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种植水稻种法
1、夏季特别是七月的时候,上旬田间的水不宜过深,将水层控制在4cm左右即可。
2、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根部的呼吸,还能排出影响水稻生长的有害气体,让根部的生长更加健壮,下伸深度更深,营养吸收更加充足。
3、到了七月中旬的时候,要防止气温过低,使水稻发生冷害,如果气温达到15度时,要将水层加深进行保温。可以降低无肉粒和白穗的几率,适当的增加地表温度,促进水稻的营养吸收。
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
(一)秧苗阶段1.秧苗长相苗龄适当,叶龄整齐,苗健壮,叶挺秀,根系发达,移栽后抗植伤力强。2.诊断指标(1)足苗:移栽时每亩秧田叶面积系数约3.0一3.5;大苗每亩总苗数为100一120万,中苗为150一200万,小苗为250一300万,单季杂交水稻每亩总苗数为50万一75万左右;叶龄整齐一致,中苗叶龄6.1一7.0,大苗叶龄8.1一9.0,小苗叶龄4.1一5.0无土小苗叶龄3.0。(2)发根力强,单株根系发达,白根多,栽后2一4天返青活棵,活棵标准为早晨见心叶叶尖吐水为准。(3)抗植伤力强,中苗叶色青绿,叶弯不披垂,碳氮比10一13,称健壮秧;大苗时色淡绿,叶片硬直,碳氮比15以上,称老壮秧,小苗叶色嫩绿,叶片微弯,称嫩壮秧。(4)秧苗基部粗壮,其粗度为0.5一0.7厘米;带蘖率大苗95%以上,中苗50%左右,小苗30%上下。3.因苗管理图示(1)选种种子要充分成熟,纯净,粒大,饱满,发芽率高,发芽势强。(2)浸种催芽满足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促使种子发芽快而整齐,根与芽粗壮,以利播后迅速扎根,育成齐壮秧苗。(3)适期播种露地育秧播种过早,易遇到低温危害,生长缓慢,发生烂秧死苗。(4)播量适宜播种过密,扎根不良,光照不足,秧苗细长黄瘦;播种适宜,秧苗健壮.(5)湿润扎根播后平沟水,保持秧板湿润,扎根快,立苗早,根芽生长健壮,成秧率高,播后深水,只长芽扎根,易引起倒芽、浮苗;如低温,还会引起烂秧、死苗。要排水落干。(6)早施断奶肥三叶期的秧苗,胚乳内养分已全部耗尽,它的生长靠自己的根系吸收水和养料,制造有机物质,独立生活。追肥要早,一般在一叶一心时开始。(7)防止死苗秧苗三叶期时,抗逆性最弱,遇5一7℃的低温,籼稻就会受到冷害,保温育秧或旱育秧,秧苗2一3叶时,由于病菌侵入,在遇低温阴雨转高温的晴天时,常出现青枯或黄枯死苗。(二)分蘖阶段1.长势长相移栽后3一5天返青活棵,叶色淡绿渐转绿色,7一10天开始分蘖。叶片不披垂,株形松散矮壮。2.诊断指标(1)分蘖:栽后7天左右始蘖(即n叶移栽,n+2叶露尖时产生同伸分),在有效分蘖期末(即叶龄等于总叶龄减去地上部拔长节间数时)总茎蘖数达到每亩穗数(一般应超过穗数一成左右,不宜少于适宜穗数);分蘖达到高峰时,每亩总茎蘖苗数一般达到每亩适宜穗数的一倍半或超过适宜穗数的(1/3)。(2)叶面积系数:分蘖始期2.0,分蘖盛期为3一3.5,分蘖高峰期为3.5~4.0。(3)叶色:返青后叶色由淡绿转青绿,功能叶(顶3叶)的叶色深于叶鞘色,顶4叶深于顶3叶,叶片披弯,叶片长度与叶耳距逐渐递增,分蘖叉开,角度较大,株型松散,无效分蘖期直止分蘖末期,叶色青绿转淡绿色,顶4叶与顶3叶叶色与鞘色接近或略淡,叶片渐挺,主茎绿叶数生育期短的品种有5张或5张以上,生育期长的品种有6张或6张以上。(4)根:根系发达,根白色有根毛,根基部橙**,无黑根。5.因苗管理图示(1)分蘖期壮苗(2)浅插与深插苗不同栽插方式对返青活棵的影响(3)分蘖期弱苗(三)长穗阶段1.丰产长相4一5张绿叶,叶片青绿,叶挺不披,节间粗短,有弹性,基部清爽。2.诊断指标(1)分蘖:幼穗分化时,每亩总茎蘖数稳定在适宜穗数1.5倍左右;孕穗期,每亩总茎蘖数略大于适宜穗数。