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920的用途
920是指赤霉酸,这是一各作物生长调节剂,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能促进植物细胞伸长、打破休眠、诱导开花、减少落花落果、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等。
九二0就是赤霉酸,是一个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能迅速启动植物的生长系统,活化基因,促进细胞原生质流动,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授粉质量,提高座果率。具有促进植物提早开花,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使之提早成熟、提高产量、改进品质;
能迅速打破种子、块茎和鳞茎等器官的休眠,促进发芽;减少蕾、花、铃、果实的脱落,提高果实结果率或形成无籽果实,减少落花,瓜果整齐,色泽亮丽。
使用方法是:
一、在植物即将抽穗时期,喷洒第一次每亩用一之三克,隔一天是第二次每亩五克,次日是第三次,每亩五克。
二、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在下午三点之后喷洒。如果种植的植物较多,也可选用上午九点之后露水散尽,外界温度越高对九二0的吸收越好。
人们为什么要使用农药
在农产品和动物产品中,低残留农药不会按照建议的剂量、方法和时间污染环境,而农药等非生物性害虫防治方法不会对其造成补偿。由于长期使用化学杀虫剂,一些有害昆虫产生了强烈的抗药性,可用于预防、消除或控制疾病、昆虫、,草药和其他对农业和林业有害的生物。合理使用农药是为了用最少的农药达到最大的控制效果。杀虫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据文献报道, 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 约90%的残留在环境中, 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大量散失的农药挥发到空气中, 流入水体中, 沉降聚集在土壤中,污染农畜渔果产品, 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转移到人体, 对人体产生危害。农药可以间接对人体造成危害。间接途径就是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 经食物链的逐步富集, 最后进入人体, 引起慢性中毒。高效剧毒的农药, 毒性大, 且在环境中残留的时间长, 当人畜食用了含有残留农药的食物时, 就会造成积累性中毒。这类危害往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积累才显示出症状, 不为人们所认识;。
有机杀虫剂的大部分成本都很好。掌握农药技术,使用有针对性的农药,不仅可以减少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不同作物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消除疾病和寄生虫,保证农作物丰收。农药使用不当或过量会污染环境和水资源。农药残留和农药向自然界的转移最终会造成农药残留污染的损害。农药残留会造成污染,危害农产品、动物产品和环境。高残留农药造成的污染将相当严重。
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谢谢。
根据防治对象农药分为如下七大类:
一、杀虫剂。主要用来防治农林、卫生、贮粮及畜牧等方面的害虫,是农药中发展最快、用量最丈、品种最多的一类农药。
1、按化学成分来源及发展过程可将杀虫剂分为两大类。
⑴无机杀虫剂。如砷钙、亚砷酸、氟化钠等。
⑵有机杀虫剂。
①天然有机杀虫剂,包括植物性杀虫剂,如鱼藤、除虫菊、烟草等;矿物性杀虫剂,如机油、柴油等。
②人工合成杀虫剂,包括有机氯类杀虫剂,如三氯杀虫酯、林丹等;有机磷类杀虫剂,如久效磷、敌百虫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如西维因、克百威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氯氰菊酯等;有机氮类杀虫剂,如杀螟丹等。
③生物杀虫剂。包括微生物杀虫剂、生物代谢杀虫剂和动物源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Bt)等.
2、按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可分为10类。
⑴胃毒剂:药剂通过昆虫取食而进入消化系统发生作用,使之中毒死亡,如乙酰甲胺磷等。
⑵触杀剂:药剂接触害虫后,通过昆虫的体壁或气门进入体内,使之中毒死亡,如马拉硫磷等。
⑶内吸剂:指由植物根、茎、叶等部位吸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或由种子吸收后传导到幼苗,并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一定时间而不妨碍植物生长,且被吸收传导到各部位的药量,足以使为害该部位的害虫中毒致死的药剂。
⑷熏蒸剂:指施用后,呈气态或气溶胶的生物活性成分,经昆虫气门进入体内引起中毒的杀虫剂,如溴甲烷、磷化氢等。
⑸拒食剂:药剂能够影响害虫的正常生理功能,消除其食欲,使害虫饥饿而死,如印楝素等。
⑹性诱剂:药剂本身无毒或毒效很低,但可以将害虫引诱到一处,便于集中消灭,如棉铃虫性诱剂等。
⑺驱避剂:药剂本身无毒或毒效很低,但由于具有特殊气味或颜色,可以使害虫逃避而不来为害,如樟脑丸、避蚊油等。
⑻不育剂:药剂使用后可直接干扰或破坏害虫的生殖系统而使害虫不能正常生育,如喜树碱等。
⑼昆虫生长调节剂:药剂可阻碍害虫的正常生理功能,扰乱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形成没有生命力或不能繁殖的畸形个体,如灭幼脲等。
