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桃保护地栽培中,与修剪有关的技术有哪些?
(1)根据栽植的密度选择树形
目前保护地栽培在高密条件下进行,每公顷4995~9150株,一般选择主干形(纺锤形或圆柱形)。主干形成形早,可充分利用空间,实现立体结果,早期叶幕易形成,产量高。此形容易缓和树势,促进花芽形成,提高坐果率。在日光温室的低缘行和大棚两边的边行树,由于空间有限,一般采用开心形或“丫”字形,在中等密度(1.5~3米),每公顷在1665~3330株条件下,通常采用“丫”字形或主干形。
(2)控制树冠高度和冠幅
一般采用低干栽培,干高30~50厘米,通常树高不超过行距的距离,一般为1.2~2.2米。根据温室或大棚的高度、走势确定树高。日光温室靠近后墙的一行树树体最高,随温室的坡度,树高每行逐渐下降,至边缘行时树高最低。塑料大棚中间一行树最高,距中间行的各行树树高顺次下降,至边缘行时,为树高最低处(开心形),中间行的树,其中心干距棚膜的高度不应小于70~100厘米,靠边缘1~3行中心干的高度应控制在距棚膜40~60厘米处,以便棚内空气流通。树冠冠幅一般为1.5~1.8米,最大枝展时应有30~50厘米的行间,以便通风透光和人工作业。
(3)枝组配备与修剪
主干形的小主枝(中、小型枝组)一般为8~12个,小主枝之间的距离15~20厘米,小主枝与主干角度80°~90°,小主枝相互错落排列,在主干上均匀分布。新梢7月下旬以前一般不摘心,让其自由生长。主枝上,新梢与新梢之间枝头距离一般为20~25厘米,夏季修剪时疏去徒长枝、纤弱细枝,保留中庸的新梢,重点防止新梢过多,造成树冠郁闭,光照不良。对斜生和直立旺枝采用扭梢和拉枝以控制旺长,促进成花。“丫”字形(2个主枝)或开心形(3个主枝)的主枝与地面的夹角为30°~45°,主枝上直接着生中小型结果枝组。果实采收后,着生在主干上的小主枝(中型枝组),其基部粗度超过中心主干粗度1/2以上,无较大生长空间的枝组留5~7厘米回缩,使其重新萌发新梢;有生长空间的一般剪去枝组长度的1/3~1/2,疏除徒长枝和纤弱细枝,使新梢的枝距保持在15~20厘米。在高肥水条件下,也可以采用PCR修剪,即果实采收后(5月上旬),主干上所有枝条的基部留1~2个饱满芽剪除,让其重新萌发新梢以粗度而留,越粗剪留越少;着生在主干上的当年生新梢,直立或斜生旺枝采用扭梢、拉枝,平生的一般摘心,让其自由生长,过密的新梢疏去。并加强肥水管理,在6月底以前,可重新形成新的树冠。以后的夏剪与露地栽培相同。7月中旬喷一次300倍的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如果生长过旺,15天后再喷一次。7~8月份喷2~3次0.3%磷酸二氢钾(间隔10~15天)。
(4)结果后的冬剪
保护地大棚油桃的修剪与露地栽培的桃稍有不同,主要是由于高密栽培条件下,幼树成形早、树冠小、结果早的特点,其与田间最大不同的是主干上的主枝小型化,即主干上只有小、中型枝组,无大型枝组。因此,结果后的冬剪,重点是回缩结果枝组,按果枝∶更新枝=1~2∶1选留,按长、中、短果枝留好花芽。
桃、油桃设施栽培的修剪与露地也存在明显差别,突出特点是重视和加强夏剪,特别是采果后修剪。根据桃、油桃生长量大、次生枝成花力强和温室栽培延长了树体全年生育期的特点,Bellini等经过近10年的系统研究,创立并肯定了桃、油桃设施促早栽培的一种专用修剪系统PCR(Postharvest Canopy Removal),即采果后,去除全部树冠,利用再生枝条构成翌年的结果枝组。这一系统较好地解决了设施高密栽培条件下的控冠问题,既有利于早期丰产,又无碍于后期管理。Bellini等设施高密(9260株/公顷)栽培结合PCR修剪系统,定植第二年产量即达43.5吨/公顷,历经7年,仍生长结果良好。目前,这一修剪系统已逐渐被一些国家研究采用,并称之为“Bellini系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1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