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吊兰被啃看不到虫子,却有黑屎,怎么办?

换土:把吊兰从盆里拿出来,在水龙头下用小水冲掉土,冲干净后把叶子也冲下,拿个干净的盆放上干净的土,再把吊兰放进去,放阴凉通风的地方,三四天后再浇水,以后每天往叶子上喷水。

吊兰被啃看不到虫子,却有黑屎,怎么办?

天敌:捉几只甲壳虫来,就没有害虫了。

用药: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浇灌根部,大概每周一次,连用2-3次就可以了。

一、日常生活中的兰花杀虫杀菌配方:

1、蔬菜来自制农药杀虫、杀菌:

韭菜:取新鲜韭菜250g,捣烂成糊状,然后加500g水浸泡30分钟,将汁液滤出,用该汁液喷雾于植株,具有杀灭蚜虫和病害的较好效果,还可用来做土壤消毒。?

大蒜:将大蒜瓣4~6个捣烂成泥,加水150g左右浸泡4小时,再经煮沸,冷却过滤后,用来喷雾可防治蚜虫、介壳虫和红蜘蛛,效果不错。

大葱:取新鲜大葱1根,捣烂成泥后,然后加水250g,用其液体喷洒花卉,具有防治蚜虫和一些软体害虫的作用。

洋葱:取10g洋葱,捣烂后加水400-500g,浸泡一昼夜,然后将其过滤喷洒植株,可以防治蚜虫和红蜘蛛。

丝瓜:取50g鲜丝瓜和叶片捣烂,加水10-20倍,取液喷洒植株,可防治红蜘蛛和蚜虫。

苦瓜:将1份苦瓜叶捣烂,加水30份,混合均匀后过滤。用此汁液加等量石灰水,制成的溶液可防治土壤中的害虫。

辣椒:将鲜辣椒(必须是红椒,不能用青、甜椒)50 g,加水1000g左右,放入锅煮半小时,凉后取液喷洒花卉,具有防治红蜘蛛和蚜虫的良好效果。?

2、自制植物性农药:一些树叶含有生物碱及毒素,是防病治虫的好农药。

马尾松:取松针5kg,加开水5kg,密闭浸泡2小时后过滤,可防治粉虱、叶蝉。用松针的30倍水浸液处理球根(茎)花卉,可抑制病害发生。

侧柏:将叶捣烂后加等量水捣烂,榨出汁液,再加水2倍,配制成喷洒液,可防治蚜虫。侧柏液的10倍水溶液对防治花木锈病有明显的效果。

桑叶:将1kg桑叶加入5kg水,文火煮开1小时,将其滤液按1:4比例兑水后喷洒,可有效防治红蜘蛛。

苦楝:将苦楝鲜叶晒半天后切碎,加水,叶水比为1:2,文火煮开50分钟后过滤,并在滤液中加0.3%的中性洗衣粉。使用时加水1倍,可防治食叶类幼虫。叶晒干后粉碎,施入盆土中,可防治蛴螬、金针虫地下害虫。

枫杨:取鲜枫杨叶捣烂,埋入土中,一般30cm花盆施用15g左右,既可用作绿肥,又可防治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有效率在90%以上。

臭椿:取鲜叶1 kg捣烂,加水3kg,浸泡半日后过滤喷洒,可防治蚜虫、菜青虫。此外,可结合修剪,将剪下的枝干树皮,用15倍重量的水浸泡一天,该浸泡液可叶面喷洒防治花木锈病。

柳叶:将柳树叶捣烂,加水3倍,浸泡半日,过滤后直接喷洒,可杀灭蚜虫等花木害虫,有效率可达85%以上。

桃叶:取鲜桃叶5 kg,加生石灰50g,兑水75 kg,浸泡一天后,把桃叶捞出,然后将浸液过滤喷洒,用来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害虫,效果良好。

乌桕:将鲜乌桕叶捣烂加水,叶水比为1:5,浸泡一天后过滤,用滤液喷洒,可防治蚜虫和金花虫等害虫。

除虫菊:除虫菊的花中含有的除虫菊素,对昆虫有较强的触杀、胃杀作用,能杀灭蚜虫、叶蝉、介壳虫、毛虫等花木害虫。将除虫菊的花捣烂加水,花水比为1:5,浸泡一天后过滤,用滤液喷洒受害花木即可。

