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小麦如何追肥最好?什么时候施肥最合适?

小麦如何追肥最好?什么时候施肥最合适?小麦种植依据地域气温有春小麦和冬小麦之分,主要分界线为长城,长城以北为春小麦种植区,这些地区气温普遍较低,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为冬小麦种植区域,它又分为北方冬小麦种植主产区和南方冬小麦种植区。北方冬小麦种植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各省;南方冬小麦种植区主要是稻麦轮作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北各省。无论是北方冬小麦还是南方冬小麦,一般都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施肥管理大同小异。

小麦如何追肥最好?什么时候施肥最合适?

冬小麦生长发育期长达八个月之久,一生中要经历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孕穗、灌浆和成熟各个时期。在不同的生育期,对氮磷钾三种主要元素的吸收的数量和比例有所不同,这就要求科学合理施肥。根据生产实践可知,小麦越冬前对养分需求不多,以氮肥为主,约占总养分的10%~14%,磷钾需求不足10%。越冬后,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和小麦有效株数的增多,对养分的吸收量迅速增加,直到抽穗扬花才缓慢减少,尤其是对磷钾的吸收在开花后几乎停止。从拔节到扬花期是冬小麦吸收养分的高峰期,占全生育期总养分:氮55%,磷80%,钾90%;而扬花到成熟还需要28%的氮和少量的磷,基本不需要钾。

每生产100公斤小麦籽粒,约需氮3.1公斤,磷1.1公斤,钾3.2公斤,三者的比例约为2.8:1:3.1,对于高产田来说,小麦的养分主要来自土壤中的氮肥。因此,要实现高产小麦,除了有足够高的土壤肥力,适当增加氮磷钾的吸收量是获得冬小麦高产的关键。从以上两组数据就可以确定因土壤肥力和想要达到的目标产量及所需要的肥料用量,具体施肥方法是,有机肥和所有的磷钾肥及40%~50%的氮肥可作为基肥;其余的氮肥在开年后分两次作为追肥施入田间。第一次是冬小麦返青拔节期结合浇水时施入总量的30%~40%,第二次是抽穗扬花期追施余下的10%~20%氮肥。

复种,是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播种和收获两次以上的耕作方法;复种可以充分利用单位面积的土地,提高农田的产量。

我国最早实行复种轮作是在战国时期。当时,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部分地区改变了一年一熟制。把冬麦和一些春种或夏种的作物搭配起来,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在一年或几年之内,增加种植和收获的次数。《管子·治国》说:当时“嵩山(今河南登封)之东,河(黄河)汝(汝水)之间”,已经能够“四种而五获”(四年五熟)。《荀子·富国》说:当时黄河流域有的地方,可以“一岁而再获之”(一年两熟)。

复种轮作的耕作技术,在后世的农业生产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汉代的《异物志》说,南方有“一岁再种”的双季稻。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玄注释《周礼》时提到,在他生活的那个时期,已经流行“禾下麦”(粟收获后种麦)和“麦下种禾豆”的耕作方式。北魏的《齐民要术》对复种轮作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刻。书中总结了一套轮作法,并对不同的轮作方式进行了比较,还特别强调了以豆保谷、养地和用地相结合的豆类谷类作物轮作制。复种轮作的推广,对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欧洲,直到18世纪30年代,才在英国出现轮作制。

复种

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连续种植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耕地复种程度用复种(种植)指数表示。

至1990年中国复种指数已达150.5%,长江以南各省平均在200%以上。中国复种的主要类型有:作物生长一熟有余,两熟不足地区为两茬套作;华北地区旱地多为小麦-玉米两熟或春玉米-小麦-粟两年三熟;江淮地区为麦-稻或麦、棉套作两熟;长江以南和台湾,为麦(或油菜)-稻和早稻-晚稻两熟、麦(或油菜、绿肥)-稻-稻三熟;旱地为大(小)麦(或蚕豆、豌豆)-玉米(大豆、甘薯)两熟,部分麦、玉米、甘薯套作三熟。热量条件是复种的主要限制因子。无霜期>180天、≥10℃积温在3600℃以上地区,可以小麦与玉米套作一年两熟;无霜期>230天、≥10℃积温在5000℃以上地区,可以种双季和实行稻田三熟。复种能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

稻麦复种制就是以稻,麦两种粮食作物轮种的复种方式.每年六月份种水稻,十一月份水稻收获后,翻耕播种三麦,越冬至来年五月收获,麦茬翻耕灌溉后再种水稻,一年两熟,在长江下游苏锡常地区,目前全年粮食亩产量稳定在八百公斤以上,最高可达一千公斤.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7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