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未来的生猪价格走势到底是如何发展的呢

生猪养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养殖场盈利有望改善

未来的生猪价格走势到底是如何发展的呢

今年3月至5月间,国内生猪市场行情整体持续低迷,销售价格下跌幅度较大,整个行业出现亏损,相关企业怨声载道。不过自6月份以来,随着国内生猪价格攀升,相关企业业绩也开始由亏转盈。

生猪价格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6省份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18.69元,环比涨3.7%。环比上涨的原因主要是适重生猪出栏节奏迟缓,供应紧缺,价格震荡上涨,对猪肉产品形成成本支撑,加之部分地区屠宰量下滑,进一步带动猪肉价格上涨。

上周,国内生猪外三元出栏均价报13.84元/公斤,周内累计上涨0.6元/公斤,环比涨幅4.53%。8月13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已达14.12元/公斤,行业企业多数实现盈利。

近两月猪价微升但仍处低位

客观来看,我国猪肉价格从2017年2月份持续一年多的同比下降之后,6、7月份连续两个月环比出现小幅回升。7月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对于CPI重回2%以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认为,猪肉价格上涨不会明显推高CPI。从同比涨幅来看,1~7月份猪肉的价格同比仍然是下降的,下降了12.1%,显示猪肉价格仍在低位。

生猪市场供需情况分析

从市场供需情况看,目前生猪存栏同样处于低位,下阶段因为市场供求的缘故,可能猪肉价格还会出现继续小幅上涨,但由于价格总体偏低,它的变动对总体CPI的变化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养猪业务业绩由亏损转为盈利

展望未来,8月14日猪价触顶回稳,部分高价产品出现回落迹象。目前养殖户出栏积极性增加,猪源供应比前期略有增加。市场需求欠佳,屠宰厂产品消化缓慢,尤其是白条及号肉,屠宰厂采购积极性不高,个别开始有减量操作,预计短期内生猪行情或以稳定为主。

今年上半年,受生猪供应量增加、需求不振影响,我国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尤其是3月份国内猪价出现了一波快速下跌走势,多地猪价一度跌破每公斤10元。近日,猪肉价格开始持续回暖,多家上市公司销售肉猪数量也出现环比上涨。

短期来看,各大型猪企复苏明确,下半年出栏量有望维持一定增速,生猪价格上涨或将承压。中长期来看,环保监管趋严,下行周期生猪价格底部已经确定。7月开始,生猪价格已恢复至成本线上,下半年各大型养殖场有望以量补价,改善盈利,未来市场占有率提高将使得公司估值得以提升。

猪企价格拐点出现,?养猪行业迎来重大变革

未来的养猪行情还是可观的。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一直在下跌,很多养猪户们承受不住压力,选择退出了养猪行业,导致生猪的数量减少。而每年的下半年,特别是接近年关的时候,猪肉的需求量都会增加,未来的养猪行情还是不错的。不过养殖业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养殖户们需要控制好养殖成本,合理科学的喂养。

生猪价格每年都会进行一定的波动,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而且国家对于养殖业有一个宏观的调控,生猪价格的波动是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对于目前行情来说.波动不会很大...

不过养猪户们也不能因为市场上猪肉价格上升,便一窝蜂的都去喂养生猪。每当猪肉价格上升的时候,仔猪的价格也会跟着上升,成本就比较高。而且生猪需要几个月的生长周期,等到生猪能出栏的时候,也许会因为生猪数量突然增多,导致市场行情有小幅的下降。已经长大的生猪也不能压栏很久,到时候反而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养猪不可以刻意的追求规模化,只能在自身有限的空间里面发展合适的规模。尽量利用本地低价饲料,降低饲养成本,进行生态循环养殖。加强日常的清洁消毒管理工作,注重生猪重大疾病的预防,进行科学的喂养才能带来好的收益。

受到非瘟的影响,不仅生猪存栏量不足,可繁育母猪存栏量也不足,有关专家指出,在未来的一年的时间里,猪肉价格并不会出现下跌,因为生猪产能要想恢复到往年的平均值,最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并且在此期间不会发生重大疫情的情况下,所以想在2020年养猪的朋友可以考虑在2020年补栏或复养,毕竟目前猪肉缺口量依然很大。

那么养殖户们要想养猪的话应该怎么做呢?个人觉得养殖户们要想抓住此次机遇,首先就要控制好非瘟疫情,随着寒冷冬季的到来,要做好防疫保健、保温等工作,毕竟目前尚未有可以根治非瘟的特效药,如果没做好防疫工作,一旦被感染非瘟,之前的付出就会化为乌有。