马醉木:叶中有效成分马醉木素,毒性高。将其叶子耕埋在土中或花盆土中,可以防除地下害虫。若把叶、茎或树皮的浸出液配成液剂,可防除蚜虫、壁虱及一般软体害虫。

苦参:苦参的根茎叶都可以用来杀虫,其中的有效成分是苦参碱。杀虫液的制作方法和除虫菊相同。

夹竹桃:把夹竹桃的鲜叶捣碎,在阴凉处用清水浸泡1-2天,不让发酵或变质,然后用纱网滤去夹竹桃碎叶,把余下的水用喷雾器洒在花木患病部位,连续3-5天,效果较好。也可把病枝病叶浸泡在夹竹桃叶制成的水中片刻,几天后病株也可转危为安。夹竹桃盛开时,取其鲜花捣成汁,涂擦在花木的病枝叶上,作用也佳。收集夹竹桃的落花及败叶,沤烂后当作肥料,施入花木的盆中,可使花木生长旺盛,且不生白粉病。

银杏叶:农谚中有”蚂蚁不上银杏树”之说,是因为银杏叶中含有一种能杀菌和趋避昆虫的作用。杀菌趋虫液的制作方法和乌桕叶相同。

中国梧桐叶:将其叶子耕埋在土中或花盆土中,可以趋避金龟子、蝼蛄等害虫和蝇类。?

3、家庭无污染防病治虫方法:

草木灰浸泡法:用草木灰500g,兑水2.5kg,浸泡一昼夜,滤去杂质后,用滤清液喷洒受害的植株,可有效地杀死蚜虫。

食醋擦叶法:用食醋(米醋)50ml,将棉球在醋内浸湿后,再用沾有食醋的棉球在花木的叶子上轻轻揩擦,既可将介壳虫揩掸杀灭,又能使曾被介壳虫损伤的叶子重新返绿光亮。

酒精擦叶法:用酒精轻轻地反复擦拭受介壳虫为害的叶面,就能把介壳虫除掉,即使肉眼看不到的幼虫,也能彻底杀灭掉。

碘酒涂抹法:如遇木本花卉的主干腐烂,可先将腐烂部分全部刮除,深达木质部,而后涂抹碘酒,隔7-10天再涂抹一次,不仅可以彻底治愈,且时间一长,主干斑瘤突出,与愈显出苍古突出,别具风趣。

苏打水喷洒法:用0.1%小苏打(NaHCO3)溶液细喷受害植株,对月季、菊花、凤仙花、木芙蓉、瓜叶菊等花卉白粉病的防治率可达80%以上。

氨水注射法:庭院花木受到天牛、吉丁虫、木蠹蛾等蛀害,在幼虫孵化期,成虫羽化前,幼虫越冬时,从虫道上孔注射20%氨水20-30ml,再用粘土或蜡密封蛀孔30-40分钟,即能杀死幼虫或蛹,有效率达95%以上。

柴油乳液喷施法:将柴油、中性洗衣粉、水分别为10:0.6:6的比例配成母液,此时母液呈牛奶状乳液。再加20倍清水,稀释成的药液,可防治介壳虫。

洗衣粉溶液喷施法:具体配制方法是用1g洗衣粉加水100-180g调匀。每周喷洒一次,连续治2-3次就可控制介壳虫、蚜虫为害。但要注意,要选用中性洗衣粉,若发现嫩叶有灼伤现象,可及时喷些清水将残液冲洗掉。

樟脑丸埋入法:将2粒樟脑丸缝入小布袋中,埋入花木根部,可防天牛等蛀干害虫。

风油精喷雾法:将风油精稀释600-800倍液喷雾,可防治蚜虫、红蜘蛛、介壳虫若虫和蛾蝶类幼虫等,防虫效果达90%。

糖醋溶液喷施法:用2g食糖、3g食醋、95g清水混合液对盆花进行喷施,可杀死多种害虫和病菌,并对山茶、杜鹃等花木因缺铁而引起的黄化病有较好的疗效。

灭害灵喷雾法:市场销售的灭害灵喷雾剂不仅能灭杀蚊蝇和蟑螂,还是除治花木害虫的良药。当发现花木受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粉虱、毛虫和土中蝇类为害时,用灭害灵喷雾剂可药到虫无。但要注意不能喷药过多,否则对一些叶片娇嫩的室内观叶花木造成伤害。

