向具有灌溉条件的干旱地区集中。美国、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此外埃及和乌兹别克斯坦也是世界著名的棉花生产国。

埃及 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燥炎热,其96%的国土面积为沙漠地,可耕地主要集中于尼罗河流域。农田面积虽少,但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良,自然环境利于棉花生长。棉花是埃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埃及也是长绒棉生产、出口大国。埃及棉田集中在尼罗河河谷地带及三角洲地区,其中以开罗附近和三角洲地区棉田面积最大,所生产的棉花占全国的60%,且全为长绒和超长绒棉,埃及长绒棉占全世界长绒棉产量的一半。开罗以南的整个尼罗河谷地为上埃及,也有棉花种植,除长绒棉外还有中绒棉。

中国 我国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我国各棉区中,新疆光热条件是最适宜种植棉花的,这使其出产的棉花拥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品质优势。新疆每年出产的棉花八成以上运往沿海纺织工业发达的地区销售,支撑着中国工业用棉的三分天下。

新疆每年出产的棉花占到世界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知名度。由于新疆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新疆棉花生产成本不仅远远低于其他国内棉区,也低于美国的棉花生产成本,这大大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其庞大的产量也为中国棉花在国际市场上争取了一定的话语权。

产量持续增长的新疆棉花,2007年在种植面积、总产量、平均亩产等7项指标上已连续15年位居全国首位。天山南北庞大的棉花产量使我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产棉国,今年新疆棉花产量预计将超过240万吨,超过美国棉花总产量的一半。而这一“白色经济”也凭借不断增强的硬实力,改写着中国棉花生产版图。

乌兹别克斯坦是目前世界上第五大棉花生产国和第二大棉花出口国,2006-07年度种植面积139万公顷,籽棉产量360万吨(皮棉117万吨)。有“白金之国”之称。

蕉麻、剑麻、亚麻和黄麻

蕉麻是热带纤维作物。原产菲律宾。厄瓜多尔和危地马拉等国有少量种植。中国台湾、广东曾引种。蕉麻要求高温、高湿,适宜生长于温度27~29℃,年降水量2500~2800毫米的环境。要求土层深厚,排水好的肥沃土壤。从叶鞘中取纤维,硬质纤维,耐水浸,拉力大。用于织鱼网、绳索、麻布或包装袋等。

剑麻剑麻又称西色尔麻,具有喜温、耐旱的特点,适于热带、亚热带广大地区栽培。剑麻原产中美洲,现世界上剑麻的主要产国有巴西、坦桑尼亚等,我国剑麻主要分布在生长于雷州半岛及广西部分地区。

剑麻纤维在海水中的耐腐特别强,因此适宜于制造舰艇和渔船的绳索、缆绳、绳网等,但近年来由于合成纤维的发展,在这方面的作用有逐渐被取代的趋势。在剑麻制品正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如可制成优质墙纸、剑麻布、抛光轮、剑麻地毯、工艺品等。

亚麻是古老的韧皮纤维作物和油料作物。亚麻起源于近东、地中海沿岸。油用型亚麻又叫做胡麻。胡麻在我国至少有1000年栽培历史。纤维型亚麻是1906年从日本引入的。中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亚麻喜凉爽、湿润的气候。亚麻纤维具有拉力强、柔软、细度好、导电弱、吸水散水快、膨胀率大等特点,可纺高支纱,制高级衣料。

黄麻又名络麻、绿麻。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黄洋麻的传统产品是麻袋、麻布、麻纱线,麻袋是最主要的产品。我国有着丰富的黄洋麻资源,是继印度和孟加拉国之后世界黄洋麻及其制品的第三大生产国。黄洋麻的可降解性,使其再产业用领域中大有作为,作为传统产品的延伸,黄麻织物还可以用于制作树干包扎、防寒冻和虫害的包树布,用于治沙保土、护坡护堤的网状土工布,用于道路建设、无土草皮的毡状席垫等土工产品。除此之外,黄麻还开始向家用和服用领域发展,目前已有企业开发出高支机织地毯高强度黄麻纱线,工艺黄麻细布及复合布等,在印度等国家,黄麻已用于生产胶高档的产品如黄麻地毯、各式服装、手提袋、鞋、帽、玩具、座垫、台布、绒毯、包装箱以及某些工艺品等。

