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葡萄引来虫类该怎么驱逐

葡萄常见病虫害,这类害虫主要有苹毛金龟子、黑绒金龟子、小青花金龟子等,以成虫在土中越冬,4月上旬成虫开始出现,4月中旬为出土高峰期。金龟子危害集中在果树露蕾期至花期,啃食花蕾、花和嫩芽,不利于果树开花坐果和树体生长。金龟子主要是傍晚和夜间危害,有假死性,体壳坚硬,不易防治。采用下面几条防治措施,可有效提高防治效果。

葡萄引来虫类该怎么驱逐

1.药剂处理树盘。4月中旬于金龟子出土高峰期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乐斯本乳油等有机磷农药200倍液喷洒树盘土壤,能杀死大量出土成虫,这是一条关键的防治措施。

2.撒毒饵杀成虫。于4月份成虫出土危害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倍液拌菠菜叶,撒于果树树冠下,每平方米3—4片,作为毒饵毒杀成虫,连续撒5~7天。

3.树上喷药防治。在金龟子危害盛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于花前、花后树上喷药防治,喷药时间为下午4点以后即金龟子活动危害时。

4.人工捕杀成虫。利用金龟子有假死的习性,傍晚在树盘下铺一块塑料布,再摇动树枝,然后迅速将震落在塑料布上的金龟子收集起来,进行人工捕杀。

葡萄园病害已知30余种,为害严重的10余种。葡萄虫害有10余种,但一般的葡萄园还是以病害为主,虫害少有发生。现就目前比较常见的几种葡萄病虫害进行简单的介绍。

1、葡萄霜霉病

葡萄霜霉病症状:霜霉病是世界葡萄第一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其次是新梢、幼果和卷须。 叶片受害,叶面最初呈现油渍状小斑点,扩大后为黄褐色、多角形病斑。环境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嫩梢、花梗、叶柄发病后,油渍状病斑很快变成黄褐色凹陷状,潮湿时病部也产生稀少的白色霉层;病梢停止生长、扭曲、甚至枯死。幼果感病,最初果面变灰绿色,上面满布白色霉层,后期病果呈褐色并干枯脱落。

发病特点:萌芽展叶后(5月上旬)至新梢成熟后落叶前(11月)的整个生育期均易感病。 以卵孢子在病叶等病残组织中越冬。 借雨水飞溅传播,由气孔、水孔侵入寄主组织。中温高湿病害,多雨、雾、露水天气易发病,防治不及时病害易迅速蔓延,引起大流行,造成早期落叶。

防治方法:

① 加强果园管理,及时摘心、绑蔓和中耕除草;冬季修剪后彻底清除病残。

② 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病害发生前:代森锰锌,波尔多液等。

③ 初见病斑或在病害高发期,用治疗兼保护药剂进行治疗和预防:满分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瀚生质高55%烯酰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注意:6,7月份温度过高的幼果期,代森锰锌类的药剂慎用。

2、葡萄黑痘病

葡萄黑痘病症状 叶片受害,初呈针头大小的圆形褐色斑点,扩大后中央呈灰褐色,边缘色深,病斑直径1~4毫米。随着叶的生长,病斑常形成穿孔。叶脉感病,造成叶片皱缩畸形。新梢、卷须、叶柄受害,病斑呈暗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后期病斑中央稍淡,边缘深褐,病部常龟裂。新梢发病影响生长,以致枯萎变黑。幼果受害,病斑中央凹陷,呈灰白色,边缘褐至深褐色,形似鸟眼状,后期病斑硬化、龟裂、果小而味酸不能食用。

发病特点:黑痘病是葡萄果实病害中发生最早的一种病害。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萌芽至展叶期开始侵染,主要危害幼嫩绿色部分 。防治关键时期是展叶后至果实着色前。

防治:1勿偏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长。 及时修剪,除掉病梢病蔓 。 2春天芽萌动后展叶前喷铲除剂200倍五氯酚钠加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品星8000-10000倍液。 展叶至新梢15厘米左右,花前花后和幼果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期,可选择: 品星10000倍液,或盖牌3000-5000倍液,或更胜3000倍液,或百倍3000-5000倍液。