4、防治盆景虫害的小方法:

在一般盆景中,如:榆、雀梅、旬子木、杜鹃、五针松等品种,易受红蜘蛛危害,如叶子失绿,叶缘向上卷翻焦枯,甚至仅剩顶端幼芽时,这就是染上红蜘蛛虫害了。红蜘蛛繁殖极快,因此要经常注意检查。红蜘蛛主要藏在叶子背面,用肉眼能看到红色的小点子。灭虫的方法是将受害盆景放进一口能放得下盆景的缸内,点燃一盘蚊香,缸口用塑料薄膜盖好,用绳扎紧,再在塑料薄膜上开一小洞。小型、中型盆景一小时即可取出,大型盆景因缸大,三小时后取出。一次见效,无论成虫或虫卵均可杀死。?

5、用柑橘籽浸出液防虫将柑橘籽用清水浸泡3-5天,与水的比例是1:5。用浸出液将花木或幼苗浸泡5-10分钟,然后播种或栽植,多数害虫和蚂蚁都不去危害。用柑橘皮浸出液(1:10-20)直接喷在花木上,对蚜虫等害虫同样有驱避作用。?

6、巧治室内花木病虫:

消灭蚜虫:取桔皮3个,用温水浸泡在茶杯里,加盖闷上一昼夜,每天用汁液喷洒病株的叶、茎一次,一周左右,可将蚜虫杀死。也可用烟蒂浸泡在水中一昼夜,而后用刷子或毛笔蘸烟液涂灭之。还可用中性洗衣粉溶液配成1-2%浓度的溶液,进行喷雾或涂在虫体上,通过洗衣粉堵塞蚜虫的气孔,使它窒息而死亡。

杀灭介壳虫:用白酒和清水,按1:5兑制,涂抹被介壳虫为害的部位,一周一次,连续三四次便可杀死害虫。这种方法也可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害虫。

消灭线虫:用生石灰一份,掺水20份,加热化解后,投入烟蒂一份(5-10只),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再加水40份,喷洒盆土或盆底周围,可防治线虫。

除白粉虱等:用花椒200g,加水10倍煮成原液后,再加10倍水稀释喷雾,可除白粉虱、介壳虫等害虫。

消灭白蚁、黑蚁及蚯蚓:它们都是盆景和一些盆栽花卉的大敌。用清水一桶,将受害的盆景或盆花慢慢地下沉到桶底(水面浸过盆顶即可),过半小时,将水中的蚂蚁全部除去;但蚯蚓需一小时左右才出土,进入水桶。此法一次见效,而且无一遗漏。或用大蒜去皮,用菜刀拍碎成小块,以等距离埋入盆土中,二三天后,蚂蚁、蚯蚓便会逃逸,对花木生长并无影响。

淹死蜗牛:将啤酒放入浅盆中,置于盆花的底部,蜗牛会自动地爬入盆中淹死。使天牛绝迹:用布缝制成若干小口袋,每袋放两粒樟脑丸,而后将袋扎紧,在受天牛为害的花木根部周围埋放(深约10cm)3小袋樟脑丸,樟脑丸会在潮湿的土壤中慢慢溶解,使植株慢慢地吸收,不久天牛便会绝迹。

控制白粉病:用棉花蘸酒精擦被害植株的叶面2-3次,可使白粉病消失。

控制黑斑病:用韭菜汁与水按1:60混合过滤后,将汁液每日喷洒病株1-2次,病情便可控制,一周内可以治愈。

茎枯病:用生石灰掺水调成石灰乳液喷雾,可防治茎枯病、炭疽病、软腐病等病害。流胶病:先将花木的枝干上流出的胶汁刮掉,然后用紫药水涂在刮口上,每隔10天涂1次,连续涂2-3次,即可控制流胶。

红药水和紫药水,碘酒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神奇的牙签

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

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 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

讲解:

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创造: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和肥皂换成其它物质,牙签会向哪个方向游去

有孔纸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

操作:

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讲解:

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手绢的秘密

思考:在水龙头下把手帕撑开摊平,打开水龙头,水是不是透过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个、手帕1条、橡皮筋1条

流程:

1、 把手帕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

2、 让水冲在手帕上。

3、 水流进杯子里约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

4、 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

说明:

1、 从杯子上面冲水时,水会透过手帕流入杯内。

2、 杯子倒转过来时,由于大气压力的关系,水不会流出来。

延伸:

如果盖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进出情形会怎样呢?

