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土壤地质环境正效益评价
一、富硒效益
1.微量元素硒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分为常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人体对微量营养素的需要量是每天以毫克或微克计量的,虽然量微,却是保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不可少的。硒就是微量营养素之一。20世纪50年代法国科学家施瓦茨(Schwarz)最早发现硒对肝脏有保护作用;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卫生组织肯定硒的功效,宣布硒是动物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发现克山病区缺硒,硒可以治疗和预防克山病。这些都证明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土壤是自然历史发展的结果,农业土壤则是自然与人类活动的综合产物。从地学角度分析,富硒土壤是在特定的地质背景条件下发育的,具有专属性生态地球化学特征及生产力价值的特殊资源。
2.富硒土壤资源评价
在浙北、浙东、浙中3个调查区内,圈定富硒土壤资源29处,面积达7654km2,其中,Ⅰ级区5处,面积2166km2(占28.3%),Ⅱ级区15处,面积3344km2(占43.7%),Ⅲ级区9处,面积2144km2(占28.0%)。
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浙江省富硒土壤资源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1)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丘陵山地区。
(2)富硒土壤的分布与地质背景关系密切,在浙江东部地区主要与中生代的中酸性火山岩有关,而在浙江中部则主要与古生代的沉积岩有关。
(3)面积较大的富硒区,多是由一些局部的高硒区组成,即在同一地质背景条件下,土壤富硒程度并不完全相同,这一现象说明,富硒土壤的形成不仅受地质背景的控制,同时还可能与该区土壤的理化性状、地形地貌特点、小气候特点有关。
对农产品含硒量分析检验,发现海宁、诸暨的水稻,金华的葡萄,衢州、开化的茶叶,慈溪的茶叶、西兰花,龙游的志棠白莲,瑞安的马蹄笋、天目山竹笋以及部分蔬菜、果品等农产品,在不添加外源硒的情况下,硒含量已达到标注富硒农产品的要求。
3.富硒效益计算
以富硒水稻、富硒茶叶、富硒蔬菜和富硒水果为例,计算浙江省富硒农产品的富硒效益。
20世纪80年代,浙江省水稻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0%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后,浙江省开始种植业结构调整,水稻播种面积出现了持续下滑。进入21世纪后,浙江率先进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水稻种植面积继续大幅下滑,初步假设富硒水稻的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0%。根据浙江省粮油产业区划(表4-3-1),确定浙江省富硒粮油开发区面积为808km2,因此可确定浙江省富硒水稻的种植面积为808×1500×0.6=727200亩。
表4-3-1 浙江省粮油产业区划
据调查,普通水稻的亩产量为446kg/亩,富硒水稻亩产比普通水稻普遍增加了100多千克,因此确定富硒水稻亩产量为546kg/亩;普通水稻收购单价为1.48元/kg,富硒土地生产的粮食蔬菜价格比一般的可高出一倍,甚至更高,因此确定富硒水稻的收购单价为2.96元/kg;因此富硒水稻的富硒效益为:727200×446×(2.96-1.48)+727200×100×2.96=6.95亿元。
根据浙江省富硒茶开发区划(表4-3-2)确定富硒茶叶的种植面积为2753km2×1500=4129500亩;据调查富硒茶叶的亩产量为40kg/亩,根据浙江省农村统计年鉴(2004年)资料,2003年24个重点产茶县市的茶园面积达到142815hm2,产量132676t,可以确定普通茶叶的亩产量为61.9kg/亩(由于茶叶品种繁多,因此这里的亩产量和单价均取得的平均值);普通茶叶的平均收购价格为5.8元/kg,富硒茶叶的平均收购价格为80元/kg;因此富硒茶叶的富硒效益为:4129500×(40×80-61.9×5.8)=117.32亿元。
根据浙江省富硒蔬菜产业区划(表4-3-3)确定富硒蔬菜的种植面积为1090km2×1500=1635000亩;据调查普通蔬菜的亩产量为6.5t,假设富硒蔬菜的亩产量也为6.5t/亩;根据(表4-3-4)确定普通蔬菜的平均价格为2元/kg,则富硒蔬菜的平均价格为4元/kg(类比水稻与富硒水稻的价格);最后得出富硒蔬菜的富硒效益为1635000×6.5×1000×(4-2)=212.55亿元。
表4-3-2 浙江省富硒茶开发区划
表4-3-3 浙江省富硒蔬菜产业区划