6. 药用作物、天然橡胶树的分布

药用作物——金鸡纳树

金鸡纳霜,又叫“奎宁”。 金鸡纳树,常绿乔木灌叶,阔叶,干高二三丈,冬季落叶代谢,新叶旋亦萌发,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目前,印度尼西亚的金鸡纳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

天然橡胶树

天然橡胶树属热带雨林乔木,种植地域基本分布于南北纬15℃以内,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约占世界天然橡胶种植面积的90%。生产国主要有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国、印度、越南、缅甸、斯里兰卡等,尤以前三国为主,产量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且将所产天然橡胶的绝大部分用于出口,其中,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占产量比高达90%以上。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最大生产国。

天然橡胶供给。我国天然橡胶产区有海南、云南、广东、广西以及福建等地,主要集中在有海南、云南两省。一般情况下,海南割胶季节从每年3月25日至12月25日,云南从每年的4月至11月25日。近几年,我国干胶年产量在40~60万吨之间,处于世界前五位。

1. 中国

中国生产超过200万吨茶叶,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茶叶是国家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以其多种茶类而闻名,流行的品种从绿茶到红茶再到乌龙茶。喝茶还有一种充满活力的文化,特别注意茶的味道和喝茶的环境。茶的传说甚至混合了哲学、伦理和道德的概念。

2. 印度

印度以 120 万吨的茶叶产量位居第二。印度最早是由多年前从中国前往欧洲的丝绸商队引入茶叶的。尽管有这种早期的联系,但直到英国人正式将这种饮料引入文化之后,它才开始蓬勃发展。该国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植物,并且拥有与中国相当的茶叶质量,而英国人的意图是通过在他们珍贵的殖民地印度种植茶叶来推翻中国对茶叶生产的垄断。此外,就像在中国一样,茶是这个国家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的茶叶市场巨大,全国各地分布着数以万计的茶园,其中包括大吉岭和阿萨姆等受欢迎的品种。印度生产的茶有一半以上留在国内消费,实际上使这个国家成为一个拥有 10 亿茶饮者的国家。

3. 肯尼亚

肯尼亚是下一个上榜的国家,茶叶总产量为 432,400 吨。说到茶,很多人不会第一时间想到肯尼亚,但事实上,肯尼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茶出口国,全国有超过 50 万的肯尼亚小农种植茶叶。它靠近赤道的位置提供了充足的阳光和种植植物的最佳条件。第一个肯尼亚茶树在 1900 年代初播种。

4.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是第四大茶叶生产国,其公民种植的茶叶达 340,230 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正统茶叶出口国之一,尤其以其锡兰茶而闻名,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该国过去被殖民者称为锡兰。虽然这个国家最初生产更多的咖啡,但在一场枯萎病摧毁了他们的庄稼后,它转而生产茶。现在,茶叶是该国与其他国家的主要外汇交易,茶叶产量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

5. 越南

排在前五位的是越南,总共生产了214,300吨茶叶。茶在文化中根深蒂固。尽管茶叶多年来一直是越南的一部分,但直到 1880 年代法国殖民者在河内西北部建立茶园时,该国才开始生产自己的茶叶。越南饮茶者通常更喜欢口味极少的简单茶,其中绿茶是最受欢迎的品种。荷花茶也是越南特产,将绿茶叶封入荷花中,静置一夜,让荷叶散发出花香。

秩 国家 吨产量

1 中国 超过200万

2 印度 120万

3 肯尼亚 432,400

4 斯里兰卡 340,230

5 越南 214,300

6 土耳其212,400

7 伊朗 160,000

8 印度尼西亚 148,100

9 阿根廷 105,000

10 日本 84,800

11 泰国 75,000

12 孟加拉国 64,000

13 马拉维 54,000

14 乌干达 53,000

15 布隆迪 41,817

16 坦桑尼亚 33,700

17 缅甸 31,700

18 莫桑比克 23,000

19 卢旺达 22,185

20 尼泊尔 20,588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4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