1. 做测量实验,体验生活

学了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后,先估计一个鸡蛋的质量,然后用天平进行测量,看你估计的是否准确。再用天平称出10个鸡蛋的质量,算出每个鸡蛋的平均质量,与你估计的值进行比较。

2. 做惯性实验,有惊无险

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再在纸片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安全地掉进玻璃杯。

3. 做惯性实验,判断准确

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为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转平稳,而生鸡蛋由于惯性,摇晃不定,很快停止转动,由此可准确判断生鸡蛋熟鸡蛋。

4. 做压强实验,直观明了

用手捏鸡蛋,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用同一只手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

5.做大气压实验,妙趣横生

在瓶口比鸡蛋稍小的广口瓶瓶底铺层沙子,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待会儿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熟鸡蛋会被玻璃瓶吞进去。

6.做浮力实验,生动有趣

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

生物实验:

植物叶脉标本的制作方法

一、 实验目的:

1、 学会制作叶脉标本

2、 培养动手能力和对生物课有兴趣

二、 药品:

NaOH(具强腐蚀性,使用时应特别小心)、Na2CO3、双氧水(或漂白粉)、染料。

三、 器材:

烧杯、电炉、大号镊子、牙刷、塑料盘子、玻璃棒、小塑料桶、吸水纸(或草纸)

四、 操作步骤:

1、 选材:选取叶质较厚、大小适中、叶面平整、叶脉丰富的叶片(如桂花叶、菩提叶),用清水洗净备用。

2、 配制溶液:称取35gNaOH和25gNa2CO3放入烧杯中,加入1L水混溶,使之溶解,制成溶液。

3、 加热:把溶液放到电炉中加热,近沸时把叶片浸入溶液内,此时把电沪温度调低些,边加热边搅拌;加热时间长短要根据叶片而定,可以过两三分钟取一片子出来观察,直至叶片变成褐色(或叶肉有脱落)即可。

4、 漂洗:停止加热,用镊子取出叶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小塑料桶中漂洗干净(一般在两次以上)

5、 刷洗:将叶片放在塑料盘子中,加入一层水,把牙刷打斜(与水平面大约成45度角),顺叶脉轻轻地刷净地肉,刷时注意:只向一个方向刷(绝对不能来回刷),以免将叶脉刷坏。刷时先从背面开始,刷净背面再刷正面,主叶脉边沿处可用敲出法。刷洗干净后放到吸水纸(或草纸)上晾干。

6、 漂白:用20%的双氧水(或漂白粉)漂白叶脉。

7、 染色绘图:可以用红药水、紫药水、品红和染料等对叶脉进行染色,也可以在叶脉上绘图。

8、 粘贴、过胶:晾干后,可用纸粘住,过胶保存。

1 0

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著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

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带电的气球

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 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

操作:

1 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 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 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 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讲解:

1 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

2 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创造:你能用其它小实验说明气球带电吗?

可爱的浮水印

思考:宣纸上漂亮的图案不是画出来的,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材料:脸盆1个、宣纸1—2张、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约半盆)

操作:

1、在脸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轻轻碰触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

扩展成一个圆形。

2、拿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后轻碰墨汁圆形图案的圆心处,看看有什么现象。

4、把书法用纸轻轻覆盖在水面上,然后缓缓拿起,纸上印出什么图案呢?

讲解:

1、棉花棒碰触时,墨汁会被扩展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图形。

2、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会影响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会呈现不规则的同心圆图形。

创造:

试试其他的方法,改变水面上墨汁的图形。

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么?

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滴水点火

水能灭火,难道还能点火?