虽然产量没有提升上来之前猪肉价格依然不会降价,养猪行业依然能赚钱,所以除了要做好非瘟疫情的防治工作以外,还要时刻关注产能恢复情况,及时出栏,以免生猪产能恢复猪价大跌后发生损失。你们觉得2020年猪价的走势会是如何?养殖户们会赚大钱吗?欢迎大家回复讨论。

最近3年时间,生猪经历了一番“飞天遁地”的变化,先是从5、6元钱暴涨到20多元,然后又从20多元跌到当下7.5元左右的价格,尤其是今年6月下旬最低跌到过6元水平。猪价的突然大跌打了养猪户一个措手不及,不少养猪户损失惨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养猪户的积极性。

为了挽救猪价,在6月份猪粮比跌破5:1后,上级开启了储备肉的收储通道,先是2万吨,然后是1.3万吨,又来了个2万吨,5.3万吨收储将猪价再次拉升到了8元左右的价格。可在产能恢复和消费低迷的大背景下,猪价还是易跌难涨,整个7月和8月的上旬,猪价一直在走下坡路。

不过,在最近一个月,猪肉价格出现了回升,那么猪肉板块中的几只代表个股,究竟谁才是这波猪周期拐点龙头呢?在具体讲个股之前,先来给大家讲一讲,咱们的分析逻辑,也就是市场、板块、个股所处阶段的判断标准。

不管是市场、板块或者个股也好,它们都可以分为蓄劲期、爬坡期、疲劳期、下坡期这四个阶段。

衡量价格所处的阶段,我们第一要看的就是均线。

这里,我们采用的是30均线。

当30均线由下降转为走平,这个时候,就是进入蓄劲期的第一特征了,提示我们可以关注了。因为底部阶段主力吸筹,往往是静悄悄的,所以这个阶段的价格波动相对平稳有趋势酝酿感,同时成交量整体呈现缩量状态。这个阶段,就是蓄劲期,是精选好股票的阶段。

当价格向上突破重要阻力位,同时均线也由走平,转为向上,那么这个时候,就意味着进入爬坡期了。这个阶段,以持有为主。

而当均线由上升,再度转为走平,同时伴随着价格和成交量的剧烈波动,这个时候就是疲劳期。提示主力要出货了。这个阶段也是获利了结的阶段。

而当价格跌破重要支撑位,且均线开始由走平转为向下,那就是在提示咱们价格正在进入下坡期了。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管住手,保持观望,等待价格再次进入到新的蓄劲期。

首先,来看新希望,

新希望从去年三季度,就开启了漫漫下跌路。甚至下跌幅度远远超过了生猪价格的跌幅。

从去年9月份的40元上方一度跌到了今年最低的10元附近。

这已经不是腰斩了,而是膝盖斩。最大跌幅超70%。

不过,从最近走势来看,有了一些变化,

首先,就是价格开始上穿均线,且均线下降的幅度也开始趋缓了。

其次,从成交量上来看,10元附近的成交量明显放大。

从目前来看,虽然还没有脱离下坡期的大框架,但是已经有阶段转换的迹象了。只是后续可能仍然会有反复。

再看大北农,

大北农的走势其实比新希望要好看不少。

首先,从跌幅来看,大北农跌幅相对于新希望而言,要小得多。

其次,从走势上来看,新希望目前还处于下坡期大框架内。但是大北农在最近一周已经向上突破了图上方框所示,持续大半年的横盘整理蓄劲期,开始进入爬坡期。

不过,大北农上方并非一马平川,12元附近的前期高点,是比较明显的前期阻力区域。

接下来,来看养猪界的老大哥,牧原股份,

牧原股份,目前30周均线向下,价格绝大部分时间也处于均线下方运行。当前属于下坡期。

它的走势和新希望还是有些类似的,同样是经历了一波大跌,然后在反弹时放量。只是跌幅也是远远小于新希望的。

最后来看创业板养猪大佬,温氏股份,

温氏股份目前走势比较经典,是属于经典的V型反转走势。

即价格经过下降阶段后,并没有形成底部阶段或者是底部阶段较小直接向上涨起来。

在这一轮长长长长的下坡期之后,温氏股份已经从12元附近的底部慢慢走上来了。

从目前来看,30周均线已经有上弯迹象,且价格也连续几周收在30周均线上方,识别为爬坡期。

从最近两年走势来看,新希望和牧原股份虽然已经出现了阶段转换的迹象,但目前还在下坡期的大框架之下;温氏股份虽然已经进入了爬坡期但因为之前的大跌,上方存在不少套牢盘。从目前走势来看,大北农已经处于爬坡期,且上方阻力相对较小,从涨幅来看,也是四只中最近两年涨幅最大的一只,走势更强。

为了能让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在当下以及未来都能顺利发展,近日,包括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在内的6个部门联合发声,给出了未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方向,我国养猪行业也势必会随之发生重大变革,这些变化对占据养猪行业主体的散养户会有哪些影响呢?

