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青鱼养殖户该如何投喂饲料?还有如何选择饲料?

青鱼号称四大家鱼之首,是我国池塘养殖主要品种之一。青鱼养殖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北、浙江湖州、江苏无锡等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养殖量少。在安徽青鱼俗称螺蛳混、黑混、乌混等,在浙江地区俗称黑鲩、螺蛳青,因其体黑、喜食螺蛳而得名。由于青鱼背肉厚、肉质细腻、纤维短、刺少,在每年的冬至后,江浙、湖北地区青鱼大量上市,且需8斤上的大规格,规格越大、价格越高。大规格的青鱼一般加工制作成腌鱼,是过年送礼、高档酒席上的一道必备佳肴。

青鱼养殖户该如何投喂饲料?还有如何选择饲料?

青鱼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青鱼属的唯一种,体略呈圆筒状,体型较大。青鱼多栖息在中下层水域,属温和性肉食性鱼类。自然养殖条件下,多以螺蛳及双壳类软体动物、小鱼、小虾、水生昆虫为主。现以人工养殖为主,主要投喂青鱼专用配合饲料。青鱼体长达到15cm后咽齿压碎功能增强,食性会出现转变。青鱼生长速度快,2-3冬龄鱼一般可达7-10斤。在南京六合区金牛湖捕获一条有记录以来最大的青鱼,重达218斤,长1.86米,经鉴定约四十岁。

一、青鱼养殖模式

青鱼养殖以主养和大混养为主,其中主养青鱼模式以湖州、嘉兴、仙桃地区为代表,

主养青鱼模式主要以大、小青鱼和套养鲫鱼为主。其中小青鱼一般放0.1斤/尾300-350尾/亩,年底可达3斤左右,可作为第二年大青鱼养殖苗种;鲫鱼主要调底鱼,花白鲢鱼主要作为调水鱼。

青鱼大混养模式复杂,套养品种较杂,以草、鲫、鳊等为主,但未有明显规律性。一般根据各地养殖习惯、当年鱼价走势等进行养殖模式调整。

二、青鱼饲料的选择

2.1青鱼饲料品种的选择

(1)早前,青鱼养殖以颗粒配合饲料为主,经过这几年膨化料的推广,湖州、无锡甘露、湖北仙桃等市场的养殖户意识到膨化料的好处,基本以青鱼专用膨化料为主。

(2)每年的3-4月初、以及10月后的低温期,青鱼不上水面摄食,养殖户则以颗粒料为主,但占全年用料量的比例低;当水温达到18℃以上(4月下旬—10月初)时,养殖户自动转用青鱼膨化料。

(3)养殖前期(3-6月)肠炎是青鱼最大的危害,由于经过冬季的“绝食”,青鱼肠道薄、且脆弱,湖州养殖户一般在前期选择低档青鱼料投喂,同时进行控料,防止青鱼肠炎泛滥。进入7月后开始使用高档青鱼膨化料大量投喂,快速拉高青鱼规格。但作为配方师而言,这种投喂方式是不可取的,更合理的做法应该是保持青鱼合理投喂率,为防止肠炎发生,可在前期进行肠道护理等保健工作;同时在前期青鱼料配方上也会有针对性的调整,如添加益生元维持肠道菌落平衡,以及采用易消化吸收的原料,减少肠道消化吸收压力。

2.2?建议合理投喂率

青鱼投喂率是根据水温变化、不同规格等情况进行调整,

2.3青鱼对膨化料粒径的选择

在养殖过程中,根据青鱼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营养需求,以及青鱼规格的变化,同时结合生产工艺(粉碎细度)的调整,合理选择不同粒径的膨化料。根据通威水产研究所推荐,

三、青鱼饲料档次

市场上多数厂家青鱼专用膨化配合饲料蛋白多为在30-34%之间,研究发现,只要蛋白大于30%就能满足青鱼最适生长需求,过多的蛋白对青鱼生长无明显效果,重要的是蛋白的消化吸收率和氨基酸组成。绍兴通威8153#和8155#、合肥通威155#膨化料都是针对青鱼营养需求而设计的,是青鱼专用膨化配合饲料,其主要营养指标

四、青鱼饲料效果表达

湖州等地区,青鱼精养模式中,青鱼亩净产2000多斤,亩投喂饲料量量一般为2吨左右。市场上青鱼料较多,养殖户较认可的养殖系数是4.5包料长1担鱼(饲料系数为1.8左右)。

水产饲料此轮涨价的原因是原料上调

8月7至8日,汉寿通威、常德通威发布水产饲料涨价通知。两份涨价通知均表示,近期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为确保产品质量,更好维护广大客户朋友的根本利益,分别决定从年8月8日零时、8月10日零时起对水产饲料产品进行价格上调,常规颗粒料和常规膨化料价格上调幅度在100-125元/吨不等。

记者从湖南多家水产饲料企业了解到,因原料价格上涨压力较大,虽然绝大部分企业没有立马跟涨,但均表示近期有计划涨价。湖南海大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暂时还没有涨价,但也正在计划中,预计行业近期将陆续上调饲料价格。

也有一部分受访企业表示,虽然暂时未涨价,但为了保证品质也会跟进。某企业负责人表示,其公司始终坚守高质高价,今年同档次颗粒料价格比一部分涨价企业的饲料价格还高得多。“即使别人涨价100元/吨,也比目前公司价格低50元/吨左右。”

扩展资料

饲料涨价压力之下的应对方法:

对于养殖户来说,首先要养好手头的品种,如果养的很好还赚不到钱,那说明就要调整模式了,比如说能不能调整放苗模式,能不能多品种混养,还有错峰反季销售之类的。

如果感觉没有什么好的模式选择了,那就可能就要考虑别的品种了,水产养殖品种很多,这个品种如果感觉实在没利润,就要考虑换品种,但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养殖户可选择的空间并不多,毕竟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痛处,即便是那些目前行情很好的品种,中间的风险也要考虑到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60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