3、葡萄白腐病

葡萄白腐病症状: 葡萄白腐病又称水烂或穗烂。主要为害果实和穗轴,也能为害枝蔓和叶片。果穗受害,先在果梗和穗轴上形成浅褐色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扩大使其下部的果穗部分干枯。发病果粒先在基部变成淡褐色软腐,逐渐发展至全粒变褐腐烂,果皮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点,以后干缩呈有棱角的僵果极易脱落;枝蔓发病,多从近地面或伤口处发生,开始呈水浸状淡红褐色边缘深褐色,后发展成长条形黑褐色,表面密生有灰白色小粒点。 最后皮层组织变褐、纵裂、腐烂, 并呈乱麻状。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形成近圆形、淡褐色大斑,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也产生灰白色小粒点,最后叶片干枯很易破裂。无论病果、病蔓都有一种特殊的霉烂味,这是该病最大的特点之一。

发病特点 病菌多随病残体遗留在地面和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该病为高温高湿病害,靠风雨传播,7、8月份多雨季节,特别是遇冰雹或暴风雨后,极易引起大流行。

葡萄白腐病防治:

①田间水肥管理,增强树势,降低湿度。及时摘心、绑蔓和中耕除草。合理修剪,使通风透光并降低病原基数。

②提高结果部位,50厘米以下不留果穗,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 药剂防治:做好前期清园工作,消灭病残体,土壤中的病原菌。树上喷药。掌握在病菌侵染期( 萌芽展叶)和病害始发期前 ,尤其是暴风雨和雹灾后要及时喷药防治。可选喷品星6000-8000倍液、更胜1500-2000倍液,百倍2000-3000倍液。套袋果实还可喷施双管3000倍液。 波尔多液和铜制剂对白腐病几乎无效,生产上不见议使用。

4、葡萄炭疽病

症状:葡萄炭疽病又称晚腐病,主要引起花穗腐烂和果实成熟期果腐。果实初发病时,果面上发生水浸状淡褐色斑点或雪花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深褐色稍凹陷的病斑,其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并排列成同心轮纹状,在潮湿的情况下,小粒点涌出粉红色粘稠状物,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团。

发病特点:病菌主要在结果母枝和挂在架面的病残体上越冬。 借雨水或昆虫传播。 成熟期高温多雨常导致病害流行。

葡萄炭疽病防治:1、春季萌芽展叶期铲除越冬病菌。用品星8000-10000倍液全园喷雾。 2、幼果期以后 可选鲜朗2000-3000倍液,或优鲜1500~2000倍液,或更胜2000倍液,或百倍3000倍液,品星6000~8000倍液。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套袋葡萄还可喷双管3000倍液或扫描5000倍液。

5、葡萄灰霉病

症状:主要为害花序、幼果和成熟果实,也为害新梢、叶片、穗轴和果梗。先在花梗、幼果上产生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变暗褐色软腐,潮湿时病处长出一层鼠灰色的霉状物,干燥时失水萎缩,造成大量落花落果 。果实上浆后感病, 褐色凹陷病斑,扩展后整个果实腐烂, 果穗产生绒毛状鼠灰色霉层。新梢、叶片感病后,产生不规则的病斑,病部产生灰白色霉层。

发病特点:病菌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病菌从伤口侵入,该病有两个发病高峰。一、是在花穗幼果期,为害花穗,较为严重,落花后较轻。二、是在果实着色至成熟期, 主要为害果实,贮藏期烂果的主要病害也是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防治:开花前后以及幼果期、采收前,如果气温较低,雨水多,湿度大,发现灰霉病时。及时进行药剂防治:灰洒1000倍液,或灰别1000倍液,或瀚生品高(铲灰)800-1000倍液 。注意:喷头不要直对花穗

6、葡萄穗轴褐枯病

症状:葡萄穗轴褐枯病也叫轴枯病。穗轴、花梗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状病斑,扩展后渐渐变为深褐色、稍凹陷的病斑,湿度大时斑上可见褐色霉层。若小分枝穗轴发病,当病斑环绕1周时,其上面的花蕾或幼果也将萎缩、干枯、脱落。发生严重时,几乎全部花蕾或幼果落光。幼果受害,病斑呈黑褐色、圆形斑点,直径约0.2毫米,仅为害果皮,随果实增大,病斑结痂脱落,对生长影响不大。

