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

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

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 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加快发展基层畜牧养殖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而要想推动基层畜牧养殖业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本文就基层畜牧养殖管理相关的问题与对策作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 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对策

 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基层畜牧养殖业已经取得了规模化的发展,而在基层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基层畜牧养殖也的发展,因此,加大基层畜牧养殖管理格外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提高养殖质量,从而提高农民的养殖积极性,促进基层畜牧养殖业的更好发展。

  1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品种质量不佳

 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品种质量不佳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一些养殖场为了节约养殖成本,会选择一些私营商贩手里购买种禽,不注重种禽品种质量,而种禽品种质量的高低与养殖质量有着直接的关联,劣质的品种必然会造成种禽质量不合格,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1.2疫病防治不到位

 疫病是影响畜禽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基层畜牧养殖过程中,疫病问题的发生的根源在于疫病的防治工作不到位,当疫病发生时,不能认识疫病、处理疫病,从而使得疫病扩散,造成畜禽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3养殖环境存在较大的隐患

 就目前来看,基层畜牧养殖过程中,对畜牧养殖环境还不够重视,忽略了畜禽的生活环境的管理,许多养殖户认为只要喂饱畜禽就可以,对畜禽生长环境却不加重视,尤其是畜禽的粪便,长期积留在养殖场内,畜禽的生活环境比较脏乱,而脏乱的环境就会诱发各类疾病,影响到畜禽的健康生长。

  2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的对策

 2.1严查畜牧养殖品种质量,加大市场整顿

 在基层畜牧养殖中,种禽品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畜牧养殖质量,而要想推动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就必须加大畜牧养殖品种质量的检查。首先,要对种禽进行性能测试,确保种禽各方面素质与相关要求相符;其次,要做好种禽品种疫病的检疫,尤其是对品种引进区,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好疫病检疫工作,杜绝一切隐患存在;再者,相关部门必须整顿种禽市场,要取缔一切不正规的品种售卖点,从而避免养殖户购买到不合格的品种。

 2.2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疫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相关部门要将种禽的疫病防治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要成立专业小组,狠抓种禽疫病防治工作,要加大疫病防治的宣传,提高养殖户对疫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将种禽生长过程中易发生的疫病进行重点宣传,提高养殖户的认识,同时要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将种禽疫病防治手段向养殖户普及,从而避免疫病的发生,保证养殖效益。

 2.3做好养殖环境的检查

 保证基层畜牧养殖环境健康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应当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首先,要合理布局养殖场,在建设养殖场前要考虑到光照、水源、潮湿度等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挑选出最佳场址;其次,在养殖场建成后,要定期打扫,及时清理畜禽的粪便,保证养殖场空气流通,对养殖所用的工具要定期消毒,保证养殖饲料质量过关。

 2.4完善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制度

 在基层畜牧养殖中,养殖管理是保证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而要想促进养殖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就必须加快完善养殖管理相关制度。首先,要建立疫病防治制度,将养殖卫生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人的.身上,从而降低疫病的发生;其次,要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养殖场必须聘用专业的养殖管理人员负责养殖管理工作,要不断提高养殖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加强养殖管理人员的职业教育,为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培养一支专业的养殖管理队伍,从而不断提高养殖效益。

 基层畜牧养殖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加快基层畜牧养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养殖管理工作。养殖管理是畜牧养殖效益的保障,养殖户应当高度重视养殖管理工作,要根据当前畜牧养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既要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也要做好疫病的防治工作,要加大专业养殖管理人员的任用,从而不断提高畜牧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作者:庞雪莲 单位:山东省聊城市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戴存仙,张灵敏.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7,05:115.

 [2]尹建波,邓子华.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J].南方农业,2015,27:178+182.

