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技术措施及建议有哪些?
应对技术措施及建议
1.根据动力的大小来选择配套的秸秆还田机。一般大型秸秆粉碎机发动机马力较大,秸秆粉碎效果好,细碎而均匀。秸秆粉碎的长度应在5?cm?以下,整地时秸秆与土壤搅和均匀,尽量减少对下茬作物的影响。
2.秸秆还田后及时耕翻。玉米收获后,应及时将秸秆粉碎并尽快整地将秸秆翻耕人土。此时玉米秸秆中水分、糖分相对较高,易于粉碎,也易于腐烂分解,尽快变为有机质肥料发挥肥效。大力推广玉米联合收获一秸秆粉碎还田一机械深耕(松)+旋耕整地一小麦精量播种技术。耕翻深度达到30?cm?以上,可以减少病虫害危害和大量秸秆对小麦出苗的影响。
3.科学增施氮磷肥。新鲜的玉米秸秆中C/N值较高,一般为65~85,秸秆在土壤中腐熟分解的过程中会出现微生物与下茬作物争肥现象。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配合施用碳酸氢铵或尿素等肥料,以补充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地配施适量化学氮肥可以提高氮效率,增加产量。玉米秸秆亩还田量在400~600kg?时,应在整地时亩施人碳酸氢铵30~50kg?或尿素15~20kg。
4.及时防治病虫害。一般条件下,秸秆还田后病虫害有加重发生的趋势。未腐熟的秸秆为地下害虫提供了食物和繁殖条件,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块不宜秸秆直接还田。
5.多措并举确保土壤不架空。玉米秸秆被翻压后对土壤有架空现象,使秸秆腐熟分解速度减慢,并影响小麦种子发芽及麦苗生长发育。因此,整地播种时必须采取措施沉实土壤,如耙透耙实、足墒播种、播后镇压等。
秸秆还田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稻草中含有水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多种化学元素和多糖类有机物质。稻草还田腐解后,不但能有效地增加土壤中的有机、无机养分,而且还能改良土壤质地和结构,增加通透性,提高地力,是实现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每平方米翻压3千克干碎稻草,土壤中全磷、速效钾和速效硅等与水稻抗性有关的元素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硝态氮可增加3倍,氨态氮可增加1倍,磷可增加17倍,钾可增加50倍。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一般每年还田稻草量5250千克/公顷,即可保持土壤有机质的平衡,并逐年有所提高。还田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较快。还田量在7500千克/公顷以内,水稻产量随稻草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超过此量,产量增加缓慢。如还田量达11250千克/公顷,当季水稻将减产,第二、三年增产。因此,稻草还田量要从提高产量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一般还田量在5250~9750千克/公顷较适宜。实践证明,秋季还田,到第二年秋季,稻草可分解80%以上。
在实行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稻区,水稻秸秆还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配带抛撒装置直接还田;二是分段收获,用联合收割机拾禾时配带抛撒装置进行还田;三是下枯霜后1~2天,用大型联合收割机配带装配抛撒器进行高留茬粉碎还田。
(1)掌握还田的时期和方法。
水田秸秆还田时间越早越好;旱地在播前15~45天还田为宜;林、桑、果园可利用冬闲季节在株行间铺草或翻埋。
(2)还田数量。
一般稻草、麦秸每亩用量150~200千克;玉米、高粱等秸秆可全部还田;桑、果园、茶园等可适当增加还田量。
(3)加强土壤水分管理。
秸秆还田后要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
(4)配合施用其他肥料。
秸秆还田的同时应加入适量的氮肥或腐熟的人粪尿等,玉米秸秆还田每亩应施碳酸氢铵15千克。
(5)避免有病秸秆还田。
带有水稻白叶枯病、小麦赤霉病和根腐病、玉米黑穗病、油菜菌核病等的秸秆,均不宜直接还田。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57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