实验:取干燥的蔗糖粉末5克与氯酸钾粉末5克在石棉网上混合,用玻璃棒搅匀,堆成小丘,加入过氧化钠3克,滴水,半分钟后,小丘冒出白烟,很快起火燃烧。

烧不坏的手帕

用火烧过的手帕居然完好无损?

实验: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与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只坩埚钳分别夹住手帕两角,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这是会发现手帕依旧完好如初。

原理:燃烧时,酒精的火焰在水层外,吸附在纤维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烧热而蒸发,手帕上的温度达不到纤维的着火点,因而手帕烧不坏。

雪球燃烧

雪球也能燃烧?

燃烧的当然不是真正的雪球,而是把醋酸钙溶液放到酒精中析出的醋酸钙就像白雪一样,制成球状,点燃即燃烧。

实验:20毫升水加7克醋酸钙,制成饱和醋酸钙溶液,加到100毫升95%的酒精中,边加边搅拌,就析出像雪一样的固体。

空杯生烟

空的杯子里冒出白烟?

实验:两只洁净干燥的玻璃杯,一只滴入几滴浓盐酸,一只滴入几滴浓氨水,转动杯子是液滴沾湿杯壁,随即用玻璃片盖上,把浓盐酸的杯子倒置在浓氨水的杯子上,抽去玻璃片,逐渐便能看到满杯白烟。

1、小木炭跳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化学吧,那么你就自行动手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实验的题目叫小木炭跳舞。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一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请你们欣赏一下小木炭优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

答案

原来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木炭跳起之后,和下面的硝酸钾液体脱离接触,反应中断了,二氧化炭气体就不再发生,当小木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钾上面时,又发生反应,小木炭第二次跳起来。这样的循环往复,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跃起来。

2、白糖变“黑雪”

白糖,是大家经常食用的一种物质,它是白色的小颗粒或粉未状,象冬天的白雪。然而,我却能将它立刻变成“黑雪”。如果你不信,那就请看下面的实验吧。在一个200毫升的烧杯中投入5克左右的白糖,再滴入几滴经过加热的浓硫酸,顿时白糖就变成一堆蓬松的“黑雪”,在嗤嗤地发热冒气声中,“黑雪”的体积逐渐增大,甚至满出烧杯。白糖顿时变成了

‘黑雪”,真有意思,谁知道这里的奥妙在什么地方?

答案

原来白糖和浓硫酸发生了一种叫做“脱水”的化学反应。浓硫酸有个特别古怪的爱好,就是它与水结合的欲望特别强烈,它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水分,就是其他物质中的水分它也不放过,只要一相遇,它就非得把水夺过来不可。白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C12H22O11),当它遇到浓硫酸时,白糖分子中的水,立刻被其夺走,可怜的白糖就剩下炭了,变成了黑色。浓硫酸夺过水为己有之后,并不满足,它又施展另外一个本领一氧化,它又把白糖中剩下来的炭的一部分氧化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跑出来。

C+2H2SO4=2H2O+2SO2+CO2

由于反应后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的跑出,所以体积越来越大,最后变成蓬松的“黑雪”。在浓硫酸夺水的“战斗”中,是个放热过程,所以发出嗤嗤的响声,并为浓硫酸继续氧化碳的过程提供热量。

3、不用电的电灯泡

某中学的趣味化学表演大会正在热烈地进行着,其中一个节目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一根木杆上挂着一只200瓦左右的电灯泡,这个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就亮度来说,一般的电灯比起它来是望尘莫及的。然而这个电灯泡并没有任何电线引入,因为它是一个不用电的电灯泡。请你们想一想,这个不用电的电灯泡的秘密在那里?