⑽增效剂:这类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效很低,但与其他杀虫剂混合后能提高防治效果,如雷力牌消抗液等。
3、按毒理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将杀虫剂分为4类。
⑴物理性毒剂,如矿物油等。
⑵原生质毒剂,如重金属、砷素剂、氟素剂等。
⑶呼吸毒剂,如磷化氢、硫化氢、鱼藤酮等。
⑷神经毒剂,如植物性杀虫剂(如烟碱、除虫菊等)、有机磷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
此外,作为杀虫剂应用的还有活体微生物农药,这类活体微生物农药,主要是指能使害虫致病的真菌、细菌、病毒,经过人工培养,当作农药来防治或消灭害虫,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
二、杀螨剂。主要用来防治危害植物的螨类的药剂,常被列入杀虫剂来分类(不少杀虫剂对螨类有一定防效)。杀螨剂根据其化学成分,可分为三大类。
1、有机氯杀螨剂。
2、有机磷杀螨剂,如哒螨灵(速螨酮、扫螨净)等。
3、有机锡杀螨剂,如三唑锡、苯丁锡等。
三、杀菌剂。对植物体内的真菌、细菌或病毒等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用以预防或防治作物的各种病害的药剂,称为杀菌剂。
1、按化学成分来源和其化学结构可分为3类。
⑴无机杀菌剂,指以天然矿物为原料的杀菌剂和人工合成的无机杀菌剂,如硫铜、石硫合剂。
⑵有机杀菌剂,指人工合成的有机杀菌剂。如有机硫、有机汞、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等。
⑶生物杀菌剂,包括农用抗生素类杀菌剂和植物源杀菌剂。
①农用抗生素类杀菌剂,指在微生物的代谢物中所产生的抑制或杀死其他有害生物的物质,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链霉素等。
②植物源杀菌剂,指从植物中提取某些杀菌成分,作为保护作物免受病原侵害的药剂,如大蒜素等。
2、按作用方式可分为保护剂和治疗剂两类。
⑴保护剂:在植物感病前施用,抑制病原孢子萌发,或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防止病原菌侵入植物体内,以保护植物免受为害,如波尔多液、代森锌等。
⑵治疗剂:在植物感病后施用,这类药剂可通过内吸进入植物体内,传导至未施药部位,抑制病菌在植物体内的扩展或消除其危害,如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三唑酮等。
3按使用方法可分为3类。
⑴土壤处理剂:指通过喷施、浇灌、翻混等方法防治土壤传带的病害的药剂,如石灰、五氯硝基苯等。
⑵茎叶处理剂:指主要通过喷雾或喷粉施于作物的杀菌剂,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
⑶种子处理剂:指用于处理种子的杀菌剂,主要防治种子传带的病害,或者土传病害,如戊唑醇等。
四、杀线虫剂。指用来防治植物病原线虫的一类农药,施用方法多以土壤处理为主,如嗅氯丙烷等;有些杀虫剂也兼有杀线虫的作用。
五、除草剂。用以消灭或控制杂草生长的农药,称为除草剂,亦称除莠剂。可从作用方式、施药部位、使用方法、化合物来源等方面分类。
⑴按杀灭方式可分为
①灭灭生除草剂(即非选择性除草剂):指在正常用药量下能将作物和杂草无选择地全部杀死的除草剂,如百草枯、草甘膦等。
②选择性除草剂:只能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甚至只杀某一种或某类杂草的除草剂,如敌稗、乙草胺、丁草胺、拿埔净等。
⑵按作用方式可分为
①内吸性除草剂:药剂可被植物根、茎、叶、芽鞘吸收,并在体内传导到其他部位而起作用,如西玛津、茅草枯等。
②触杀性除草剂:药剂与植物组织(叶、幼芽、根)接触即可发挥作用,药剂并不向他处移动,如百草枯、灭草松等。
⑶按使用方法还可以分为土壤处理剂和土壤处理剂两类。
六、杀鼠剂。杀鼠剂是用于防治鼠害的一类农药。
⑴按化学成分可分为:
① 无机杀鼠剂,如磷化锌等。
②有机杀鼠剂,如敌鼠钠盐等。
⑵按作用方式可分为:
① 急性杀鼠剂,如安妥等。
②作用缓慢的抗凝血杀鼠剂,如大隆等。
七、植物生长调节剂。指人工合成或天然的具有天然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繁多,其结构、生理效应和用途也各异。按作用方式可分为4类。
①生长素类:能促进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延迟器官脱落,形成无籽果实,如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等。
②赤霉素类:主要是促进细胞伸长,促进开花,打破休眠等,如赤霉酸等。
③细胞分裂素类:主要是能促进细胞分裂,保持地上部绿色,延缓衰老,如6-芐基氨基嘌呤等。
④其他:如乙烯释放剂、生长素传导抑制剂、生长延缓剂、生长抑制剂等。
上述七大类农药在农业生产上使用极为广泛,利用农药进行植物病虫草螨线虫鼠害的防治,其优点在于收效快、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受地区及季节限制较少;可以大面积使用,便于机械化;杀虫范围广,几乎所有的害虫都可以利用杀虫剂来防治;农药品种和剂型可以远距离运输并且可以长期保存。正确使用农药,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取得产量,保障人类生存的基本事物来源,具有重要意义。其缺点在于如果使用不当,容易引起作物药及非靶标生物的中毒;可以诱导病原物的抗性的产生;以及残留;影响环境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0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