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诏安官陂乡村振兴美丽画卷的“二十四小时”

 近几年, 诏安县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以发展壮大农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招商引资,利用富余的成树林地,做大做强林下经济,确保林态增优、林农增收,推动生态内循环持续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诏安官陂乡村振兴美丽画卷的“二十四小时”

破晓日新:依托高山发展茶业 增收致富满茶香

 晨光熹微,又迎来美好的一天,开启又一天的劳作;公田村茶农们,三三两两的采茶工阿姨们背上茶篓,戴着斗笠;有的穿上工服、手提水杯,说说笑笑朝着茶园茶厂走去......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海拔高是诏安县官陂镇公田村得天独厚的优势,山高雾重、气候寒冷造就了公田高山好茶,也成为当地?一村一品?的拳头产品。

 ?我家茶叶有十亩左右,一天下来,可以摘六七公斤。今年雨水好,茶叶价格比较好,能卖二十块钱一公斤,算下来每天平均收入有一百四十元左右。如果茶青还不能摘的时候,我还可以到茶厂打点小工。?公田村茶农张佳说。据悉,公田村群众自种茶园有1100亩,年产毛茶30万斤,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公田村因此而获得?漳州十大茶叶专业村?称号。

 目前,该村拥有制茶作坊60多家,茶叶基地面积近2000亩,标准化初制加工厂约3000平方米,可创造经济价值达2768万元。此外,村民茶园750亩,每亩年产量90斤,年收入200多万元。几项收入合并,村民人均年所得由2018年的10218元提高到2020年的15905元,增长约55.66%。

 近年来,官陂镇以公田、地凹、大边怪塘为主的茶叶产销一体化基地。依托公田、地凹、大边等村种植茶叶约3700亩,年产约200万斤(茶青)优势,借助官陂镇汉森富硒农业产业园、公田岽、月之港、硒龙等4家茶基地产销能力和效应,促成一批本土茶企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不只是茶叶,官陂还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诏安县政府的扶持政策,在吴坑村建设富硒果蔬初加工基地,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通过租赁形式吸引企业投资,并带动周边各村种植荔枝、蜜柚等共计7000余亩。

暖阳当空:以梅为?媒? 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径

 时值仲夏,正是官陂青梅喜迎丰收的时候,青翠欲滴的青梅果子,沉甸甸地压弯了枝条,果香四溢,绿意盎然,梅园林下,依旧能看到农户们在采摘青梅,成为了山间一道青绿色的风景线。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借助官陂青梅种植约9300亩,年产约1550万斤的?青梅老招牌?,带动青梅初加工的发展,拓展品牌效益。再加上今年诏安县出台了青梅扶持政策,实行青梅鲜果质量与收购价格挂钩措施,倡议农户采用手工采摘,提高优果率,要求企业设置每斤市场收购价不低于1.7元的保护价收购手工采摘的规格梅,增加村民收入。

 ?今年四海食品有限公司到我们光坪村来收购青梅,价格都在一斤1.7元,比外面高了差不多0.5元,今年我的收入比往年多了很多。看到好政策,村民们都采用手摘青梅,价格比往年要高。?光坪村果农说道。

 ?大方田梅花园?已经是官陂网红打卡点,远远望去,烟雨朦胧,仿佛是梅树披上了白纱,美不胜收。梅树下,游客们摆着各种姿势和梅花合照、拍视频。诏安县还推出?大方田梅花园?旅游专线,各县市游客慕名前往打卡,在田间地头,寻梅看?雪?,带来一场富硒农产品和地标农产品?盛宴?。

华灯初上:挖掘?红色文化? 撑起?诗和远方?

