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
1. 保护鸟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保护鸟类最根本、最重要的措施。
秃鼻乌鸦是北京地区的常见鸟,1956年11月中旬在女三中院内,有2千多只栖息。1961年11月8日~12月7日平均每小时见到234只秃鼻乌鸦,一棵树上聚集百只以上,归宿时排粪如雨,倾刻间复满地表。1973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普查秃鼻乌鸦时仅见40余只。90年代以后在城区基本见不到秃鼻乌鸦了。这是因为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和市民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的结果。
2. 就地保护与易地保护,以就地保护为主。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有效措施。陕西洋县对朱鹮的就地保护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1981年发现时的7只,到现在自然种群已经增长到数百只。
野生鸟类在人工驯养繁殖,易地保护情况下,繁殖大量个体,然后放归自然环境,使濒临灭绝的物种恢复种群数量。但很难成功,如美国曾试图人工饲养繁殖旅鸽,没能成功,最后还是灭绝了;日本的朱鹮在野外只剩4只的情况下,捕捉起来,也试图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恢复种群,也告失败。所以,我们要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鸟类,应该就地保护,恢复和改善原栖息地的环境,再加强其他保护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原有的鸟类,使它们延缓灭绝的时间。
3. 对鸟类的救助
一般情况下在自然界遇到伤病的普通的鸟,如果不是特别珍稀、国家重点保护的鸟,就不要管它。因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都会有生老病死,而且,生物间有复杂的食物网,每个个体都要进入自然循环中去。弱势个体最终会被自然淘汰,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和营养。
1999年冬天,北京在潮白河畔成功地救助了4只濒危物种东方白鹳。那是因为当时当地的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使东方白鹳失去了迁徙时机,又缺少食物的情况下,人为投喂食物。用1个多月时间使它们恢复体质,顺利返回北方的繁殖地。
4. 提高保护鸟类的意识,加强保护措施是保护鸟类的重要保障。
加强保护环境意识,积极参与绿化、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的活动,不捕捉野鸟,不吃包括野鸟在内的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自觉遵守国家有关保护环境、水、森林、野生动物的各种法律和规章制度。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包括鸟类在内的一切生命,是高度文明的表现,让我们从自我做起共创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文明奥运。
首先,鸟类在保护森林、防治虫害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许多山鸟往往以虫为食,这对森林树木来说无疑是件好事,为此啄木鸟也得到了“森林医生“的美名。70年代常熟虞山-度闹虫灾,松毛虫糟蹋了山上的每一棵松树、使半入城的青山成了荒山,人们用尽了各种方法治理松毛虫(包括人工治虫,喷洒农药等办法)都无济于事,于是生物专家想到了松毛虫的天敌--灰喜鹊,提出了以鸟治虫的方案,几天后山里来了一群特殊“客人“,这是群专门用来对付松毛虫的鸟,果然一段时间后一部分区域松毛虫明显减少,松枝也能看到新叶子了。从这件事后,谁能小看这些灰喜鹊呢,谁能不把鸟儿当朋友了呢?
