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施肥制度如何制定?

按照目标产量、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含量和灌溉施肥特点制定施肥制度,包括施肥量、施肥次数、施肥时间、养分配比、肥料品种等。

施肥制度如何制定?

(1)确定目标产量

可根据作物品种特性和产量潜力,按大田生产所能达到的水平确定产量目标,也可参考当地常年获得的实际产量,按增产10%左右确定目标产量。

(2)计算养分吸收量

根据目标产量和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计算所需要的氮(N)、磷(P2O5)、钾(K2O)及中微量元素等养分吸收量。

(3)调整养分施用量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有机肥施用量、上季作物施肥量、产量水平等进行调整。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对土壤养分含量的丰缺情况进行评价。当土壤养分接近适中水平,可不进行调整。土壤养分含量较低时调高养分施用量,土壤养分较高时调低养分施用量。调整幅度一般为10%~30%。土壤氮含量较高时,不宜大幅度调减氮肥施用量。计算化肥施用量时应减去有机肥料的养分供应量。新建日光温室和果园,常年施用有机肥偏少和施用有机肥质量不高的地块,可不扣除有机肥料的养分供应量。上季作物施肥量较大,但实际产量较低时,适当减少本季作物养分施用量。上季作物施肥量较少,目标产量没有实现时,适当增加本季作物养分施用量。

(4)计算施肥量

根据灌溉施肥特点和田间试验结果确定肥料利用率,用养分吸收量除以肥料利用率计算施肥量。

(5)确定施肥次数、施肥时间和用量

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需肥规律,确定施肥次数、施肥时间和每次施肥量。

精准施肥,是指根据一定面积上土壤的肥力变异情况而采取的针对性变量施肥技术。由于成土母质、地形、人类活动(农业生产中的施肥、作物品种、灌溉及其他的一些生产管理措施)等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均有较大影响,因此即便在同一田块内,土壤肥力都存在较大的变异。

针对这些变异情况,进行GPS定位并进行土壤肥力制图,根据土壤肥力图调整养分的施入,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一般肥沃土壤,它的固相占整个土壤体积的一半以上,另外不到一半的体积,充满水分和空气。土壤孔隙不仅承担着作物水分、空气的供应,本身也对作物生长有重要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养分在土壤中的扩散。

精准施肥:又称自动变量施肥技术实现了在每一操作单元上因土因作物全面平衡施肥,大大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经济效益,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精准施肥是精准农业的核心内容之一。所谓的“精准农业”。该方法利用GPS进行农田信息定位获取,包括产量监测、土样采集等,计算机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决策出农田地块的管理措施,把产量和土壤状态信息装入带有GPS设备的喷施器中,从而精确地给农田地块施肥、喷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72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