发生特点:5月上中旬的低温、多雨有利于病菌的侵染、蔓延。病菌为害幼嫩的花穗、花蕾或穗轴、幼果。引起花蕾、幼果萎缩、干枯,造成大量落花落果。

药剂防治:可结合灰霉病的防治,于幼穗抽出至幼果期,及时喷洒更胜3000倍液,或百倍3000-5000倍液,或盖牌3000倍液防治。

7、葡萄白粉病

症状: 受病部位常常产生一层白色至灰白色的粉质霉层, 粉斑下面有黑褐色网状花纹。果实受害,停止生长,有时变畸形。 叶片受害,当粉斑蔓延到整个叶面时,叶面变褐、焦枯。新梢受害,表皮出现很多褐色网状花纹,有时枝蔓不易成熟。

发病特点:高温干旱或闷热多云天气易流行。栽植过密、氮肥过多,通风透光不良,均有利于发病。

药剂防治:①加强管理和清洁田园。② 展叶前结合清园喷铲除剂。生长期可喷 12.5%腈菌唑水乳剂1500-2000 倍液,或更胜2000-3000倍液,或百倍3000倍液,或盖牌25%戊唑醇2000倍液。

8、葡萄褐斑病

症状: 葡萄褐斑病又叫叶斑病、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根据病斑的大小和病原菌的不同而分为大褐斑病和小褐斑病两种。大褐斑,病斑近圆形,直径3~10毫米中心有深浅间隔的褐色环纹,有时外围有**晕圈。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及背面散生深褐色霉层。小褐斑,病斑褐色近圆形,直径2~3毫米,大小一致。后期于病斑背面产生深褐色霉状物。

发病特点: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造成早期落叶,高温高湿多雨季节易发病。

药剂防治:特别注重前期预防,当进入雨季后,如发现病斑,可用盖牌25%戊唑醇2000-3000倍液,百倍20%苯醚甲环唑2000-3000倍液,扫描50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下部叶片。

9、葡萄扇叶病

为害状葡萄扇叶病毒病() 防治措施:1、加强检疫 2、防土壤线虫 3、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销毁,土壤消毒,杀灭传毒线虫 4、同时用叶歌牌盐酸吗啉胍进行喷雾防治。放叶歌牌盐酸吗啉胍80克包装和20克包装

10、葡萄毛毡病

为害状:葡萄瘿螨又称葡萄锈壁虱或毛毡病。属于蜱螨目,瘿螨科。葡萄瘿螨主要为害叶片,最初在叶片背面产生苍白色不规则斑点,大小不等。随后叶片表面隆起,叶背凹陷,呈现白色绒毛毡,故称毛毡病。后期逐渐变为黄褐色至茶褐色,叶片皱缩凹凸不平。严重时,还可为害嫩梢、幼果。其上面也可产生绒毛物。 防治: 1.清除病原在生长季节发现病叶要及时摘除,集中深埋或烧毁。 2.药剂防治在早春萌芽前,喷50石硫合剂,或芽萌动时喷0.5~1.50石硫合剂,防治效果均较好。发芽后用药较发芽前用药效果更好。3.苗木消毒将苗木、插条用40℃温水浸5~7分钟后,再移入不敷出50℃温水浸5~7分钟,可杀死鳞片中的瘿螨。4.喷雾防治:质如金2%阿维菌素,阿加朗等1500-2000倍液。

