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农药有哪些
农药残留,是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常见的几类农药: 1.现已被禁用的有机砷、汞等农药,由于其代谢产物砷、汞最终无法降解而残存于环境和植物体中。 2.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和它们的代谢产物化学性质稳定,在农作物及环境中消解缓慢,同时容易在人和动物体脂肪中积累。因而虽然有机氯农药及其代谢物毒性并不高,但它们的残毒问题仍然存在。 3.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施用后,容易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分解。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存在着部分高毒和剧毒品种,如甲胺磷、对硫磷、涕灭威、克百威、水胺硫磷等,如果被施用于生长期较短、连续采收的蔬菜,则很难避免因残留量超标而导致人畜中毒。 另外,一部分农药虽然本身毒性较低,但其生产杂质或代谢物残毒较高,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属致癌物,三氯杀螨醇中的杂质滴滴涕,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的主要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等。
①对症用药。各种农药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防治对象。只有对症,才能做到经济有效,果树病虫害发生以后,要认真诊断。确诊是对症下药的基础,也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
②熟知农药。掌握农药主要品种的性能、特点、防治对象和使用范围,是正确用药的保证。
③喷药要适时。果树病、虫害种类多,发生蔓延条件不同,为害有迟有早,受害程度有轻有重。因此,要根据它们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程度,确定防治适期。
④配药要适量。配药量必须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和要求进行。
⑤施药要得法。要根据药剂特点和防治对象,采用适当的施药法,并根据果树虫害的为害特点,掌握重点防治部位。
⑥药次要适当。病害以防为主,应根据情况,每隔15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而虫害以治为主,发现虫害再用药1~2次即可。
⑦混用要得当。弱酸性或中性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石硫合剂等混用,碱性农药石硫合剂不能与波尔多液混用,含有钙元素的硫酸钙、石硫合剂等农药不能与乳剂农药混用,化学农药不能与微生物农药混用。
⑧天时要有利。药效与温、湿、雨、露、光等气象因子有密切关系。如使用乳剂农药,施药后至少在未来的24小时内无雨,效果才好。使用胃毒、触杀剂农药,最少需要两天内无雨,才可较好地发挥药效。因此,应根据气象预报,择有利天时施药,才会发挥最大的药效。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73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