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技巧组合
1、在种植前要选择优良的水稻种子,根据当地天气变化及土壤情况等选择能够良好适应的纯种饱满种子。然后将其浸种消毒,消毒的时候要注意不可伤到种籽,可使用强氯精等消毒剂,既能有效消毒,又不会对种子造成伤害。浸种后将其捞出来然后用湿网纱包裹催芽,将温度控制在31度左右,温度增加时要注意翻堆,当大部分种子露白后将温度降低到25度左右。在催芽的时候要注意温度变化,将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催芽后在阴凉晾好后适时播种育苗。
2、在我国农村常见的水稻育苗方法是秧盘育苗,配制好秧盘中的营养土壤,施足基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复合肥,将其与土壤搅拌均匀。当温度在7度以上的时候适时播种,播种后覆盖细土,提高土壤温度,保证种子可正常发芽及发芽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出苗后要做好幼苗管理工作,优质稻苗是保证水稻成功种植的关键,当幼苗长到8厘米左右的时候便可开始移栽插秧了。
3、水稻对水分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要保证稻田中有一定的水位。并且要根据水稻的生长及土壤的含水量适当浇水,例如在幼穗期及抽穗开花期是需水量较大的时候,这两个时期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及时浇水。水稻的施肥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水稻分蘖期是水稻需肥量较大的第一个时期,因此要进行第一次追肥。充足的营养可以促进稻苗的生长,保证结穗的米质饱满度,提高产量,中后期再根据土壤及水稻生长情况适当追肥。
4、在移栽后一般都会有空栽的现象,因此我们在插秧后还要做好查苗工作,如果发现有空穴,要及时补上优质的稻苗,保证种植密度及基本稻苗数量。并且在移栽前后可适当喷施封田剂,抑制稻田内杂草种子的发芽。在移栽后也要做好除草工作,防止杂草抢夺稻苗的生长营养。除草的同时还要做好防虫工作,水稻的虫害是比较严重的,常见的有潜叶蝇,可适当喷洒杀虫剂进行防治,注意用量,防止对水稻产生危害。
水管理技术
1、三洗:一是pH值超8.5的地块,耙地时应洗碱,洗碱时水层必须没过垡块,泡2-3天后排水。二是水混时应洗碱,在分蘖时水混成米汤状,往往造成缓苗慢、死苗、“脱裤”。三是高温时应洗碱,6月中下旬水温达22℃以上,易发生红叶、红斑(赤枯病),一定要洗,配合喷施叶肥。盐碱重的可以把酸化草碳装入丝袋,放新水时放在渠道或水口处,改善本田酸碱状况,效果较好。
2、三护:①护苗水,移栽时,保持寸水,栽后适当加深到苗高的一半左右,利于保温、快速分蘖;分蘖期遇15℃以下温度,适当加深水层,护苗。②护叶水,插秧后如果遇到连续几天35℃以上的高温时,稻田的表面水温也随之升高,此时与水面平齐正在生长的里叶很容易出现烫伤、细胞死亡,这个叶片出来时,叶烫伤部分失去叶绿素,变成**,严重时烫伤以上部分的叶,因不能吸收养分和水干枯死亡,出现叶烫伤的特点是经高温几天后出的新叶横断面出现**,但不传染。氮肥多或高温前2-3天追施氮肥的地块更严重。遇此情况应及时换新水减温或排水护叶。③护胎水,在孕穗时不能断水(6月末至7月中旬,倒数第四叶至第二叶)而且遇平均17℃以下低温,把水层加深至10—15厘米,深水护胎。
3、轻晒:盐碱轻的地块(或有青苔)、发生赤枯病的地块,在6月末可以轻晒,在夜晚或阴天晾田更好。稍裂后灌跑马水,或者大水后4-6小时左右排出,然后再建立水层。
4、收获撤水:收获前一周左右撤水,防止冷风和碱害。收获时间一般在9月25日—10月5日,过早过晚收割,都易引起裂纹、爆腰、变色等,影响品质;一是看完熟率,达到95%以上小枝梗(穗轴)变黄即可。二看水分,籽粒含水量在18—22%收割,利于减少碎米率,也便于机械收获。三看复晒时间(即割后晾晒时间),不能太长,正常天气一周即可脱粒。
施肥
(一)、施肥原理
1、水稻需肥规律
①不同时期吸收量:水稻氮素营养临界期(是需要营养关键时期,量不一定多)是分蘖期、营养最大效率期(吸收最多时期)是分蘖末到穗分化期,约占总量的65%;水稻磷素营养临界期是苗期、营养最大效率期(吸收最多时期)是从分蘖到成熟,约占总量的85%,基本是一生较平衡;水稻钾素营养临界期是孕穗期、营养最大效率期是分蘖到抽穗,约占总量的95%。