11、葡萄酸腐病

葡萄酸腐病发病规律 酸腐病是真菌、细菌和醋蝇联合为害。严格讲,酸腐病不是真正的一次病害,应属于二次侵染病害。从国外有关资料上看,首先有伤口,从而成为真菌和细菌的存活和繁殖的初始因素,而后引诱醋蝇在伤口处产卵,醋蝇身体上有细菌存在,爬行、产卵的过程中传播细菌。醋蝇卵孵化、幼虫取食同时造成腐烂,之后醋蝇指数性增长,引起病害的流行。 引起酸腐病的真菌是酵母菌。空气中酵母菌普遍存在,并且它的存在被看作对环境非常有益,起重要作用。所以,发生酸腐病的病原之一的酵母菌的来源不是问题。引起酸腐病的另一病原菌是醋酸菌。酵母把糖转化为乙醇,醋酸细菌把乙醇氧化为乙酸;乙酸的气味引诱醋蝇,醋蝇、蛆在取食过程中接触细菌,在醋蝇和蛆的体内和体外都有细菌存在,从而成为传播病原细菌的罪魁祸首。 醋蝇是酸腐病的传病介体。传播途径包括:外部(表皮)传播,即爬行、产卵过程中传播病菌;由于繁殖速度快,醋蝇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能力非常强,一般1种农药连续施用1~2个月就会产生很强的抗药性。在我国,作为酸腐病介体醋蝇的种类及它们的生活史还不明确。 品种间的发病差异比较大,说明品种对病害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巨峰受害最为严重,其次为里扎马特、酿酒葡萄(如赤霞株),无核白(新疆)、白牛奶(张家口的怀来、涿鹿、宣化)等发生比较严重,红地球、龙眼、粉红亚都蜜等较抗病。不管品种如何,危害严重的果园,损失在30%~80%,甚至全军覆没。 品种的混合栽植,尤其是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混合种植,能增加酸腐病的发生。据作者观测和分析:酸腐病是成熟期病害,早熟品种的成熟和发病,为晚熟品种增加醋蝇基数和提高两种病原菌的菌势,从而导致晚熟品种酸腐病的大发生。

防治方法:

1.栽培措施:尽量避免在同一果园种植不同成熟期的品种;增加果园的通透性(合理密植、合理叶幕系数等);葡萄的成熟期不能(或尽量避免)灌溉;合理施用或不要施用激素类药物,避免果皮伤害和裂果;避免果穗过紧(施用果穗拉长技术);合理施用肥料,尤其避免过量施用氮肥等。 2. 化学防治措施成熟期的药剂防治是防治酸腐病的最为重要途径。根据法国的资料和我们近3年的农药筛选,施用80%必备和杀虫剂配合施用,是目前酸腐病的化学防治的唯一办法。自封穗期开始施用3次必备,10~15天1次,80%必备施用800倍液。杀虫剂应选择低毒、低残留、分解快的杀虫剂,这种杀虫剂要能与必备混合施用,并且1种杀虫剂只能施用1次。可以施用的杀虫剂有10%歼灭乳油(3000倍液)、40%辛硫磷(1000倍液)、80%或90%敌百虫1000倍液等。发现酸腐病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剪除病果粒,用80%必备800倍液+10%歼灭3000倍液+50%灭蝇胺水可溶性粉剂2500倍液涮病果穗。对于套袋葡萄,处理果穗后套新袋,而后,整体果园立即喷1次触杀性杀虫剂。即使这样,也很难保证酸腐病不再发展。发现烂穗或果粒有伤口后,最好是先用80%敌敌畏500倍液喷葡萄行间的地面,待醋蝇完全死掉后,马上剪除烂穗或有伤口的穗,用塑料袋或桶接着,收集后带出田外,越远越好,挖坑深埋。剪烂穗要及时并且彻底。12、葡萄日灼病 日灼病是在幼果生长期遇到强光照高温所致。当温度达到36℃,时间达到4-5个小时,或者39℃超过1.5 小时就会发生日灼病。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时间的日晒使果皮表面温度过高,表皮组织细胞膜透性增加,水分过度蒸腾,导致表皮坏死出现日灼症状。

气灼病的发生也是高温所致,根本原因是由于在夏季高温季节,特别是连阴天以后的暴晴天,叶片的蒸腾量很大,当根系由于土壤缺水而导致渗透压增高,当叶片的渗透压高于果实时,果实内的水分就会被子叶片夺走。另外,雨后骤晴,地面急剧产生热气流,也可以使得果实内部水分代谢失调,再加上高温引起的果实本身的蒸腾量增加,从而引发气灼病。