表4-3-4 浙江省蔬菜收购价格一览表
浙江省是全国水果生产的重要产区,主要品种柑橘、杨梅、枇杷、葡萄等,其中不少是我国特有的资源。迄今全省水果种植面积360余万亩,产量296万t,产值达到35亿元。普通水果的平均亩产量为822kg/亩,假定富硒水果的平均亩产量也为822kg/亩;根据浙江省富硒果品产业区划(表4-3-5),确定富硒水果的种植面积为1081km2×1500=1621500亩;根据(表4-3-6)可得普通水果平均单价为4.3元/kg,则富硒水果的平均单价为8.6元/kg(类比水稻与富硒水稻的价格);因此得到富硒水果的富硒效益为:1621500×822×(8.6-4.3)=57.3亿元。
表4-3-5 浙江省富硒果品产业区划
续表
表4-3-6 浙江省水果单价一览表
综上,浙江省因种植富硒水稻、富硒茶叶、富硒蔬菜和富硒水果,可增加394.12亿元的经济效益。
二、平衡施肥效益
土壤酸化、土壤污染等各种环境地质问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或造成土壤养分元素的缺失与不均衡,加上农民缺乏科学意识,盲目施肥,加剧了土壤地质条件的恶化,造成农作物产量、质量的降低,同时增加农业成本,污染环境。
依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平衡用肥理念,多年来浙江省农业部门在一些局部地区进行的微肥施用试点,既降低生产成本,又获得了良好的增产、提优的效果,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同时减少因过度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
表4-3-7 浙江省重点农业区土壤补肥区划一览表
续表
根据杭嘉湖平原农业生产可增经济效益预测表(表4-3-8),可得杭嘉湖由于平衡施肥水稻增加的产值为5.391亿元;油菜增加的产值为0.318亿元。其中耕地面积按土地面积的70%计,水稻产量基数为800kg/亩,油菜产量数以100kg/亩计。
表4-3-8 杭嘉湖平原农业生产可增经济效益预测表
注:增加产值稻谷以0.70元/kg计,油菜籽以1.00元/kg计;增加产值减施量:①以原P素施肥用量25kg/亩减施50%计,减施面积为864km2;②以原K素施用量7kg/亩减施50%计,减施面积384864km2,节支是以P肥0.40元/kg,K肥1.00元/kg计。
以上为1994年进行的测算,当时测算价格为稻谷为0.70元/kg,油菜籽为1.0元/kg。至2006年,价格有了较大的变化。以下为2006年2~11月稻谷价格走势(图4-3-1),10月28日~11月3日南方产区晚稻收购工作已经开始,常规中晚稻收购价在1460~1500元/t之间。即稻谷为1.46~1.5元/kg,2006浙江省油菜籽收购价格为2.0~2.4元/kg。由此可见,由1994年~2006年价格基本上涨了1倍多。
图4-3-1 全国稻谷平均价格走势图
2006年杭嘉湖平原增加的效益约为:水稻增产10%,可以增加产值10.782亿元;油菜增产10%,可以增加产值0.636亿元。
以上仅计算了杭嘉湖平原2006年当年的效益,实际上浙江省主要的农业区除了杭嘉湖平原以外,还包括温黄平原和金衢盆地两个区域。假设以上三地农业种植结构以及农业地质调查区划工作所带来的效果相似,运用经济综合分析中的“比例法”计算其他两地2006年增加的效益,比例系数采用区域面积比:杭嘉湖平原面积:温黄平原面积:金衢盆地面积=7312km2:3264km2:5928km2=1:0.446:0.811。则2006年温黄平原增加的效益约为:水稻增产增加产值4.809亿元,油菜增产增加产值0.284亿元;金衢盆地增加的效益约为:水稻增产增加产值8.744亿元,油菜增产增加产值0.516亿元。
综上所述,浙江省整个地区由于平衡施肥带来的经济效益为25.771亿元。
三、节肥效益
目前农田施肥中特别注意N,P,K肥的投入,而忽略了土壤的实际需要。如果在土壤P,K元素含量丰富或极丰富的地区,减少其肥料投入数量,也可达到降低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减少因过度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
根据表4-3-5至4-3-8可得1994年杭嘉湖平原减施P肥节支0.0454亿元,减施N肥节支0.0141亿元,合计5.7685亿元。至2006年由于价格基本上涨了一倍,因此2006年杭嘉湖平原减施P肥节支0.0908亿元,减施N肥节支0.0282亿元。
浙江省主要的农业区除了杭嘉湖平原以外,还包括温黄平原和金衢盆地两个区域,假设以上三地农业种植结构以及农业地质调查区划工作所带来的效果相似,可运用经济综合分析中的“比例法”计算,其他两地2006年因节肥料而增加的效益(采用区域面积比)。2006年温黄平原减施P肥节支0.0405亿元,减施N肥节支0.0126亿元;金衢盆地减施P肥节支0.0736亿元,减施N肥节支0.0229亿元。
综上所述,浙江省整个地区由于节肥带来的经济效益为0.2686亿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5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