第二,只有为鸟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鸟儿才能“安居乐业“。在中华网上,有这样的一则消息;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泊江海子,是世界级珍--遗鸥的天堂。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所以才能留住遗鸥。再说我们常熟有一尚湖风景区和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同属太湖风景区,一万八千亩水域和十里青山山水相映,尚湖的水质洁净,是我市唯一的二级水源。湖边大面积的绿化、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宜人的气候造就了舒适的生存环境。因此在钓鱼渚和荷香洲两个公园近两年栽种的池杉林成了鸟的天堂。同学们发现了大量的夜鹭并作了长期的观察,发现原本是冬候鸟的夜鹭竟会一年四季在在这里出现。虞山尚湖的优美舒适环境应该是使它们改变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鸟类对气候等环境的变化比人类敏感,因此,关心鸟类,就是关心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就拿候鸟迁徙来说,候鸟应该是随着季节的不同,沿着固定的路线,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移居。夜鹭在我们常熟来说是一种冬候鸟,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是它的本性,然而如今有的夜鹭在常熟安家落户,不思返故,一方面可能因为常熟的地理、气候环境舒适,另一方面它们也可能察觉到了其它一些问题,可能它们的家乡不再洁净,可能它们的迁涉之路不再安全,也可能它们感到南北温差不大,因此也不需要太疲于奔命……也是在中华网上,有这样一条消息:“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些法国鸟类保护专家认为,动物对气候的变化比人类敏感,鸟类习惯的改变就是气候变暖最先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造成了哪种鸟的减少的例子(请说出那种鸟的名字)
前 言
鸟类的生存和繁育,必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食物和生存所必须的一切条件,环境会对鸟类产生一定的影响,反之,鸟类的兴衰存亡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它们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个气候带,自然条件优越,有着丰富的鸟类资源。全世界现有9021种鸟类,我国现有1185种,占世界总数的13.7%以上。而且还有不少特产和珍惜总类。如我国的画眉就占世界总数的74%;全世界现有15种鹤类,我国就有9种。如此丰富的鸟类资源是自然界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共同的宝贝财富。
1. 环境影响着鸟类的兴衰存亡
鸟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是有限的,因为它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生存。温度、空气、水、食物等条件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鸟类的栖息、繁衍,促使鸟类的转移和迁徙,甚至造成死亡。如江苏省东部海岸上的云台山,是一座风景秀丽的“花果山”,50年代末尚有60种鸟类,到80年代初仅有20多种。偌大的一座山,每年春天几乎一片寂寞。
1. 1森林是鸟类生存的摇篮 所有的鸟类的生命活动,都受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制约,如森林、草原、江河、湖海中的水生物等。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鸟类生存的环境受到一定的威胁,树林被砍伐,就是鸟类危害最大的一种。目前世界上的上的树林面积正以每分钟近30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息。栖息在树林中鸟类,因为生存环境被破坏而转移或死亡,毁林使鸟类的分布区也逐年减少。如巴西圣灵洲内哈内陆河以北近800平方公里的面积,原是一片热带树林 ,在20年间由于乱砍滥伐,使一片苍翠肥沃的绿洲变成沙漠,整个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至少有200多中鸟类和450中植物在这片土地上消失或绝迹。鸟类的聚减,使害虫失去控制而大量繁殖,人们被迫求助于农药来消灭害虫,这样造成恶性循环,鸟类因食物的减少而减少。 为恢复和改善自然环境,植树造林,增加林地面积是个好办法。这一点北京郊区是个例证。近来北京郊区注意营造林带,使过去一度恶化的环境得以恢复和改善,鸟类逐年增多愿已濒临灭绝的刁鸡,现已成为常见鸟在林中跳跃。
1. 2大气污染影响鸟类生存 鸟类对污染反应要比人类敏感,它的死亡与繁盛是反映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上空黑烟笼罩、空气污浊,加上刺耳的噪声,鸟类被迫迁往他乡谋生。有资料说,由于环境因素的改变,使世界上近百中鸟类已经灭绝,还有近200种鸟类濒临灭绝的危险。可以说,严重的空气污染可造成鸟类毁灭兴的灾难。如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不仅造成了4000多人的死亡,鸟类也近于绝迹。我国的苏州虎丘山上的鸟类兴衰史,就是一例证。
1. 3水是鸟类生存、繁衍的必要条件 水域生态系统不仅是人类和鸟类提供了食物和能量,而且在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1970年,英国东海面漂浮着几万只死鸟尸体,荷兰和英国海岸每年都有几十万只海鸟因海水被石油污染而死亡。由此可见,土壤、水体污染给鸟类带来惨重的灾难。许多有害的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含量及微的,但是经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可以在生物体内富集。