答案

原来,这个电灯泡中装有镁条和浓硫酸,它们在灯泡内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引起了放热发光。大家知道,浓硫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尤其是和一些金属相遇时更能显示出它的氧化本领。金属镁又是特别容易被氧化的物质,所以它俩是天生的“门当户对”了,只要一相遇,便立刻发生脱的化学反应:

Mg+2H2SO4(浓)=MgSO4+ SO2+2H20

在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电灯泡内的温度急剧上升,很快地使镁条达到燃点,在浓硫酸充分供给氧的情况下,镁条燃烧得更旺,好象照明弹一样。

4、净水能手——明矾

说起明矾,人们对它是很熟悉的,也有人管它叫白矾,化学名称叫硫酸钾铝。然而明矾不只用作化工原料,它还是一个净水能手呢!有一次,我们下乡搞调查研究,在做午饭的时候,发现缸里的水太浑,不能用,正在为此而着急的时候,农技站的张技术员来了,他看见我们没有办法,立刻取出几块明矾,把它研成细未,然后撒在水缸里。不一会儿,缸里的水变得清澈透底了。这件事虽然时隔几年,但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然而,我始终不明白是什么道理,请读者给我解释一下。

答案

原来,水中的泥尘被明矾“捉”住以后,一起下沉到缸底了。那么,明矾为什么能“捉”住水中的泥尘呢?这得先从水的混浊的本身谈起。水中那些特别小的泥土和灰尘,由于重量很轻,所以它们不容易沉淀下去,在水中“游荡”,使水变得混浊。另外,这些微小的粒子还有个特点,就是它很喜欢从水中把某种离子拉到自己身边来,或者自己电离出一些离子,从而使自己变成一个带有电荷的粒子,这些带电荷的粒子往往都带有负电荷。因为同性电荷排斥,异性电荷吸引,所以这些都带负电荷的粒子互相排斥而靠不到一起,它们没有机会结成较大的粒子而沉淀下来。明矾却有使这些彼此不能靠近的粒子跑到一起来的奇特本领。,明矾一遇到水,就发生水解反应,在这种反应中,硫酸钾是个配角,硫酸铝是个主角。硫酸铝和水作用后生成白色絮状的沉淀物——氢氧化铝。所生成带有正电荷的氢氧化铝,一碰到带有负电荷的泥尘颗粒,就彼此“抱”在一起。这样,很多粒子聚集在一起,粒子越来越大,终于双双沉于水底,水就变得情澈透明了。

简单的说是铝离子水解

5、石灰煮鸡蛋

南京小学的校舍需要重新维修,工人师傅往一堆的响声,好象开锅似的。慧清和艳丽两位同学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一边议论。慧清说:“看这个热乎劲,准能将鸡蛋烧熟。”艳丽说:“根本不可能。”她俩为了弄个明白,就从家里拿来一个鸡蛋,埋到正在冒气的石灰堆里,不大一会儿,只听“啪”的一声,鸡蛋爆炸了。她们看到这种情形,更加纳闷了,她们想来想去也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谁能给她俩解释一下?

答案

道理很简单。生石灰化学名称叫氧化钙,加水后变成熟石灰,化学名称叫氢氧化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白灰。把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叫做“消化”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6、不安定的卫生球

说起卫生球,大家一定很熟悉,经常用它来杀死衣箱中的蛀虫。然而,当你把它放到一个含有醋酸和小苏打的水溶液里一它会怎样呢?开始时,它一直沉睡在杯底,可是,过一会儿,它就不安静了,却在水里上下跳动,好象得了癫狂症一样。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答案

经过这种化学反应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变成了一个个很小很小的小气泡粘附在杯底或杯壁上,卫生球的全身也都粘满这种小气泡。二氧化碳比水轻,要往水面上升,一旦卫生球粘住的这种气泡达到了一定程度,就象溺水者拉到了救生圈一样,直往上升。当卫生球升到水面时,由于所受压力的减小,附在卫生球上面的小气泡破裂了,卫生球又恢复原来的比重,失去了“救生圈”,于是又沉回杯底,到再粘足够的小气泡时,又浮了上来。这样循环往复,卫生球便奔走不停。

7、“六六六”粉名字的来历

城郊一片小麦田发生了虫灾,为了抗灾灭虫,农民喷洒一种叫作“六六六”粉的化学农药。这时,爱动脑筋的甲同学一本正经地问乙同学:“你说,这种农药为啥叫‘六六六’粉呢?”“这还不知道,因为在发明这种农药的时候,科学家们实验了六百六十六次。”乙同学胸有成竹地回答。甲同学反驳说:“你说的不对,我听别人说,这种农药是用六百六十六种药配成的,所以叫‘六六六’粉。这两位同学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请读者评一评,他俩谁讲的对?为什么?