;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卓吉华

重庆农村环境问题同全国一样令人堪忧,传统

粗放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

最大约束。特别是农药、化肥、农膜的不合理使

用,禽兽和水产养殖污染,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

水以及乡镇企业污染,不仅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

环境和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

展。所有这些问题,都务必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

解决。

一、重庆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较为严重。据调查,

全市畜禽养殖规模换算成生猪当量约3570万头,其

中,猪年出栏近2000万头,家禽年出栏2.38亿只。

年产畜禽粪尿总量近7500万吨,进入水体的COD

(化学需氧量)、NH3~N(氨氮)和TP(总磷)分别为

22.4万吨、2.48万吨和1.35万吨,其中畜禽粪尿产

生的COD(化学需氧量)污染负荷与全市工业和生

活废水的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相当。2005年

长江、嘉陵江和乌江所有34个监测项目中,只有粪

大肠菌群、石油类和总磷3项超标,其中粪大肠菌

群超标率为90.9%,石油类和总磷仅在个别断面出

现超标。目前,畜禽养殖污染在梁滩河、花溪河等

已大大超过流域内城镇生活废水的污染负荷,成为

这些流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肥水网箱、网拦养

鱼造成水质下降,并在局部地区超过水环境容量,

导致水库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成为农村环境质

量下降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

(二)农药、化肥污染比较突出。大量农药、

化肥不合理施用,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废旧农膜

等农业废物污染,造成农村农业面源污染加重。

2004年全市化肥施用量63.3万吨,化肥的增加率远

高于粮食的增产率;农药施用量2837吨(其中杀虫

类和杀菌剂占94.2%),农用薄膜使用量2.53万吨。

其中,氮肥施用量为220公斤/公顷,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每年约2700吨废旧农膜残留于耕地中。此

外,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范围也已由过去的城

郊区域扩展到农村地区。

(三)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程度低。全市农村

饮用水安全人口1082.11万人,仅占农村饮水总人

口的44.65%。水质超标和水质污染导致饮水不安

全人口高达599.11万人、337万人,其中32.08万人

饮用高氟水,27.1万人饮用苦咸水,饮用铁锰及硬

度超标人口168.39万人,饮用硫酸盐超标人口32.12

万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人口220,63万人,用水

量不达标人口249.83万人,用水方便程度低人口

271.63万人,无供水设施人口806.56万人。饮用水

不安全,使群众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甲型肝炎

发病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村成为肝病、结

石、皮肤病的高发地区。

(四)农村环境卫生差,垃圾、生活污水污染

突出。居住环境没有实行人畜分离,没有统一的垃

圾堆放点和处理场所,也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垃

圾、污水处理设施跟不上农村居民的集聚发展,环

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

展。现有小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项目单位投资

和运行费用高,无法维持正常运行,特别是三峡库

区区县多为国家级贫困县,建设污水处理厂,“建

不起、更用不起”的矛盾十分突出。

(五)乡镇企业环境污染较为普遍。乡镇企业

集中程度低,技术落后,大多数缺乏环保处理设

施,规模效益差,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

染。根据对三峡库区和渝西地区18个小城镇调查,

其企业类型主要是煤矿、水泥、机砖、铸造、皮

革、农副产品加工等资源利用型,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十分严重。

(六)生态系统功能衰退,水土流失严重。森

林资源总量不足,资源分布不均,林种和林龄结构

不合理,退耕还林政策中经济林比例较低,林地生

态系统脆弱,稳定性差。全市水土流失面积3.56万

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43.3%,年土壤侵蚀总量为

1.34亿吨,进入江河的泥沙总量达1.0亿吨。水土流

失加速了土地退化和“石漠化”。仅渝东南地区石

漠化面积3125平方公里,占渝东南地区幅员面积的

8.02%,加重了旱灾的发生率。

(七)生物多样性受到较大威胁。农村人口增

加,人地矛盾突出,加大了对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

坏;使用农药以及大量污染物排放,不少物种的栖息

地发生剧烈改变,使生态脆弱区域的物种受到威胁,

不少资源逐渐处于濒危状态甚至消失绝迹。而环境

的改变,又为外来入侵种的生存和扩展提供了空间。

(八)矿产资源开发、交通工程建设加剧农村

生态破坏。一方面,地表失稳、地表水资源失衡、

水质污染,水土流失与泥石流,以及土地资源的理

化结构和生产力造成的严重破坏等。另一方面,公

路建设环保措施不到位,造成局部区域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二、重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由于基础条件差,

