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荷包牡丹的栽培技术

荷包牡丹花的移栽要求非常的高,每年在春天芽体刚刚萌发时是最佳移栽时间。超过这个时间或者温度的增加,移栽死亡率将会迅速增高 荷包牡丹的繁殖方法有五种:

荷包牡丹的栽培技术

一 分株法:

早春2月当新芽萌动而新叶未展出之前,将植株从盆中脱出,抖掉根部泥土,用利刀将根部周围蘖生的嫩茎带须根切下,两三株植于一盆,覆土高于旧土痕两三厘米,浇水,置阴处,长新叶后按常规管理,当年可开花。

分株要注意两点:

①要适时,如老株的新叶已展开再分株,易伤根系,成活率低,深秋休眠期亦可分株,但成活率不高。

②要相隔2、3年才能分一次,不能年年分株。

二 侧生根系繁殖法:

1 每年的10月底,将植株根系挖取出来,清水洗净。放千分之二比例的高锰酸钾内消毒5分钟。取出放在阴凉处晾晒12小时。

2 用锋利的刀片将根系全部切割成10厘米大小。用腊封住切口。

3 先在地面铺10厘米的河沙,依次把块根摆放在河沙上,覆盖2厘米厚的河沙。遮阴处理。每半月喷水一次,喷水喷透。

4 翌年春天每个块根都会萌发侧芽。

注意要点:整个过程不允许用手直接触摸。戴好消毒手套。防止手上病菌接触。

三 播种:

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但实生苗要3年才开花,家庭繁殖一般不用,园林部门为大量繁殖或是培育杂交新品种才采用。

四 组培:

可以用荷包花的块根经过消毒后,由专业的组培实验室进行组培繁殖。可以大量的快速繁殖。并且植株生产出来后根系更加健壮,侧根明显增多,植株不携带病毒体。抗性更强。是当前最先进的生产方式。也是未来各种花卉植物必然的生产方式之一。

五 嫁接:

使用芍药做母本,采用劈接方法嫁接。 浇水

荷包牡丹系肉质根,稍耐旱,怕积水,因此要根据天气、土壤墒情和植株的生长情况等因素适量浇水,坚持“不干不浇,见干即浇,浇必浇透,不可渍水”的原则。春、秋季和夏初生长期的晴天,每日或隔日浇1次水,阴天3~5 天浇1 次水。经常保持土壤半干,对其生长有利;过湿易烂根,过干生长不良、叶黄。盛夏和冬季休眠期,盆土要相对干一些,微润即可。霜降前浇1次透水,有利于防寒。冬季浇封冻水后,覆盖稻草或树叶保温。

施肥

荷包牡丹喜肥,栽于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中生长良好。地栽应选地势较高的地方,栽植前要深翻床土,并施入腐熟的有机肥;生长期可结合灌水进行追肥;生长期10~15天施1次稀薄的氮磷钾液肥,使其叶茂花繁;花蕾显色后停止施肥,休眠期不施肥。

修剪

夏季高温,茎叶枯黄进入休眠期,可将枯枝剪去;为改善荷包牡丹的通风透光条件,使养分集中,秋、冬季落叶后,也要进行整形修剪。生长期剪去过密的枝条,如并生枝、交叉枝、内向枝及病虫害枝等,使植株保持美丽的造型。

越冬

秋末冬初,可将盆栽荷包牡丹埋入土中,枝条露出土外,上边用草或壅土加以覆盖保护越冬。也有的将花盆直接放入地窖中越冬。第2 年开春去掉覆盖物,搬出窑外,放置通风向阳处,加强肥水管理,令其自然开花。也有的放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根据节日需要促使其提前开花。而北方地区霜降后移入室内养护,室温只要保持在5℃以上即可越冬。 叶斑病

症状发病初期,叶面出现黑褐色小斑点,而后扩大成不规则轮纹,最后生出黑色霉斑。

发病原因

经病原物侵害后主要在叶片上发生各种局部坏死性病斑的植物病害,是由真菌、细菌、线虫引起的主要病害。病菌多数靠气流、风雨传播,有时也靠昆虫传播。通常在生长季节不断侵染。叶斑病发生于雨量较大、降雨次数较多、温度适宜的气候条件。

防治方法

合理施肥浇水,通风透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前喷洒0.5%~1%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发病初期,感病轻时,及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侵染病源;发病初期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洒3~4次;发病期间喷洒50%多菌灵10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

介壳虫

介壳虫的虫体被一层角质的甲壳包裹着,如用药物对它直接喷洒不易奏效。它像吸人血的虱子一样吸取植物的汁液,因而对花木造成极大的伤害;被害植株不但生长不良,还会出现叶片泛黄、提早落叶等现象,严重的会使植株枯萎而死亡。该虫的排泄物“蜜露”常引起煤污病发生,使叶片枝条变为黑色。

