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帝徽宗最喜斗茶
水陆两路销售涂山窑瓷
南岸的涂山宋代窑,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然而考古专家和瓷器专家进行考证后,得出了该窑的建窑和衰亡时间,是在宋代中晚期到元代初期,存在时间达200年左右。主窑址位于南山与涂山峡谷地带,长达数公里的范围内,沿途分布着涂山湖、酱园、王庄、航灯厂、中药所、锯木湾、小湾、庙子岗、桃子林、老房子、杨家官山、慈母山等16处瓷窑遗址。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宋代,南岸涂山人发现了这片土地林木茂密,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有制作窑瓷的元素,于是创建了涂山窑和涂山窑瓷,包括黑釉盖碗茶盏。这些窑瓷工艺精湛,产品丰富,在重庆陶瓷史上实属罕见。据资料显示,重庆涂山窑是我国宋代民窑之一,是当时四川黑瓷窑系的代表性瓷窑,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涂山窑开建之后,一大批能工巧匠云集,迅速将涂山窑瓷的质量提升起来,生产出了黑釉盖碗茶盏,并组织人马,分兵两路,把它运送出去进行贸易。一路从龙门浩和海棠晓月码头装船出发,顺江而下,运往涪陵、丰都、忠县、万州、奉节、巫山及至湖北等长江中下游,甚至漂洋过海到了国外。一路是用马匹驮着涂山窑瓷,沿黄桷古道,经南温泉,过綦江,直达云贵。
最早茶馆名叫云南会所宋人对饮茶的喜好,远远超过了今天的人们。饮茶时,最喜用黑釉瓷盖碗茶盏。而涂山宋代瓷窑烧制的黑釉瓷盖碗茶盏独具特色,比一般黑釉瓷纯净,色泽光润,绚丽多姿。那黑釉瓷盖碗茶盏为何独得宋人的厚爱呢?因为当时北宋皇帝徽宗最喜斗茶,各地追风仿效。
所谓斗茶,就是茶叶冲泡过程中取各地不同品种的茶叶,以相同冲泡方式,茶叶经沸水冲泡,在杯子里会腾起厚厚一层白色泡沫,观察泡沫与水色的相互变化来断定茶叶质量的优劣。斗茶中,为了方便、准确进行观察,黑釉盖碗茶盏深受人们喜爱。涂山窑瓷中的黑釉盖碗茶盏,也是如此,茶客常用这种茶盏,后来人们把它称为“盖碗茶”。
另外,我在查阅有关历史资料时发现,黄桷垭新力村小湾,宋代时曾开有云南会所(茶馆),供云贵来的商人聚会、喝茶、聊天、谈生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天天茶客盈门,络绎不绝,高峰时,应接不暇。在这个会所的影响下,一时间,人们饮茶成风,茶文化十分兴盛,茶具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涂山窑瓷中的黑釉瓷盖碗茶盏,更是走俏,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有资料显示,这个云南会所就是重庆最早的茶馆。
时光飞逝,今天距宋代已有八九百年历史,我在想今天的茶客在选择茶具时,仍喜欢盖碗,是否与宋徽宗推崇的茶具和茶文化有关呢?自从涂山窑瓷出土以来,对于它的种种猜测,一时间众说纷纷。其它姑且不论,我只想在这篇短文里,说明涂山窑瓷的产生,不但为中国的窑瓷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一样对中国的茶具文化和茶文化的影响,立下了功劳。
茶叶的种植条件?
一、气候条件x0da、气温当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茶芽开始萌动逐渐伸展。生长季节,月平均气温应在18℃以上为宜,最适气温20~27℃。生长适宜的年有效积温在4000℃以上。如果当平均气温高于35℃持续数日,又伴有旱情,枝梢呈枯萎状。x0db、光照光照对于茶树的影响,主要是光的强度和性质,茶树有耐荫的特性,喜弱光照射和漫射光。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分析,光波较短的蓝紫光部分最多,而漫射光主要是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所以茶树在漫射光条件下生长好是有依据的。x0dc、雨量和湿度茶树适宜的降雨量在年平均1000~2000mm,生长季节的月降雨量在100mm以上,相对湿度一般以80~90%为佳。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80%为宜,这样的雨量和湿度最适宜茶树生长。x0d二、土壤条件x0d红壤、黄壤、沙壤土、棕色森林土,均适宜茶树生长,土壤结构要求保水性,通水性良好。上层深度1m以内没有硬盘层,土壤要求呈酸性反应,PH值4.5—6.5(4.5—5.5最适宜),茶树是嫌钙植物,石灰质含量0.2%以下,地下水位在地表1m以下。酸性土壤之所以特别宜于种茶,首先是酸性土壤为茶树提供了自身生长的适宜条件,茶树根部汁液含有多种有机酸,对土壤给予茶树共生的根菌提供了理想的共生环境,从而改善了茶树的营养与水分条件。x0d三、地形条件x0d坡度小于30℃,海拔1500m以下;我国名茶大多产于高山大川;“高山出好茶”的根据除了高山多云雾外,因温差大,漫射光多,日照时间短,湿度大,芽叶持嫩性较强,有利于提高茶叶香气,有好的滋味和嫩度;但这也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并不是山越高越好,事实上平地也有产好茶的。
茶叶种植条件有哪些?茶叶种植主要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间,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衮老期。
土壤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
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
阳光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温度一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八度~二十五度。
地形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茶,(学名:Camelliasinensis?(L.)O.Ktze.),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
花白色,花柄有时稍长;萼片阔卵形至圆形,无毛,宿存;花瓣阔卵形,基部略连合,背面无毛,有时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无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种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野生种遍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为小乔木状,叶片较大,常超过10厘米长,长期以来,经广泛栽培,毛被及叶型变化很大。茶叶可作饮品,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67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