1. 4农药污染对鸟类的威胁 欧洲大陆目前有400多种鸟类种,因农药污染而灭绝的约有60种。农药污染对水鸟的危害的典型代表是百幕大海燕,由于DDT在百幕大海燕的鸟卵中富集,繁殖率仅为3.25%。农药污染对陆栖鸟类的影响要比水鸟的危害更大,一些鸟吃了拌有农药的种子而大量死亡。 当然也有好多的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对鸟类产生影响,如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的猎捕活动等,均与鸟类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
2鸟类对环境的影响 鸟类是仅次于哺乳类的高级动物,是引人注目的一类。鸟类的贡献主要是在它的 生态价值和济济价值,特别是在保护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更为突出。
2. 1鸟类是农业害虫的天敌,人类的朋友 鸟类约有90%以上是以昆虫为食的,抑制害虫的繁衍、保护农业生产、保护生态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58年全国打麻雀,结果第二年害虫猖獗。资料表明,世界上有100多万种昆虫,并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同时也受种种因素的制约,鸟类就是重要因素之一。 鸟类中的大多数是捕食害虫的能手。一窝海燕在一个夏季能吃掉7万只蝗虫;一只灰喜鹊一年能吃掉15000条松毛虫。
2.2鸟类是消灭小型害兽的一只生力军 鹰、鹞、雕等鸟类以捕食田鼠、野兔为食,对保护农田、促进生态平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可捕食1000只田鼠,而一只田鼠一个夏季要吃掉1公斤粮食。也就是说,一只猫头鹰一年可从鼠口中夺回1T粮食。
2.3鸟类为人类提供丰富鲜美的食品及经济价值 鸟类繁殖很快,数量又大,有的还是危害农业的害鸟,如野鸭等。合理的捕杀;它们,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鲜美的食物还可以减轻对农业的危害。 鸟类的羽毛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质地轻、弹性好,有及好的保暖性能。羽毛还可作成工艺品和装饰品。鸟类的粪便是很好的肥料。 除此之外,鸟类在科学研究上,如生物的进化、种子的传播、仿生学等方面,都具有及高的研究价值。
3. 改善资源环境,保护鸟类资源 鸟类是易于受伤的动物。由于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对鸟类的乱捕乱猎的现象也十分严重,鸟类资源已遭到无法挽回的损失。如美洲旅鸽,上个世纪数量好多,但到了1914年便遭到全部灭绝的命运。1980年在大丰县有人用**一次就打死21只丹顶鹤。因此,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平衡,保护鸟类资源,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
3.1加强宣传教育 我们要从宣传教育入手,使每个人都了解爱鸟护鸟的重要意义,并把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作为中、小学的教育内容之一,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保护鸟类,人人有责”的 思想,同时要加强管理,建立必要的法规和制度,严禁乱捕乱杀,是保护鸟类的重要保证,并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林地面积,不断的改善环境条件,是处进鸟类繁盛的必要条件。
3.2建立鸟类自然保护区对有重要价值的鸟类资源和繁殖地,要因地制宜地建立起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鸟类自然保护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濒危鸟类繁殖基地,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资源的各项规定和条例,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使全 民族逐渐地形成爱鸟护鸟的美德。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鸟类学会副理事长刘乃发指出,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鸟类种群数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
在长期跟踪研究鸟类种群数量变化的过程中,刘乃发教授发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是造成鸟类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刘乃发教授说,环境破坏主要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的生态环境破坏,指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使得鸟类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比如全球变暖,导致鸟类改变迁徙路线,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产生不适而死亡。而鸟类种群数量减少更主要的原因是微观的环境变化,这种变化以人类的干涉、破坏为主。比如人类活动破坏湿地,湿地面积减少,使得在湿地环境下生活的水禽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农作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鸟类吃了带有毒性的化学物品,鸟蛋含钙减少,繁殖后代的数量和质量下降,从而导致种群减少;还有草原牧区大量使用化学药物灭鼠、灭兔,猛禽类吃了带有毒性的老鼠、兔子等食物,就会二次中毒身亡。
为改变人类活动破坏自然环境、导致鸟类种群数量非正常减少的现状,刘乃发教授呼吁,国家应尽快出台专门法律,以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种群。
猫头鹰、种信天翁、种猛禽 .种蜂雀17种鹦鹉、种啄木鸟和6种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9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