防治方法:

1、果穗附近要多留叶片,不要让果穗直接暴露在阳光直射下。 2、秋后深耕,增施有机肥 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 3、夏季高温季节要及时灌水,满足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4、果穗套袋,最好采用专用的防日灼套袋,不仅可以防治日灼,对其它病害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13、葡萄裂果

病的葡萄在接近采收时,果皮开裂,随即果粒腐烂。发病轻者,穗形不整齐,降低商品价值,严重者甚至绝收。

葡萄裂果病属于生理性病害,其原因是在果实生长后期土壤水分变化过大,久旱逢雨或大水漫灌,根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输送到果实内,使果实膨压骤增,果皮纵向裂开。葡萄裂果病与品种特性、栽培技术有关,具有裂果特性的品种,如果栽培技术得当可以防止裂果;而不易裂果的品种,栽培条件不适宜会易裂果。

防治葡萄裂果的方法如下:接近成熟期,要适当控制氮肥和水分,减缓果实增大速度;适时灌水,低洼地要及时排水,经常疏松土壤,做到排灌舒畅,防止土壤干湿变化过大;果穗紧凑的品种,要于花后摘心和花序上适当多留叶片摘心,要及时疏花、疏果粒;要有适宜的叶果比,要保证每公斤果有60片左右正常大小的叶片,并保护好叶片,切勿使叶片受损;要及时摘除病果,以免裂果流液感染其他果粒。14、葡萄虫害

葡萄二星叶蝉、红蜘蛛的防治农业防治:清除果园落叶、枯草杀灭越冬成虫,生长期及时清除杂草,架面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彻底清园,剥取老粗树皮并烧掉。化学防治:发芽前结合防治其它病害喷5波美石硫合剂消灭越冬成虫。第一代若虫发生期喷洒50%的敌敌畏8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4000-6000倍液、20%的灭杀菊酯2000倍液。生长期喷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20%螨死净乳油2000倍液、8%的阿维菌素乳油6000倍液、73%的克螨特乳油3000倍液。

葡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什么?

一、病虫害基本情况

1、霜霉病 通过调查发现这类病发生较轻,露地栽培的巨峰品种果穗发病率达到30%,可以选择内吸性药剂金科克、精甲霜灵、霜脲氰、烯酰吗啉、氟吗啉、霜霉威、乙磷铝、甲霜灵等。

2、炭疽病 已不是很严重,一般在套袋前用药剂控制,比如保培、苯醚甲环唑、溴菌清(有药害,尤其是欧亚种)、醚菌酯(翠贝)、嘧菌酯(阿米西达)、爱苗、咪酰胺(幼果期稍过量易产生药害)、甲托、多菌灵等。

3、白腐病 后期发生严重,重点抓花前花后防治。

4、穗轴褐枯 与灰霉病混合发生。

5、黑痘病 已不是很严重。

6、灰霉病 开花前后必须防治的病害,尤其是花前。

7、绿盲蝽 发芽后危害。

8、叶蝉 发生期间5-8月,必须防治。

二、防治措施

(一)发芽前

一般情况下,使用5度石硫合剂,于芽膨大时(吐绿期)使用。

1、修剪后用10%硫酸亚铁+1%租硫酸喷树干、架式;3月上旬用5度石硫合剂喷施树干,结果母枝;用25度石硫合剂每斤兑水4斤或30度石硫合剂每斤兑水1斤,要求主干喷滴水,结果母枝喷透,用药量每亩120-150斤,吐绿期用3度石硫合剂喷施。

2、如果雨水多,发芽前枝蔓湿润时间长,使用波尔多液1:0.5—0.7:100或80%必备300-500倍,喷洒时尽量均匀周到,枝蔓、架、田间杂物(桩、杂草)都要喷剂。

3、对病虫比较复杂的果园,使用80%必备300倍与机油(或柴油)乳剂200倍混合液,对于上年白腐病严重的果园,可在施用石硫合剂前7天左右,加用一次50%福美双600倍。