②总体吸收量:理论上水稻每一百公斤籽粒需从土壤中大约吸取氮2公斤、磷1公斤、钾2.5公斤,粳稻对钾需求略少一些。氮、磷、钾的配比因产量不同而不同:公顷产量在6000—7000公斤左右时,氮、磷、钾的施肥比例为3:2:2;公顷产量在9000公斤以上时氮、磷、钾施肥比例为3:2:4.5。各种肥料的配合作用也是提高肥效的重要手段,这也是施肥的一个重要原理。盐碱越重,肥越该多下,特别是磷和钾肥,如果生产优质米要注重镁肥和其他微肥的使用。
2、本田用肥量
整个本田期用肥量约为:纯氮180公斤(折合尿素350公斤)、纯磷100公斤(折合二铵200公斤)、纯钾75公斤(折合硫酸钾150公斤左右)、硫酸锌20公斤、硅肥200公斤左右。下一年适当减少磷、钾肥用量。保水期不要用硝态氮,流失多且对水源有污染。
对于吉粳88等超级稻用肥量,氮肥应该比普通品种多1/5左右,否则达不到超级稻高产的目的。
特别提示:水稻也是喜硅作物,对硅的需求量超过对氮、磷、钾的需求量。硅肥对水稻具有:1、促进植株的表皮组织硅质化,增强对病害(尤其是稻瘟病)的机械抵抗力。如硅供应不足,则组织软弱,同时可溶性氮和糖类相对增加,使病原菌易于繁殖。2、由于硅在植株表皮组织内沉淀,增加其机械强度,使稻叶呈直立型,角度小,弯曲度也小,减少叶片间互相遮阳,提高了群体的光合效率。3、硅能增加水稻根部对环境中低价铁、锰的氧化能力,促进根系生长,改善根的呼吸作用,促进植株中磷素营养的转化。白浆土、草甸土、草甸黑土及老稻田都属缺硅性土壤,施用硅肥有很好的增产效果。目前,主要是利用含有钙、镁、锌的硅酸盐作为硅肥,做基肥与其他肥料同时施入,每公顷用量为有效硅15千克。
(二)、大田施肥
1、底肥的使用量一般为每公顷粪肥20-30方或商品有机肥300公斤、二铵150—200公斤(全部磷肥)、尿素75—100公斤(约占整个生育期总氮的30%)、硫酸钾50—100公斤(总钾肥一半)、硫酸锌20—30公斤、硅肥200公斤(使用合格的三元复合肥最好,能相互促进吸收,按氮磷钾配比施入,不够的用二铵、硫酸钾等配合)。
2、分蘖肥:施用分蘖肥可以起到促进水稻增蘖、增花的双重作用。为使追肥在分蘖期见到肥效,必须在移栽返青后立即施用,过晚施用,虽有保蘖作用,但易增加无效分蘖。分蘖肥以氮肥为主,最好是施用硫酸铵加黑壮肥(黑肥),次之是硫铵和尿素混合施。施肥量一般为施氮总量的30%左右,每公顷折合尿素100—150公斤。施用方法最好间隔一周左右分两次施入:先多一点,施用计划量的70%,促进早生快发;过几天再用剩余的30%对长势差的地方找零,调解弱势苗,哪弱追哪,也习惯称为补肥(站在田外观看水稻长势长相,对发黄、株矮的地方进行补施,一般在6月15日左右)。
3、穗肥:在出穗前25—30天左右施入(约7月5—10日),水稻施用穗肥的目的,主要是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颖花数,为抽穗和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打好基础。每公顷施尿素100—150公斤,硫酸钾50公斤,根据水稻长势,以巧施为主(一般地每平方米要保证有400-450穗,预计在6月25日前后茎数达不到要求的,应该早施,如果已达到预计茎数的1.1倍,可晚至7月15日左右施入),视情况间隔7-10天分两次施入:先施用计划量的60%,再用剩余的侧重施于长势差的地方,调解弱势苗。原则是:一看拨节黄,等叶色褪淡后再施;二看底叶是否枯黄,黄则根系受损,先撤水晒田壮根再施肥(约出穗前20天左右);三看有无病害,要先治病后施肥。
4、粒肥:只有能安全出穗的(一般是8月10日前)才可追,施粒肥可以增加蛋白质,但过多则会造成贪青、粒重下降,在7月末8月初每公顷施尿素30公斤(主张用叶面肥代替—破口、始穗、齐穗各一次,而且肥效快、促早熟、效果显著、不易贪青,可以适当加入一定量的米醋和防治稻瘟病药一起施用)。群体大的、易感病、受光不好的不能追肥;叶色淡、下叶枯黄、上叶有干尖、有早衰现象的,抽穗早、密度小、株型开张的可以追,哪黄哪追。
追肥方法:每次追肥前要把陈水放出(中午温度高可以促进盐溶解,下午3—4点排水),趁夜晚或阴天适当晾晾田,再撒入肥料,随后灌水(持续保水5-7天为宜,对于不保水地块肥量要以少而勤为宜),以水带肥,达到根系。如果结合中耕、挠秧效果更好,即可增加肥效又可以放除土壤内臭气、冷气、毒气。
以上施肥、水管理是我们吉林盐碱地常用的方法,日期是以常年经验为主,实际施用日期应以土壤情况、天气和苗情为准。
声明:以上是已发的论文,不是网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4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