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举办“喊山开茶”文化节有什么意义?
2018年3月27日,大竹县举行第二届“喊山开茶文化节”,开启新一轮乡村振兴大计。过去,大竹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进白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终于迎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摘帽年。
大竹县白茶产业委员会党委书记廖红军说:“新时代我们将进一步落实,践行‘两山’理论,助力乡村振兴,继续让祖国增绿,让农民增收。”
茶农“喊山开茶” 开启新一年茶丰收
清晨一场春雨过后,大竹县铜锣山脉深处云雾缭绕,茫茫茶山若隐若现。近500茶农早已在茶园集合,他们手捧白茶,虔诚地拜茶山,用最传统的方式,感恩大自然的馈赠。
一声悠扬的唢呐声打破沉静,“喊山开茶”仪式正式开始,“保护青山绿水,让祖国增绿!开茶喽!”随着廖红军一声吆喝,村支书和茶农们对着茶山一起大喊,“唤醒”沉睡的大山,标志着一年一度采茶时节拉开帷幕。
紧接着,欢快的唢呐吹奏起来,迎接茶姑娘们采摘首芽。大山初醒,首芽舒张,吸引八方客人来一睹“芳容”。待首芽采摘结束,等待着的便是一场首芽拍卖会。记者在现场看到,因白茶首芽名声在外,北京、浙江、上海、江苏等企业老板都慕名而来。最终,5斤首芽鲜叶被来自广安邻水县的蒋先生以16万元拍得(5斤鲜叶炒制一斤干茶)。据介绍,这笔资金将用在乡村文化和基层党组织建设。
四川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形成了“喊山开茶”这一传统民俗,既用来统一采茶时辰,也借此唤醒万物,祈求风调雨顺、茶叶丰收。过去大竹县曾种植绿茶,但因经济效益低,茶山早已荒废。
2009年,退伍军医廖红军看到了白茶的前景,果断卖掉杭州的房产,加上自己的积蓄等,将东部浙江安吉白茶,引进到西部四川大竹县,把荒山荒坡变成了绿油油的茶园,不仅保护生态,而且产生了经济效益。
他立志产业扶贫,为家乡摘掉“省级贫困县”的帽子。多年耕耘,企业家牵头、政府全力支持,廖红军带领上万乡亲种植白茶脱贫致富,将大竹县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成就了一段佳话,廖红军已也成为大竹县白茶种植的带头人。如今,白茶市场价1600-4200元/斤。
据今年统计,大竹县已经种植白茶3.22万亩,亩均收入8000-15000元,12个乡镇18个村2100多户参与种植,其中包括300户贫困户,2017年产量达480吨,全县有一定规模茶企6家、茶叶种植合作社18个。今年产量或将超500吨,全县也预计在2018年全面脱贫。
农民迎来幸福生活赶时尚补拍婚纱照
在“喊山开茶”仪式上,平日鲜少打扮的茶农们,不仅焕颜一新,有的还穿上了笔挺的西装和雪白的婚纱。仪式结束后,他们一起摆造型秀恩爱、一起唱歌跳舞,欢声笑语不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55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