答案

这两位同学说得都不对。这种农药是用一种叫作苯的化学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和氯气作用生成的。

C6H6十3C12=C6H6Cl6

从生成的“六六六”粉的分子式中可以看出:、它的分子是由六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六个氯原子组成的,所以叫作“六六六多,粉。

8、氯化铵的妙用——防火布

亲爱的同学,我将一块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片刻之后,取出晾千就成防火布了。将这块经过化学处理的布用火柴点,不但点不着,而且还冒出白色的烟雾。请你们说说,这是什么道理?

答案

原来,经过这种化学处理的棉布(防火布)的表面附满了氯化铵的晶体颗粒,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它有个怪脾气,就是特别怕热,一遇热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分解出两种不能燃烧的气体,一种是氨气,另一种是氯化氢气体。

NH4Cl—>NH3(气)+HC1(气)

这两种气体把棉布与空气隔绝起来,棉布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当然就不能燃烧了。当这两种气体保护棉布不被火烧的同时,它们又在空气中相遇,重新化合而成氯化铵小晶体,这些小晶体分布在空气中,就象白烟一样。实际上,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是很好的防火能手,戏院里的舞台布景、舰艇上的木料等,都经常用氯化铵处理,以求达到防火的目的。

9、一个鸡蛋的沉浮

在一个大烧杯中装入稀盐酸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放一个新鲜鸡蛋,它会马上底。不一会儿,鸡蛋又上升到液面,接着又沉入杯底,过一会儿鸡蛋又重新浮到液面,这样可反复多次。请大家分析一下,这是什么道理?

答案

由于鸡蛋外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稀盐酸时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

CaC03十2HC1=CaC12十C02(气)十H20

二氧化碳气体所形成的气泡紧紧地附在蛋壳上,产生的浮力使鸡蛋上升,当鸡蛋升到液面时气泡所受的压力小,一部分气泡破裂,二氧化碳气体向空气中扩散,从而使浮力减小,鸡蛋又开始下沉。当沉入杯底时,稀酸继续不断地和蛋壳发生化学反应,又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气泡,从而再次使鸡蛋上浮。这样循环往复上下运动,最后当鸡蛋外壳被盐酸作用光了之后,反应停止,鸡蛋的上下运动也就停止了。但是此时由于杯中的液体里含有大量的氯化钙和剩余的盐酸,所以最后液体的比重大于鸡蛋的比重,因而,鸡蛋最终浮在液体上部。

10、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

亲爱的同学,你想在一块玻璃上雕刻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吗?你可以使用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多来雕刻这幅图案。方法很简单,在这块玻璃上涂一薄层熔化的石蜡,待冷凝后,用针尖在石蜡上刻出你所需要的图案。另外,拿一个铅制蒸发皿,在蒸发皿内放入氟化钙和硫酸,在蒸发皿的边缘上垫一圈橡皮,然后把涂蜡的画朝下放在蒸发皿上,微微加热,用汽油揩去表面上的石蜡,此刻,玻璃上的美丽图案就雕刻出来了。你一定会感到有意思吧,那就请你想一想,这种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什么东西?它为什么能在玻璃上雕刻出花纹来?

答案

这种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氢氟酸。因为氟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氟化氢和硫酸钙,氟化氢气体从溶液中挥发到玻璃上,又溶解于玻璃上面的水而形成的氢氟酸,氢氟酸是不和石蜡发生反应的,可是它有个非常奇特的化学脾气,就是专门和形成玻璃的主要原料——二氧化硅反应,反应后生成水和氟化畦气体,这种能“吃”玻璃的酸,人们称之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这样,凡是没有被石蜡遮盖保护的玻璃表面即图案部分)都被这种酸“吃”掉了一层,清除石蜡后,玻璃上的图案就显示出来了。其反应如下:

4HF十Si02=2H20十SiF4(气)