 夜幕降临,迎着初夏的微风,各村文化广场好不热闹。

 ?1937年7月?月港事件?后,中共闽粤边特委书记何浚到豆畲村,同年8月派卢叨在豆畲村重建云和诏县工委?几个老人家坐在土楼门前唠叨着。

 趁夜坐在一起?拉呱说事?,是官陂百姓的一种习惯。官陂镇充分发挥?客家文化?传统,依托独特的红色文化底蕴,相继在凤狮村、林畲村、官北村等红色文化村建设文化广场开展孝廉基地公益课堂、健康广场舞、红色基地夜游等活动。

 ?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官陂镇投入510万元,建设林畲村红色旅游文化基础配套设施项目,主要建设对现状道路拓宽硬化面积539平方米,对池塘改造并增设栏杆100米,增设休闲步道,长度551米,并配套生态停车场、边坡防护、绿化及亮化工程。这也只是?红色村?其中的一个点,还有凤狮村革命遗址百顺居,也投入40万元进行整修和旧址布展。?官陂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走进官陂,可以去闽南乌山老游击队员之家纪念馆倾听张大目等革命先烈们的英勇奋斗革命事迹;可以去云和诏县委机关旧址红色教育基地(林畲红色旧址)感受?红色信仰?;也可以去百顺居、马坑四十八团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向革命先辈学习,践行初心使命,赓续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

 近年来,诏安县官陂镇创新文化载体,充分利用得天独厚地理条件和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谋发展。不仅如此,官陂镇还谋划推进总投资4.95亿元的?诏安县客家文化旅游?项目,突出?红色文化+温泉+土楼+富硒+客家文化?资源优势,以凤山楼、浮山城以及传统风貌建筑为依托,以体验?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体育文化?为特色,打造集自然风光、休闲康养、农业观光为一体的旅游产业。

 ?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官陂镇是诏安县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丹诏大地上,无数勤劳勇敢的丹诏儿女鼓劲扬帆,奋力前行,正一笔一画绘制出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位于资江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主干带,山地面积达82%,是典型的山区县、库区县,也是全国有名的茶叶生产大县,2019年安化县茶叶规模位居全国产茶县前列,茶园总面积35万亩,茶叶产值达200亿元以上。

然安化茶园多以山地小块茶园为主,实现大型农业机械化作业较为困难,且目前茶叶生产劳务用工缺口矛盾突出,与安化日益壮大的茶行业发展不相匹配,大大制约了茶叶生产,更不利于茶行业的升级与发展。

安化县农机事务中心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致力乡村振兴,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引进推广适合本县山区丘陵的农业机械,大力推进茶、粮、油、果、药等特色行业机械化,助推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安化农机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尤其在茶行业机械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绩显著。

如安化县农机事务中心通过与国家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对接与合作,考察对接了江苏无锡、山东济宁、广西玉林等地农机企业,引进了国内新研制的适合安化县茶园的耕施一体机、开沟起陇机、中耕锄草机、修剪机、采茶机、生物灭虫机、小型挖机和单轨运输机等,先后在马路镇云上茶叶和小淹镇百花寨茶园进行了演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依托这些新引进的农业机械,安化县茶之春农机服务合作社和昌茂隆茶叶机械服务社率先成立,坐在驾驶室里操作农机标志着安化县茶园生产即将告别手工培管的历史。

此举受到湖南省农机事务中心主任龚昕、安化县委书记刘勇会、县长肖义的充分肯定,并予以指示在全县大力推广。

引进了好的农业机械,但会操作、懂技术的人员极其缺乏,安化县农机事务中心急农户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先后多次组织相关培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如在安化县渠江镇组织的库区移民茶园作业机械化、茶叶生产加工机械使用与维修培训班,学员达120多人,历时10天,培训内容多且实用,涉及茶叶生产加工机械操作与维护保养、茶叶加工工艺、茶叶病虫害防控、茶叶机械化现场演示、茶艺培训、茶叶营销、茶厂实习等。

让学员掌握茶园开垦、中耕、除草、修剪、喷灌、植保、采摘、运输和茶叶加工全程机械化技术。

通过培训旨在发展本县茶叶行业,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增加农民对茶园的培管效益,带动农户转移劳动力,增加经济收入,进一步在全县推广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打好坚实的基础,也将为打造千亿湘茶行业做好引领示范作用。

2020年,安化县农机事务中心向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成功申报实施省内农业优势特色行业(茶叶)机械化示范项目,以湖南坡茶业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争取省级项目资金40万元,项目实施单位湖南坡茶业有限公司自筹资金25万元,打造一个100亩以上的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立一个机械化示范行业园区。

在马路、仙溪等8个乡镇扶持建设规模茶园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28个,增强茶之春、昌茂隆等茶叶农机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功能,大大降低了茶叶培管成本。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60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