发病原因

通风不好、见光较少、过于密植及施肥不当都可发病。

预防措施

注意通风,增加光照,适当摆放,不要密植,增加肥水的管理,勤修剪,注意预防。

防治方法

以利用天敌为主,药剂为辅。主要天敌昆虫有大红瓢虫、澳洲瓢虫、小红瓢虫和红环瓢虫等。这些瓢虫夏季食量大、繁殖快,可大量消灭介壳虫。冬季或早春掌握在新孵若虫较多时间用药较为适宜,选用50%杀螟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冬季在介壳虫休眠期用波美1%石硫合剂喷雾防治。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自古尊为花中之王。有“富贵花”之称,为名贵的观赏花木。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枝条从地面丛生而出,分枝粗而短,节部和叶痕明显。肉质根系,无横生侧根。叶互生,纸质,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具长柄。花单生枝顶,大,萼片5,绿色,既有单瓣,亦有重瓣。花色丰富,有黄、白、红、粉、紫、绿等色。花期4~5月,蓇葖果,密生黄褐色毛,种子黑色(见彩图99)。

我国栽培牡丹的历史悠久,栽培品种繁多,目前全国牡丹园艺品种总数超过500种,名品主要有:姚黄、魏紫、墨魁、豆绿、二乔、白玉、蓝田玉、胡红、脂红、洛阳红、状元红、首案红、一品朱衣、璎珞宝珠、赵粉、露珠粉、娇容三变、酒醉杨妃、白雪塔、昆山夜光、大棕紫、葛巾紫、烟笼紫、墨撒金、青龙卧墨池等。关于我国牡丹品种分类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有的主张分为3类11型,亦有的主张分3类10型。

[分布]

原产我国西部及北部,是暖温带、温带树种。集中分布于陕西秦岭及河南伏牛山地区,栽培悠久,分布广,尢以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及安徽亳县栽培最负盛名。当代世界其他各国栽培观赏的牡丹最初均由中国引种。

[习性]

牡丹对气候要求比较严格,“宜冷畏热,喜燥恶湿,栽高敞向阳而性舒”基本概括了牡丹的生态习性,总的来说性喜温暖、干凉、阳光充足及通风干燥的独特环境。颇能耐寒,能耐-20℃低温,很不耐热,日平均气温超过27℃,极端最高气温超过35℃,生长不良,枝条皱缩,叶片枯萎脱落。肉质根系,土壤平均相对湿度以50%左右为宜。萌蘖力强,容易分株,但不耐移植。

[繁殖与栽培养护]

牡丹的繁殖可以采用分株、嫁接、扦插和播种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前两种方法。

分株繁殖简单易行,但繁殖系数较低。先将4~5年生的大丛牡丹整株挖出,去掉根上附土,放阴凉处晾2~3天,待根稍变软后视其相互连接的情况,找出容易分离之处,用手掰开或用刀劈开,株丛大的每株可分4~5株,然后栽植。分株应在秋季进行,因9月中、下旬以后,生长趋于停止,逐渐进入休眠期,但这时根部却未完全停止生长。此时正值秋分,分栽牡丹根部最易愈合,容易长出新根,翌年就能开花。如果分根迟了,根部伤口难以愈合,翌年早春发芽后,生长、开花都需要水分、养分,但地下部分尚未长出新根,对水、肥的吸收能力不能满足地上部分的需要,就会使植株发生萎蔫乃至死亡,大多数栽植牡丹多年不开花,其原因之一就是分株过晚造成。如果过早分株,亦不适宜,因此时气温较高,栽后仍能萌发新叶,消耗养分,影响翌年生长和开花。若春季分株,此时天气渐暖,地上部分迅速萌发,地下部分伤口尚未愈合,会造成营养失调,不仅当年不能开花,而且生长衰弱,还会影响翌年开花。

嫁接繁殖多以芍药根作砧木,选用大株牡丹根际上萌发的新枝或枝干上1年生的短枝作接穗。用劈接或嵌接法进行嫁接。嫁接于秋季进行。

扦插繁殖选择根际萌发的枝条为插穗,长15厘米左右,用300毫克/升吲哚丁酸处理后插于苗床,扦插深度为插穗的1/3或1/2。插后立即浇水,以后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并进行遮荫。

播种繁殖用于培育新品种,种子九分成熟时采收即播种,这种方法第二年春季发芽整齐,若种子老熟或播种过晚,第二年春季多不发芽,要到第三年春季才发芽。播种苗床要高,以防积水,播后覆草保持土壤湿润。