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水平低,粗放型经济发展

模式加大了农村环境压力;全市农业人口多,人均

收入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

的48%,自我发展能力弱;全市平均垦殖率31%,

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3.9%的一倍多,不利的自然环

境条件加大了重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

二是农村环境保护缺乏充足资金投入和政策支

持。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保护社会整体投入不足,

大多数乡镇没有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生活污

水直接排入河沟,生活垃圾直接露天堆放,特别是

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缺乏投资渠道,政策

上缺乏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加上农村环境保护是

公益性强、回报率低的领域,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

力,而库区多为国家级贫困县,无力投入大量资金

用于农村环境保护设施建设。

三是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难度大。农村环境问

题种类繁多、产生量大、分布面广,治理困难。农

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空白,许多农村地

区成为污染治理的盲区和死角。如养殖污染、面源

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立法处于空白,现行法律法

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给农村环境问题的解

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现有的管理体制很难对农村

环境实施有效管理,绝大多数乡镇没有环保管理机

构和队伍。

四是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和社会关注度不够。

由于没有适当的法律、相应政策和机制帮助农民减

轻农村环境污染,现有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制

度很难延伸到农村、农业和农村居民。农业产业发

展只注重数量的扩张,不考虑环境容量,忽视产业

结构不合理以及过量增长也必然带来环境问题。加

上农村环保宣传教育不够,广大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都不强,

对污染的防范能力明显较弱。

三、对策与建议

重庆农村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广大农民

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也对库区水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果这些问题

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影响到库区移民的稳定和

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在西部地

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开

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要重

点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农村生态安全和环保教

育,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各级社会发展规划及

年度计划,牢固树立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农

村生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

的思想。要把环境与健康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帮

助农村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

其危害,唤起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

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城乡发展统筹,加大对三峡库区产

业发展指导。帮助破解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以环境

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在加快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解

决库区产业空虚化的同时,积极引导库区农民发展

生态经济,切实保障库区水环境安全。鼓励库区发

展传统中草药材、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项目,帮助

发展库区环湖自行车赛、登山等一批体育与休闲产

业,推动库区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工业

项目。调整现有产业发展政策,如退耕还林中适当

增加经济林比例。

(三)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建立农村环

保新机制。国家已实施的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农村沼气建设、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设施等项目为

重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建

议进一步加大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小

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重点开展一批农村环保工

程建设,搞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保护饮用水源,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按照城市反哺农村思

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环保投入机制、引

导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环境保护。建议将三峡

库区列为全国面源污染防治试点地区,以及国家

“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的重点地区,重点

解决三峡库区农村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以及小城镇

生活污染问题。

(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建立健全

农村环境管理体系。构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

预警系统,建立和完善生态监测网络,加强对土

壤、水环境、农产品安全等监控,开展减轻面源污

染的科学研究和完善有关技术支撑。整合部门资

源,建立由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建

设、市政、卫生等部门分工合作的协调机制。基于

重庆在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中的战略地位和库区农

村环保基础条件较差实际情况,建议加强库区农村

环保能力建设,健全农村环境管理体系。

(五)加强对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的全面指导。

小城镇生活污染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

重要内容,也是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的必然要求。

建议根据小城镇污染的实际情况,全面加强对农村

环保政策和技术上的指导,研究污染防治对策;并

尽快制定出台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的标准,推荐一

批符合小城镇实际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技

术,确保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项目的实施是:建得

起、运行费用低、便于管理、处理效果好的先进而

又实用环境保护工程。

(六)加快农村环保法规和政策建设,建立长

江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制定畜禽和水产养殖污

染控制,面源污染防治,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标

准和管理规章,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

例》的立法进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

新的环保政策与相关要求,包括制定有机肥生产、

使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激励政策。鉴

于三峡库区对于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

下游防洪与生态安全、南北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具

有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面临移民安置和维护

社会稳定的巨大压力和困难,建议国家按照“谁利

用谁补偿、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建立长江流域生

态环境补偿机制,设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补偿基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52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