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十大打农药最多的菜有哪些?

01

十大打农药最多的菜有哪些?

十大打农药最多的菜有空心菜、菠菜、黄瓜、白菜、辣椒、菜花、韭菜、卷心菜、土豆、芹菜。因此建议大家在购买蔬菜的时候,回去一定要仔细清洗干净。

很多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和消灭病虫害,都会经常喷洒农药,如果农药在蔬菜表面产生残留,人们吃了这样的蔬菜就会对身体有害,不同的蔬菜喷洒农药的次数和数量也不相同。

空心菜

空心菜可以算的上是“农残蔬菜之首”。这是因为空心菜栽到地里后,往往采摘其最嫩的部分,而根部还会接着长,这个周期大概是5-7天的时间,这个过程非常快。由于其特殊的生长周期,上部的菜叶经常被采摘,而根部却一直留在土壤里,导致了根部农药的积累。

菠菜

菠菜是受农残污染最重的蔬菜之一。菠菜样品的农残量为其它作物的两倍,四分之三的菠菜样品含有在欧洲禁止用于食物作物的神经毒性农药残留物。研究发现,这种农药可造成幼儿行为障碍。

黄瓜

买黄瓜相信很多人都喜欢挑“顶花带刺”的,认为比较新鲜。但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黄瓜的“顶花”在黄瓜采摘下来后一天就会蔫了,等黄瓜到达您手里的时候,“顶花”不可能还是娇嫩欲滴的。另外这样的黄瓜,黄瓜顶部与“顶花”连接的地方往往会多长出来一块、有凸起,这就足以说明这个黄瓜是打了雌激素的。

白菜

因为白菜的特殊性,所以生长期间至少需要打两种农药,一种打在根部,一种打在叶子上。很多人觉得白菜有外皮包裹,所以内部里面的菜叶不会有什么毒素。不过却有知情人爆料称在蔬菜批发市场购买的白菜,其中可能含有甲醛。原因是在运输过程中,为了保鲜,所以买的时候要注意。

辣椒

采收辣椒时需分多次采收,而残留在辣椒上的农药会越积越多。辣椒上打农药是因为辣椒在种植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病症,如病毒病、白粉病、白粉虱、红蜘蛛、枯萎病、根腐病、茶黄螨、灰腐病、蚜虫、杂草、立枯病等等。当然,大部分农药用清水浸泡清洗是可去除的。

菜花

因为菜花比较嫩,在运输过程中外表容易磕碰受伤,所以菜农在采摘之后,往往会在菜花上包上一层纸或者网状的膜。这样就导致菜花上的农药无法挥发。另外,由于菜花表面凹凸不平、难清洗,所以农药都残留在了菜花当中。

韭菜

韭菜的根部会招韭蛆,为了能有效除去韭蛆,有不少农民会使用去蛆比较有效的农药——甲拌磷,也就是农民口中的“3911”,这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农药,属高毒类,已经被国家禁止用在蔬菜上了。但是还是有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在用这种农药来防止韭蛆。

卷心菜

又名包菜。因为卷心菜比起其它菜,它更喜欢招虫子,所以为了防止有害虫,基本上每星期都打农药。由于它从小菜叶就是被包长在里面的,所以打的农药也随之包卷在内层了。

土豆

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土豆中的农药残留重量明显偏高。这可能与农药残留长期在土壤中有关。

芹菜

一份芹菜样本中能检测出13种不同的农药。

农药生产和使用量居世界第一是哪个国家

在农药品种中除草剂种类最多,研究发展最快。今后我州推广应用潜力最大,市场最广,也是当今全球使用量最大的一类农药。我国除草剂用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逐年大幅度上升。上世纪末接近10%,到2004年底已上升到15%左右。今后几年发达国家一大批除草剂的专利保护期将过,给我国除草剂的发展无疑会带来新的活力。除草剂类型按其作用特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灭生性除草剂;二是选择性除草剂。

灭生性除草剂

即对植物无选择性,‘见绿都杀’,可使接触此药的植物均受害致死。我国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1)百草枯 属中等毒性的速效触杀型,植物叶片接触此药后,其叶绿素和光合作用很快被破坏,经2—3小时即开始受害变色.该药只对植物的绿色组织起作用,无传导内吸作用,只能使接触药的部位受害,不能穿透栓质化后的树皮,一经与土壤接触,即被吸收钝化,不能损坏植物根部和土壤内的种子。

(2)敌草快(利农) 属中等毒性的速效除草剂,稍具传导性,可被植物绿色组织迅速吸收,使受药部位枯黄。与百草枯的作用相近,不能穿透栓质后的树皮,对地下根茎基本无破坏作用,与土壤接触后迅速丧失活力,对土壤内种子无害,适合于阔叶杂草的除草,还可用作种子植物的干燥剂,作催枯处理。玉米、水稻、小麦在成熟时谷粒水分含量较高,用此药(亩有效成分20—40克,兑水15—20公斤)喷雾处理,3—4天后收割。种子含水量比不施药的减少30%左右。