(二)发芽后至开花前

发芽后至开花前是病虫害防治的最严重时期之一,如果不能及时覆膜用药2-3次,一般使用2次农药,每8-10天使用一次。

1、2-3叶期,(1)用50%多菌灵600倍+辛硫磷1500倍+保倍硼2000倍喷施。(2)80%达备800倍+20%苯醚甲环唑4000倍+15%哒螨灵2000倍喷施。这个时期主要是杀菌剂+杀螨剂,有绿育蝽、叶甲、食叶性金龟子等。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比如16%辛硫磷氰戊菊酯1000倍或10%歼灭3000倍,有螨类可用15%哒螨灵2000倍。

2、花序分离期

花序分离期是开花前最重要的防治点,是各种病菌数量快速增长期,也是炭疽病、霜霉病、黑痘病、灰霜病等病害的防治适期,以保护性杀菌剂为主,杀灭病菌和压低菌量,花序分离期是斑衣蜡蝉的防治重点。

(1)这一时期较少雨水的年份,使用50%保倍福美双1500倍+21%保倍硼2000倍+2500倍三十烷醇。

(2)花序分离期距开花15天左右时间,开花前多雨年份,使用两次药剂,花序分离期使用一次,之后7天左右再使用一次。具体如下:①50%保倍福美双1500倍+40%嘧霉胺1000倍+21%保倍硼3000倍+2500倍三十烷醇。②70%甲托800倍+42%喷富露800倍+21%保倍硼3000倍。

3、始花期(开花3-5%左右)

(1)一般情况下,用50%烟酰胺(凯泽)2000倍+10%歼灭2500倍药剂的使用,以对付伤害花序、花梗、花的病虫发生,以50%烟酰胺2000倍主要对付灰霉病,并且兼对穗轴褐枯病、黑痘病、炭疽病 等有效,10%歼灭对花前的害虫。

(2)干旱年份,使用40%嘧霉胺800倍(或50%多霉威600倍)+10%歼灭2500倍液。

(3)春季雨水多(尤其是有利于霜霉病早发时)用50%烟酰胺2000倍+50%金科克4000倍+21%保倍硼3000倍。

(三)花期

1、花期不使用农药

2、遇到特殊情况,按照救灾措施使用药剂。

(四)谢花后至套袋

落花后,是炭疽病、白腐病的防治点,对于多雨或湿度大的地块,霜霉病、灰霉病也是防治点,干旱年份白粉病、红蜘蛛是防治点,一般在套袋前疏果,然后马上用药剂喷果穗,谢花后到套袋前的药剂防治如下:

1、40%嘧霉胺1000倍+42%喷富露+杀虫剂。

2、50%保倍2000倍+20%苯醚甲环唑2500倍。

3、50%保倍福美双1500倍+20%苯醚甲环唑2500倍。

如果早套袋(谢花后25-30天套袋)用1-2配方,晚套袋可用三次药。

套袋用农药:50%保倍2000倍+20%苯醚甲环唑2000倍+50%烟酰胺2000倍(或97%抑霉唑4000倍)+杀虫剂喷果穗。如果病害复杂的果园,使用50%保倍2000倍+20%果环唑2000倍+97%抑霉唑4000倍,炭疽病严重的果园20%苯醚甲环唑改用1500倍。

(五)套袋后

全园喷一次50%保倍福美双1500倍液,以后以铜制剂为主,如80%必备800倍液,30%铜王800倍液等,转色期喷42%霉露600倍+50%金科克4000倍。

(六)出现下列情况立即用药

1、出现烂花序。喷施70%甲托800倍+50%烟酰胺2000倍。

2、花期出现灰霉病和霜霉病为害花序,施用70%甲托800倍+50%烟酰胺2000倍+50%金科克3000倍。3、果实腐烂比较普遍时,摘袋,使用50%保倍2000倍+20%苯醚甲环唑2000倍+97%抑霉唑4000倍(或戴挫霉唑1200倍)喷果穗药干后换新袋套上。4、上年出现果穗干枯严重的地块,硬核期喷施30%过氧乙酸500倍+宝丽安800倍液。