(2)叶面积系数:幼穗分化期为4左右,倒二叶时为6左右,孕穗期为7(矮秆、叶挺;气候晴朗、湿度小时可大些,反之则小些)。(3)叶色:拔节前后淡绿,全田远看淡绿色,近看青绿色,孕穗期(减数分裂期)转青绿,临抽穗时稍褪淡;绿叶数,早稻4张以上,中、晚稻5张,倒3、倒2、剑叶叶片长度由长到短逐渐递减,且厚而挺直。(4)根:根先端白色,分枝多,弹性强,无黑根或极少,表面根(浮根)系发达,同时根系向纵深伸展。3.因苗管理图示(1)拔节期壮苗(四)结实阶段1.丰产长相抽穗整齐一致,绿叶数多叶片衰老慢,秆青籽黄,空秕粒少。2.诊断指标(1)叶面积系数:抽穗到灌浆期的叶面积系数为3一3.5左右。(2)叶色与绿叶数:抽穗后稍为转绿,但浅于孕穗期的叶色,叶片褪色慢,抽穗时每亩成穗茎蘖的绿叶数,早稻4张,中、晚稻4一5张;抽穗15一20天后约在成熟期,早稻3张以上,中、晚稻4张以上;成熟时早稻有1.5张绿叶,中、晚稻有2.5张绿叶。(3)根:根端呈白色,黑根和腐根很少,直止蜡熟期仍有少量分枝根生长。(4)谷粒颖壳90-95%%以上(早稻90%,中、晚稻95%以上)呈**即为成熟标准。3.因苗管理图示(1)抽穗扬花与花器构造抽穗扬花时,要浅水勤灌,巧施粒肥,防治病虫。调节播种期,使后季稻控制在日平均温度22℃以上前齐穗;此时若缺肥、干旱或温度过低过高,就会造成抽穗困难,授粉不良,不孕率增加,空秕率提高。(2)正常成熟的植株水稻前中期管理得当,后期施肥适当,抽穗整齐,灌浆速度快,结实率高,成熟时,间歇灌溉,养根保叶,秆青子黄,增加粒重,提高产量。(3)早衰和枝梗退化植株缺肥或高温干旱造成早衰,颖花退化严重,穗型变小或灌浆时间短,灌浆物质不足,青壳秕粒增多,粒重降低,产量下降。(4)倒伏由于穗肥施用不当、基部节间过长或久灌深水不排,以及小球菌核病等灌浆前期也能引起茎倒伏;或土壤腐烂,长期渍水不排,烤田不当,根系发育不良,灌浆后期易遭根倒伏。正确施用穗肥,控制节间和上部叶片徒长,壮秆抗倒;适时烤田,干干湿湿,促根,壮秆大穗。
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技巧如下:
一、注重插秧质量。
在插秧时,要注意插秧质量,拉线插秧,行直穴匀,不缺穴不漂苗,插秧深度为2厘米。稻田地1厘米至2厘米浅水时插秧,插秧后稻田立即进水护苗。日平均气温稳定13℃时为插秧适宜期,插秧规格是行距30厘米,株距12~13厘米,每穴3~4株。
株高穗大、分蘖力强的品种、杂交稻等可插2~3株。机械插秧是,建议控制每天插秧亩数。插秧机需控制插秧速度,以免造成缺苗断空。要合理安排插秧时间,将天气、插秧机损坏维修等因素考虑在内,天气不好,延迟1-2天也可以。
二、查田补苗。
插秧时同步补苗,补苗到位,不留死角,插秧结束,补苗结束,提高补苗效率还能提高补苗质量,也别怕苗没扎根,后期补苗全田乱走。另外,补完苗后剩余的苗及时从田间清除。
三、插秧后水层管理。
插秧后一定要及时上护苗水,这时期秧苗在移栽时根系受伤,吸收能力降低,对水分非常敏感,插秧后如果缺水,秧苗返青缓慢甚至会造成秧苗死亡,水过深也会影响正常返青,还给潜叶蝇提供了滋生条件。
返青期水层管理:插秧后深水护苗,水深苗2/3,以不淹苗心为准,以水护苗,以水增温,促进水稻快速返青。
分蘖期水层管理:返青后浅水灌溉,3-5公分水层,以浅水增温促蘖,早生快发。阳光可直照茎部,增水温地温,增加*壤含氧量,促根发育,促水稻分蘖早发生。
四、适时适量施用分蘖肥。
氮素营养对水稻分蘖起着主导作用,水稻分蘖期的施肥量是全生育期的25-30%,所以早施速效性氮素促蘖肥,使叶色迅速转黑,是促进前期分蘖的主要措施。
早稻品种分蘖期短,促蘖肥必须在插秧后7-10天内一次施足。到了有效分蘖期末,若有效茎数明显少于预期的适宜穗数时,宜酌量施用保蘖肥,促进分蘖平稳生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78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