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黄瓜的时候,如何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
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在黄瓜生产中,我们提倡起垄种植,而不是平畦种植。黄瓜起垄栽培有三个优点:一是起垄栽培有利于土壤耕层通风和黄瓜根系呼吸;其次,起垄种植可以增加土壤面积,增加土壤耕层昼夜温差,促进苗壮和花芽分化,抑制过度生长,促进壮苗;第三,起垄种植可以轻松控制浇水量,减少肥料浪费。当幼苗长到2-3片真叶,达到适宜的妙龄时,即可种植。种植前,先按120-140厘米的垄距划线,沿南北方向划线起垄,垄面做成高弓形,垄间形成V型槽,大小垄底部应基本水平。然后在田埂背上设置小行距40-50厘米,大行距80-90厘米,横跨田埂和沟渠,固定南北两端的点,沿沟渠浇水,小心取出嫁接的黄瓜幼苗,在沟渠中的水没有完全渗透的情况下,将幼苗块放入植物间距为30-35厘米的沟渠中,注意将幼苗块稍微向上取出,然后稍微种植。
根据品种特性确定种植密度黄瓜合理密植直接影响黄瓜产量的形成。黄瓜的合理叶面积指数为3-4。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受到田间种群结构、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的影响,生产指标远低于理论产量。在合理的叶面积指数范围内,栽培株数越多,产量越高。因此,黄瓜的合理密度必须由品种和栽培形式决定。一般来说,按照每亩3300-3500株的种植密度。黄瓜育种的发展方向是中小叶片,可以提高种植密度和产量。然而,许多菜农的施肥和管理方法不同,品种表现也不同。同一品种、不同地区、不同菜农的叶片大小差异很大。菜农应根据自己大棚的情况,参考品种的生长特点,合理调整种植密度。
科学殖民栽苗要严格筛选,病苗、弱苗、嫁接不合格苗要淘汰。播种时应轻栽。轻抽苗能明显减少黄瓜伤口,减少病害。黄瓜育苗常使用穴盘,播种和接苗时要注意。不要直接拿着茎干,应该轻轻捏一下穴盘的下部,取出幼苗。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茎上伤口的形成,还可以保护根系,减少断根,防止病菌感染,减少疾病。很多菜农有种植后马上倒水灌溉的习惯。大水量灌溉严重影响了地温的上升和根系再生的难度。冬季水分蒸发小,水分使土壤水分过多,空气减少,透气性长期变差,影响根系发育,甚至导致沤制。小浇水一般是隔行浇水,总量较少,约为普通浇水量的1/3-1/2。看看粪克拉的颗粒是大是小。如果它们很大,就意味着粪便分布不均匀。同时,粪肥用量不宜过大。
一旦在幼苗下面,当它发酵时,幼苗的根系燃烧,导致燃烧的根。幼苗一旦有其他疾病,就会生长缓慢或死亡。这是粪肥造成的,就是粪肥每年在往上走的过程中一定要很好的分解。黄瓜种植中如何科学合理地控制基肥的密度和用量黄瓜长势好,产量高施肥有时不能太高,施肥要尽可能合理化。因为基肥只施一次。并且尽可能的中长期缓释中微量元素,因为基肥要求这一阶段所有的肥料都要长期缓释。一般以羊粪为例,每亩5立方米的粪便就够了。就5立方米的粪肥施肥来说,80公斤的二胺就够了,那么60公斤的复合肥就够了,20-30公斤的中微量元素一般都是长效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0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