葡萄毛毯病

毛毯病也叫毛毡病,发病初期叶背面发生灰白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密生白色绒毛,形似毛毯状。被害处因受刺激而深深凹陷,叶面凸起。发病严重时绒毛变为褐色或红褐色,叶片皱缩不平,焦枯脱落。毛毯病其实是葡萄潜叶壁虱寄生而引起的虫害。

(1)加强植物检疫,不得引入病苗。

(2)种苗消毒。先将插条放入30—40℃热水中浸5—7分钟,然后移至50℃热水中再浸5—7分钟,以杀死潜伏的壁虱。也可用杀螨剂浸条消毒。

(3)防寒前彻底清扫田间,将病叶集中烧毁。

(4)春季葡萄芽膨大时喷3—5°Be(波美度)石硫合剂。发生严重的葡萄园,发芽后再喷1—2次0.3—0.5°Be石硫合剂。6月上旬可喷一次1.8%齐螨素4000—5000倍或扫螨净2000倍液。

(5)葡萄下架后埋土前,喷一次3—5°Be石硫合剂。

葡萄黑痘病

黑痘病主要为害幼叶、嫩梢、花序、幼果、卷须等。幼叶发病时因叶脉停止生长,造成叶片皱缩、畸形。大叶受害时,发生疏密不等的**圆斑,以后中央变为灰色,外围紫褐色,病斑干枯形成穿孔。嫩梢、叶柄、果柄被害时,先发生紫褐色长椭圆形凹陷病斑,严重时病斑相连、病梢干枯。果粒受害后产生中央灰色、边缘紫红色的鸟眼状病斑,后停止生长,硬化或龟裂,味酸,失去食用价值。此病一般在春季发芽后10—15天发病;发病适宜温度为25—30℃。春夏多雨潮湿年份发病严重,应注意防治。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2)经常清除病叶、病枝、僵穗,落叶后清扫田园;以减少越冬病源。

(3)发芽前喷3—5°Be(波美度)石硫合剂,并加入200—300倍五氯酚钠;以控制越冬病菌。开花前、落花后、果实玉米粒大小时各喷一次1:0.7:200—240倍波尔多液,或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碧卡叶面肥1000—1200倍液。

葡萄霜霉病

霜霉病是葡萄晚期病害,叶片发病后产生淡**多角形斑点,以后逐步扩大变黄褐色,干枯脱落。在病斑发展过程中,叶背面发生一层灰白色的霜霉状物。嫩梢受害时表面有稀疏的白霉。受害严重时嫩梢枯焦。幼果受害时果面附一层白霜并萎缩,以后变褐色,多残留在植株上。霜霉病一般在七八月份发生,18—24℃最适发病。多雨、潮湿多雾天气发病重。

(1)落叶后剪除病枝,清除病残体并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病源。

(2)秋季埋土前喷3—5°Be(波美度)石硫合剂,以减少越冬病源。春季上架后、萌芽前再喷一次3—5°Be石硫合剂。

(3)河北省中南部从6月上旬开始喷第一次药,以后每隔15天喷一次,连喷3—4次。常用农药有1:0.6:180—240波尔多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葡萄白腐病

葡萄白腐病主要为害果穗和新梢,也为害叶片。果穗染病后,先在穗轴或果梗上出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蔓延到果粒,最后果梗变细,病果干缩成为僵果。叶上发病部位多在叶尖或边缘,开始发生水渍状病斑,后变成较大的近圆珠笔形褐色病斑,并有圆心轮纹。枝梢上多在伤口处发病,开始为水渍状,后发展成为长条形,严重时枝条死亡。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8—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1)加强管理,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剪除病枝,冬剪时剪除病枝,并将病果、病枝、落叶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病源。(2)发病前10天地面喷撒农药,每隔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可用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加水适量。每亩每次用粉剂量为1—2公斤。(3)从雨季前或发病前开始,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喷4—5次。可用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为防止农药被雨水冲刷,可加入粘着剂。

葡萄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新梢、果实、卷须等绿色部分。上述被害部位表面先产生灰白色斑点,上覆白粉,最后枯萎或脱落。白粉病适宜发病的温度为25—30℃。