11、玻璃棒点燃了冰块

玻璃棒能点燃冰块,你一定以为这是在说笑话吧。不过,我说的完全是真事。冰块可以燃烧,这会使人惊奇,而更使人惊奇的是不用火柴和打火机,只要用玻璃棒轻轻一点,冰块就立刻地燃烧起来,而且经久不熄。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做个实验看看。先在一个小碟子里,倒上1一2小粒高锰酸钾,轻轻地把它研成粉未,然后滴上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蘸有这种混合物的玻璃棒,就是一只看不见的小火把,它可以点燃酒精灯,也可以点燃冰块。不过,在冰块上事先放上一小块电石,这样,只要用玻璃棒轻轻往冰块上一触,冰块马上就会燃烧起来。请读者试验后,做出答案来。

答案

道理很简单。冰块上的电石(化学名称叫碳化钙)和冰表面上少量的水发生反应,这种反应所生成的电石气(化学名称叫乙炔)是易燃气体。由于浓硫酸和高锰酸钾都是强氧化剂,它足以能把电石气氧化并且立刻达到燃点,使电石气燃烧,另外,由于水和电石反应是放热反应,加之电石气的燃烧放热,更使冰块熔化成的水越来越多,所以电石反应也越加迅速,电石气产生的也越来越多,火也就越来越旺。

12、银中鉴铜

某工厂生产过程中需要高纯度的银丝。有一天,供销员从外地购回一批银丝,有一位技术员一看银丝便说:“这银丝不纯,里面掺铜了,不能使用。”但也有人不同意他的说法,认为里面没有铜,这两种说法谁说的对呢?请读者帮助他们用化学方法鉴定一下,看看这批银丝里倒底有没有铜?

答案

首先,取少量银丝溶解在浓硝酸中。然后取此少量溶液加入过量的盐酸中,这时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并滤去白色沉淀物。再向滤液中加入大量的氨水,如果有深蓝色铜氨络离子生成,证明有铜存在。反之,如果没有深蓝色的铜氨络离子生成,就证明没有铜。

13、神秘的图画

在一次趣味化学表演会上,表演者表演了一幅神秘的图画。他把一张白纸挂在墙上,然后拿起喷雾器把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喷洒在这张白纸上,转眼之间,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展现在观众的眼前。在深蓝色的波涛里行驶着一艘红褐色的巨轮。他的这一表演,使观众大吃一惊!明明是一张白纸,为什么转眼之间却喷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亲爱的读者,你知道这位表演者所喷出的图画的秘密在什么地方吗?

答案

这是一种普通的化学反应。墙上挂着的那张白纸,已经由表演者事先处理好了,他在这张白纸上用一种淡**的亚铁氰化钾溶液先画出汹涌澎湃的大海,再用无色透明的硫氰化钾溶液在大海里画出一幅巨轮,晾干后,白纸上没有一点痕迹。原来喷雾器中装的是三氯化铁溶液,当把三氯化铁溶液喷洒在白纸上面时,在白纸上面同时发生两种化学反应。其一是三氯化铁和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亚铁氰化铁(蓝色),其二是三氯化铁和硫氰化钾反应,生成硫氰化铁(红褐色)。这样,蓝色的大海和红褐色的巨轮就“喷”出来了。

红药水俗称“二百二”,是一种作用较弱的消毒防腐药,用于一般性小外伤和皮肤粘膜创面的消毒。红药水含有金属汞,对人体有毒。为防止过多的汞离子经皮肤进入人体引起中毒,因此不适宜用作大面积皮肤或较大较深的伤口及口腔内的消毒。需要注意的是少数人对红药水会发生过敏反应。紫药水是龙胆紫配制而成的溶液,杀菌力在碘酒与红药水之间。对人体无害,没有刺激性。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选择性的灭活作用,特别对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念珠菌等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临床上用0.1%~1%的水溶液治疗皮肤及粘膜创伤感染、湿疹、癣症、鹅口疮、口腔溃疡、舌炎等症,也可用于小面积的烧伤。紫药水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不敏感,因而对深部感染就不适用。碘酒又叫碘酊,为2%的酒精溶液,是常用的皮肤消毒剂。主要用于手术前、注射前的皮肤消毒及伤口的消毒。但碘酒刺激性较大,不宜直接涂在破损伤口上和用于口腔、鼻腔、阴道、肛门等黏膜的消毒,注射前涂完碘酒后还要用酒精将碘擦去,就是为了减少碘的刺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7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