牡丹为肉质根,栽植时要选择疏松、肥沃、深厚的沙质壤土,并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栽植宜在中秋,俗称“牡丹生日”,挖苗时注意少断细根,宜随挖随栽。如需长途运输,宜先晾根1天,再行打包装运。栽培要对根部进行适当修剪,剪去病根和折断的根,再用0.1%硫酸铜溶液或5%的石灰水浸半小时进行消毒,然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后再栽,栽植深度以根茎交接处与土面齐平为好。

牡丹喜肥,要想使牡丹花大色艳,避免“隔年开花”的现象,每年至少需施3次肥:第一次为花前肥,在2月解冻后;第二次为花后肥,在5月上旬;第三次在入冬前。

为使牡丹生长健壮,年年开花,花多色艳,还要进行整形修剪,包括定干、修枝、除芽、疏蕾等项工作。牡丹栽植2~3年后,即可进行定干,决定植株留枝干多少。对长势弱、发枝数量少的品种,一般剪除细弱枝,保留强枝,对生长势强,枝干较多的品种,以留3~5干为宜。对长势特强,生长旺盛的品种,可以修剪成独干式的“牡丹树”。牡丹的花芽从每年7月下旬开始分化,到9月下旬分化完成,由于它们是在当年生新枝的顶端分化花芽的,因此修剪工作应在春末夏初花谢以后立即进行。在花坛内地栽的牡丹每株可保留5~6根丛生的主枝,将其余的主枝全部剪掉,用老枝上的叶片来辅养新枝的萌发和生长,并为花芽分化提供同化养分。对多年生老株还要通过修剪来更新,最好在9月上中旬落叶之前进行。另外,每年需进行除芽和剪除冗枝、病虫枝、内向枝、交叉枝、平行枝、重叠枝,以保证植株生长均衡,开花繁茂。

牡丹的耐寒力有一定限度,在北温带地区需埋土防寒越冬,埋土的厚度一定要超过枝顶10~15厘米,以防花芽受冻。翌年早春开花之前如果花枝过密过多,应将低矮的花枝疏剪掉,使花头稠稀适度,防止“叶里藏花”。一些花型巨大的品种,开花以后常常下垂倒伏,应设立支杆来进行绑扎。

牡丹也适宜于促成栽培,通过温度的控制,可使在元旦、春节开花。其方法是将牡丹于节前35~60天上盆,搬入温室后逐步升高温度,白天20~25℃(超过25℃要开窗通风),晚上10~15℃,并增加相对湿度,每隔10天施1次稀薄肥液,也可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喷叶面作追肥,如花芽不萌动,可用300~500毫克/升赤霉素液涂抹鳞芽,可促使萌动,这样经过40~45天,最多60天即可开花。如开花提前,可将盆花移入低温(5~15℃)室内暂时贮放。

牡丹的主要病虫害有:牡丹灰霉病、叶霉病、轮斑病、斑点病、锈病、疫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日本龟蜡蚧、吹绵蚧、桃蚜、家白蚁等。防治方法:①发病初期喷洒或灌浇百菌清、波尔多液、代森锌、甲基托布津等任一种药剂数次。②大田用杀线虫剂处理土壤,盆栽施呋喃丹埋入土中,浇水,杀灭各种害虫。③在蚁群活动季节,施灭蚁灵,消灭白蚁。④介壳虫、蚜虫若虫期喷洒氧化乐果、辛硫磷、亚胺硫磷、西维因等任一种药剂。

[观赏与应用]

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株形端庄,枝叶秀丽,花姿典雅,花色鲜艳,白、黄、粉、红、紫、墨绿、蓝色一应俱全,更兼具芳香,姿色俱超群不凡,远在唐代就已赢得了“国色天香”的赞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便是当时的首都长安在观赏牡丹时盛况空前的真实写照。千百年来,牡丹以其雍容华贵的绰约风姿,深为我国人民所喜爱,被尊为群芳之首、百花之王和中国名花之最,歌咏传记,不胜枚举。

牡丹在造园中具有重要地位。庭园中多种植于花台之上,称为“牡丹台”,若在山旁、树周,分层栽植,配以湖石,颇为别致。若成畦栽植,护以低栏,其间缀以湖石,亦甚优美。多数公园则别辟一区,以牡丹为中心,以叠石、树木、草花相互配合,构成以牡丹为主景的园中之园,称为“牡丹园”。

牡丹盆栽应用更为灵活方便,可以在室内举办牡丹品种展览,也可在园林中的主要景点摆放,还可成为居民室内或阳台上的饰物。

牡丹还可作切花栽培,经催延花期可以四季开放,如投放港澳及东南亚市场,经济效益极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49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