(1)搞好整形修剪,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

(2)在发芽前喷3—5°Be(波美度)石硫合剂。开花前和落花后各喷M4—5大生600—800倍,50%多菌灵800—1000倍液,生长 中后期发病的可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3)埋土防寒前彻底清扫落叶,以减少越冬病源。

葡萄灰霉病

为害部位主要是花冠、小穗梗、花梗和果实。花穗梗被害时,稍振动即断裂。果实受害时易裂口,产生灰色霉状物,扩大蔓延,引起全果穗腐烂。

(1)初发病时,及时剪除病穗,以防扩散。

(2)花期喷2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杜邦克露或瑞毒霉600—800倍。

葡萄根瘤蚜

葡萄根瘤蚜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也是重要的检疫对象。葡萄根瘤蚜,以若虫在葡萄主根和侧根上越冬;第二年春季活动,取食后行孤雌生殖,即不需要交配就产卵,繁殖5—6代。葡萄根系受害后长出瘤状物,初鲜**,以后变褐色而腐烂。

(1)加强苗木检疫,禁止从疫区采购苗木。

(2)苗木和土壤消毒。将苗木或插条先浸入30—40℃水中5—7分钟,然后再浸入50—52℃热水中7分钟,可杀死大部分害虫。每平方米土壤注入二硫化碳36—72克,可杀死大部分根瘤蚜。

(3)药剂灌根。在已发生区可用2000—3000倍杀灭菊酯,氯氰菊酯,敌杀死等菊酯类药物在春、秋季灌根。

葡萄虎天牛

葡萄虎天牛以幼虫为害一年生结果母枝为主,多年生枝有时也受害。8月间成虫在枝蔓上产卵,幼虫蛀食新梢,有时一个结果母枝有数条幼虫,分段蛀食,被害枝蔓节部附近发黑易折断,甚至枯死。

(1)冬剪时清除受害枝蔓,集中烧毁。

(2)8月间成虫卵期连续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3次,卵虫快杀1500倍液,杀虫星1000—1500倍液,可杀死部分成虫并减少产卵量。

葡萄短须螨

葡萄上发生的红蜘蛛主要是短须螨,为害葡萄叶片、果梗、果穗等。叶片受害时呈现很多黑褐色斑点,严重时焦枯脱落。果穗受害时果梗、穗轴呈黑色,组织变脆,极易折断。果粒受害后果面呈现铁锈色,果皮表面粗糙,有时龟裂。葡萄短须螨一年发生6—7代,以雌成虫在老皮缝内、叶腋、松散的芽鳞绒毛内越冬,第二年4月中下旬开始出蛰为害。(1)葡萄出土上架后至发芽前喷3°Be(波美度)石硫合剂加0.3%洗衣粉防治。(2)生长季节根据发生为害情况连续喷药数次,可用白螨杀净2000倍液,红白绝杀2000倍,扫螨净2000倍液。各种农药应交替使用,以延缓其抗药性。

葡萄二星叶蝉

二星叶蝉又叫二点浮尘子,小猛虫等,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葡萄早期落叶,造成减产。成虫全身淡**,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葡萄园附近的石缝、杂草中越冬。翌年5月间随葡萄展叶在植株上产卵为害。(1)秋季彻底清除葡萄园落叶、杂草,压低越冬虫口基数。(2)生长期及时摘心、绑蔓、处理副梢,改善架面的通风透光条件,可减轻为害。成虫产卵期和若虫集中为害期;可喷布40%乐果乳剂20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剂1500倍液,吡虫啉3000—4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

葡萄透羽蛾

葡萄透羽蛾1年发生1代。幼虫在葡萄蔓内越冬,幼虫孵化后由新梢叶柄基部蛀入嫩茎内为害。幼虫在蛀入孔附近常堆有大量粪便,被害部分常膨大如瘤,以致叶片变黄,果实脱落。幼虫由7月开始为害,至10月即在粗蔓中越冬。防治方法(1)冬剪时发现被害膨大枝条应将其剪掉烧毁。(2)6、7月间羽化期间经常检查嫩枝,发现有枯萎或蛀孔及粪便时,可由孔注入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然后用粘土将虫孔封闭。也可喷抑杀尿2000倍液,乐斯本1000—1500倍液。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7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