一、政策支持

1、各地合理安排养殖用地,不得违法违规拆除规模化养殖户,并要求稳定生猪贷款,不得随意抽贷、限贷和断贷;2、大力发展生猪政策性保险;3、不得随意扩大禁养地区,以及清退养殖户。

对散养户的影响:

虽然要求不得违法违规拆除猪场,但是这个猪场要求是规模化猪场,而我国规模化猪场的最低要求是年出栏肥猪500头以上,可现在农村有大量的年出栏数量达不到要求的,言外之意,这些未达到规模化指标的猪场是可以拆除的。

虽然要求稳定贷款,不得抽贷、限贷,但绝大多数农村散养户都是无法达到银行贷款条件的,他们也基本没有贷款,所以这一政策的提出同散养户也基本没有关系。

生猪政策性保险,对于农村散养户来说是个好东西,作为散养户来说比较缺的就是风险抵抗能力,一旦猪场发生非瘟等严重疾病损失惨重,再遇到当前这种行情低迷的时间就很难翻身。而有了政策性保险之后,散养户可以针对猪群进行投保,这样即使猪群发生非瘟也能将损失控制在最低,有后续翻身的可能。

不得随意扩大禁养区和清退养殖户对散养户来说是个好消息,2016年以来的环保高压让不少养猪户被迫停养,虽然2019年产能大幅下降后为了恢复产能,各地区对于环保的要求有所放松,但是今年产能恢复后,各地养殖环保工作重启,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就是散养户,而有了这一政策后,养猪户修建的猪场只要在合理的地区就不会被轻易清退,算是给散养户吃了一颗定心丸。

二、逆周期调控机制

将我国全年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4300万头,最低不能低于4000万头,如果月度变化超过50%,下降就引导养猪户补栏,上涨就引导养猪户淘汰低产能母猪,月度同比减少超过10%或者连续亏损3个月以上,各地要启动救助补助措施。

对散养户的影响:

这不仅是对散养户有影响,对整个养猪行业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前养猪行业缺乏有效的数据指导,猪价涨时一窝蜂补栏,猪价跌时又扎堆淘汰,导致我国猪价暴涨暴跌,这非常不利于我国猪肉的稳产保供。有了合理的数据指导之后,不论是规模化猪场还是散养户都可以根据准确的数据合理安排生猪生产,该补栏时补栏,该淘汰时淘汰,将产能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毛猪和猪肉价格也能稳定在合理范围,养殖户有钱赚,消费者又不需要吃高价猪肉,一举多得。

三、加强规模化猪场的管理

要求将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纳入备案,备案后的猪场不得轻易拆除,如果确实需要拆除,需要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

对散养户的影响:

这一条是针对规模化猪场的,算是给规模化猪场吃了一颗定心丸,有合理手续的猪场不再需要提心吊胆过日子了。但对散养户并不友好,散养户达不到要求也就无法备案,还是要随时面临被拆除的风险。而且规模化猪场稳定后,我国猪价也将会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靠行情涨跌“船小好调头”优势赚钱的散养户也就失去了投机的机会。

四、建立市场预警和疫病防控机制

要求相关部门加强数据收集和发布,让养猪户能第一时间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再就是推进重大动物疫病的分区防控。

对散养户的影响:

这两点对于散养户来说有好有坏,好处是有了有效的数据后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淘汰还是补栏,有效应对猪周期变化,缩短亏损期延长盈利期。非瘟依然是当下大小猪场要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国家层面的分区防控有助于各个地区疾病的稳定这对于缺乏有效生物安全手段的散养户来说疾病防控更简单了。

坏处是规模化猪场对于养殖规模的把控能力相比散养户更强,以后拼的就是生产成绩,在这一块散养户是有劣势的。重大疾病的分区防控后生猪会以当地屠宰为主,屠企话语权增强,猪价上涨就更难了。

五、大小猪场协同发展

在此前我国生猪养殖一直是朝着集团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的,此次文件中明确了散养户的地位同规模化猪场是平等的,要求推进大小猪场,散养户和规模化猪场的协同发展。

对散养户的影响:

如果散养户能提升到同规模化猪场一样的地位,给予散养户在资金和技术上支持,对于散养户的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毕竟散养户缺少的就是资金和技术,有了帮助可以更好的发展。

散养户虽然在我国生猪养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他们何去何从,不仅是上级层面,就连散养户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其实,农村散养户的存在不仅解决了很多农民就业问题,对于一些贫困地区脱贫也有帮助,还能将规模化猪场的粪污处理难题缩小化,散养户在以前和现在是必不可少的,未来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从这次6部门联合发声中也可以发现,有些政策也正在向散养户倾斜,随着散养户的正规化,我国生猪养殖一定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3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