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有什么名茶
1、大佛龙井。说到杭州的龙井茶,其实不仅有西湖龙井,还有一种茶叫做大佛龙井。同样属于龙井茶,不同的是西湖龙井产于杭州西湖,大佛龙井产于新昌县。大佛龙井的产区位于海拔400米以上,多次获得省内大奖和全国性大奖,也属于龙井茶中的极品茶。
2、开化龙顶。龙顶和龙井在名字上读着有些相近,但是确实两个不同的茶叶。开化龙顶产于钱塘江源头的开化县,属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园,开化龙顶很早就被评选为中国名茶,开化龙顶色绿汤香,冲泡后芽叶各个树立杯中,有“杯中森林”的美誉。
3、安吉白茶。安吉白茶产于浙江省西北方的天目山山麓,生态环境优越。最早从高山上发现的一株千年老茶树,是自然变异的结果,茶叶呈玉白色,后来经过培育后成为“白叶一号”品种。经过加工制成的茶树属于绿茶类,茶叶挺直扁平,白毫显露,冲泡后甘而生津,芽叶成朵。
4、余杭径山茶。径山茶又称径山毛峰,产于浙江余杭县西北方的径山,由于境内山高多雾,对茶树的生长多有好处,茶叶质量尤佳。径山茶不仅色泽翠绿、滋味鲜嫩,在茶的品味上堪称一流,在文化底蕴上更是浓厚非常,从唐至宋,在传至日本,茶文化皆十分浓厚,被称为“茶圣著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
浙江绿茶有哪些品种
饮茶是中国由来已久的传统,随着历史的发展茶更是融合到我们生活中在待客,传统婚俗等等。 浙江文化 里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西湖龙井更是成为中国绿茶的代表,茶在浙江的影响已经超过了茶本身,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
浙江茶文化
浙江地处亚热带中部,东临东海,南靠武夷山,西邻皖赣,北接苏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省地形复杂,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多丘陵缓坡,土壤为酸性红黄壤。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型,冬季干燥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强烈,年平均温度为15~18摄氏度,日照1800~2100小时,平均降雨为1100~1900mm,适宜茶树种植成长。
茶叶在浙江栽植最早是三国时期,葛玄先后创建了浙江天台上上首批道观,由于道教视茶为养生之“仙药”,葛玄亦钟情于茶相继在天台山主峰华顶和临海竹山开辟了“葛仙茶圃”。
据陆羽《茶经》记载唐时浙江茶区分为浙东浙西,浙西有湖州的长兴县、安吉、武康,杭州的临安、于潜、钱塘,睦州的桐庐。浙东有越州的余姚,明州(宁波)的贸县,婺州(金华)的东阳,台州的始丰(天台)等。除了以上几个地区,另外据有关文献记载,还有温州地区的永嘉。
在唐宋时期,浙江的名茶都是产在一些名山之中。浙江名茶与浙江名山秀水之间的关系。如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的浙江龙井茶,普陀山上的佛茶,天台山素有“佛国仙山”之称,天台山上主峰华顶峰出产华顶云舞茶,天下奇秀的的雁荡山“白云茶”等等都是与名山大川相伴的。
随着优秀水质的发现,以及茶种植、制茶技术的提高,人们饮茶成风,这使浙江茶区在唐宋时期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也随之增加,茶叶的销售也很畅通。如唐时期,浙江的湖州成为当时茶叶市场主要集散地。到了宋代发展到了星罗棋布的状况。茶叶的繁荣又推动了浙江饮茶风俗及茶文化的发展。
从宋代开始,茶又成为婚礼宴客的必须品,据《冬京梦华录》、《梦梁录》等书中的记载,士族商贾家庭在操办婚礼时候广宴宾客,其中必须备茶,古人在结婚大喜之日烹茗待客人,宾主双方既品尝到甘美鲜爽的茶味又可共叙友情,互相勉励祝福,更加增添了婚礼喜庆、祥和的气氛。
龙井茶文化是浙江茶文化的骄傲,西湖龙井茶成了中国绿茶的代表,浙江各地以生产龙井茶为时尚,各地茶叶生产亦以龙井茶为目标,至今龙井茶的生产工艺已传播至越南等国家。西湖龙井茶成为中国绿茶中最有特色的茶品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龙井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影响力远远超越了名茶本身的物质层面,它成了中国茶的代名词。
龙井茶在中国茶的至尊地位的形成,是浙江杭州茶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其所产生的辐射力已超越茶本身,各地来杭州观光旅游者,以到龙井问茶、虎跑品泉为幸,以到茶区观光,欣赏采茶、制茶、茶艺过程为风雅,西湖龙井茶文化已成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成分。
浙江绿茶有大佛龙井、开化龙顶、安吉白茶、武阳春雨、西湖龙井、金奖惠明茶、松阳银猴、望海茶、绿剑茶、径山茶等。
西湖龙井茶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古称龙井茶,是西子湖畔一棵灿烂的明珠,它孕育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间,凝西湖山水之精华,聚中华茶人之智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是中国名茶之瑰宝。"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为之吟咏。
安吉白茶产于黄浦江源头的浙西北天目山山麓。生态环境优越,品质特异,成茶外形细紧,形如凤羽。色如玉霜,光亮油润,清高馥郁,滋味清爽甘醇,汤色鹅黄,清澈明亮,叶底自然张开,叶肉玉白,叶脉翠绿,氨基酸含量高达百分之5-10.6,高于普通绿茶2倍以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1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