(3)草甘磷 属低毒、内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主要是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的蛋白合成酶,导致植物死亡。它不仅能通过茎、叶传导到地下根部,而且在同一植株的不同分蘖期间也能进行传导,尤其对多年深根性杂草的地下组织破坏力强,也可根据需要,用涂抹棒对高大杂草和灌木进行涂抹或用树木注射器向非目的树种体内注射,都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该药的吸收传导作用受温度和浓度影响较大,低温低浓度下传导作用较慢,一般需10—15天见效,在高温条件下3—7天即可见效。

(4)甲嘧磺隆(森草净) 属低毒、活性极强的芽前、芽后灭生性除草剂,具有内吸传导。药液被植物绿色组织吸收后,体内氨基酸合成受阻,根部生长端细胞分裂被破坏,阻止植物生长,植株随后呈显著的紫红色,失绿坏死。除草灭灌谱广、活性高,可使杂草根、茎、叶彻底坏死。该药渗入土壤后还可发挥芽前活性,抑制杂草种子萌发,视土壤类型,杂草、灌木种类每亩施有效成份25—50克,残效长达数月甚至一年以上。因此常用于林地,开辟森林防火隔离带、伐木后林地清理、休闲非耕地、道路边荒地除草灭灌。经试验发现某些针叶树可将此药代谢为无活性的糖苷,而具有选择性。因此在某些针叶苗圃和幼林可为最好的选择性农药,此外对其它的植物均可造成药害。

选择性除草剂

指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在植物间具有选择性,只杀杂草不伤作物的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品种繁多,其应用也较复杂,除草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除与使用的剂量有关外,也与当地的土质、气温、草相及作物的生长状况等等有密切关系。因此使用这类除草剂必须结合土地实际情况,并利用各品种的不同作用特点进行复配试验。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适合当地耕作制度条件下的最佳使用品种,最佳剂量和使用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下面根据这类除草剂的主要作用特点,大致分为二类介绍如下: 一是芽前选择性除草剂;二是芽(苗)后选择性除草剂。一部分品种既有芽前除草功能又兼有苗后除草作用,另一部除有苗后除草作用外也兼有芽前除草的功能。只能以其主要作用划分,由于受到对其产品作用特点了解不够全面,因此不一定十分准确和科学,仅供参考。

(1) 芽前除草剂 是指在作物播种前或播种后杂草没出土或刚出土时施用于地表的除草剂,故又叫土壤处理剂,主要防除对象是以种子萌发的一年生杂草。其中以防除禾本科(尖叶)杂草为主的品种主要有乙草胺(禾耐斯)、丁草胺(马歇特)、甲草胺(拉索)、异丙甲草胺(都尔)、二甲戊乐灵(施田补)、萘丙酰草胺(敌草胺)、克草胺、广灭灵(异恶草松)、除草醚、灭草灵、禾草特(禾大壮)等品种;以防除阔叶杂草为主的品种主要有:乙氧氟草醚(果尔)西玛净、西草净、莠去津(阿特拉津)、苄嘧磺隆、恶庚草烷(艾割)、恶草酮、莠灭净(氟草净)等品种。

(2)苗后选择性除草剂 是指在作物生长期间,杂草出土成苗后,施用药液处理植物茎叶,杂草茎叶吸收药液后死亡,而对作物无害的除草剂,故又叫茎叶处理剂,也分二种,其中以防除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品种有:禾草灵、吡氟禾草灵(稳杀得)、精恶唑禾草灵(骠马、威霸)、高效吡氟氯草灵(高盖)、精喹禾灵(精禾草克)、烟嘧磺隆(玉农乐)等品种;以防除阔叶杂草为主的品种有:2.4—滴丁脂、2甲4氯钠盐、灭草松(排草丹)、哒草特(阔叶枯)、氟草定(使它隆)、草除灵(高特克)、氯嘧磺隆、砜嘧磺隆、苯磺隆(巨星)、甲磺隆、唑草酮(快灭灵)等品种。 4、植物生长调节剂 是指能够调节植物生理机能,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药剂。 按作用方式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生长促进剂,主要品种有:赤霉素吲哚乙酸、复硝酚铵、复硝酚钠、芸苔素内酯等;另一类是生长抑制剂,主要品种有多效唑、烯效唑、矮壮素、比久等。但应该注意的是,这两种作用并不是绝对的,同一种调节剂在不同浓度下会对植物有不同的作用。

中国。

中国农药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多年以来,中国农药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二位,2005年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农药生产大国。基于国内的原料配套、工艺、产业工人等配套升级,全球农药正在向中国转移,且转移正在加速进行中。

扩展资料

我国农药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产量从1983年的33万吨上升至2014-2016年的370万吨以上,成为全球第一大农药生产国。

截至2018年底,我国处于有效登记状态的农药有效成分达689个,产品41514个,其中大田用农药38920个,卫生用农药2594个。

据统计,在工信部核准有效期内的农药企业1870家,其中原药488家,制剂1175家,卫生用药207家。在农业部有有效农药登记证的企业2213家,期中有原药755家、制剂1464家、卫生制剂250家。

百度百科-农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55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