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花生怎么种植?
根据水花生的栽种方式不同,可分为沉植和浮植两种,栽种方式不同,管理措施也不同,现分述如下:
1.沉植
即将水花生根植于水底的方法,此法适宜于浅水区栽种。
(1)培养池条件及栽种前的准备详见“水生青饲料栽培的一般要求及操作”。
(2)栽培方法:
在水深30~60厘米的浅水区底部,每隔50厘米左右挖一坑穴,选择长约20~25厘米的植株,把有须根的一端插于穴中,每穴4~5根,种后用泥培好,防止植株浮起。在枯水位时,可在水边挖浅沟,将植株放入沟里,上用±盖好,根据土壤干湿情况适时浇水,以防干旱致死,待水位上涨之后,植株刚好生长在水域的浅水区。
优点:是根生在泥中,不易被风浪冲走,也可直接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减少追肥次数,此法用母株量少,在常年水位稳定的情况下,成活快,易保苗,也毋须年年种植,产量也较高。据试验,此法种植的产量要比水面浮植的产量高30%以上,但如水位涨落无常,水花生就会随水位上涨而被淹没水底,又随着水位下降而被搁在干地上,都会影响其生长,甚至死亡,故对于这类浅水区不宜采用沉植法。
(3)管理
沉植酌生产管理内容主要是:死为止。本阶段气温降到15℃以下,植株生长基本停止,茎上的叶片由下而上渐次发黄,但仍保持有较多的绿叶,老茎上的腋芽不再萌发分枝,并且逐渐得到充实,准备休眠越冬。?
“立冬”前后,植株经过霜冻,嫩茎和叶片全部枯死,而
①控制好水位,原则是先浅后深,前期水浅,不仅利于温度上升,同时也利于植株扎根;后期水深,不仅稳定水质,同时也利于枝叶的延伸,但水位不可淹没植株,以防影响光合作用。
②适时追肥,发现枝叶发黄,生长不良时,应及时追肥,用沉植的水花生是靠吸收土壤中营养物质米生长,故追肥地点应在土壤中。
③清除杂草及敌害生物。
④补苗、稀疏,保持合理的密度。详见“水生青饲料栽培的一般要求及操作”。
2.浮植
水位较深的水域,不适宜用沉种法,应采取措施使之漂浮于水面进行栽种。
(1)培育池条件及栽种前的准备
详见“水生青饲料栽培的一般要求及操作”。
(2)栽培技术
水花生的浮植有悬索种植和框格种植两种方式,但其管理是相似的。
①悬索种植
在水位稍深,水流稍急的水域,为使水花生不易为风浪冲散,一般用悬索法种植。方法是在水域中每隔3~5米打一木桩或竹竿,两桩或竿之间拉绳,然后选择生长健壮、每节有1~2个嫩芽和须根的植株作种,按15~30厘米切成一段,然后以每7~8根为一束夹在绳上,夹好植株后,调整绳的高度,使植株嫩芽露出水面为度。也可以不将植株直接夹在绳上,而是以每7~8根为一束,用另一根绳系于桩(竿)与桩(竿)之间的绳索上。如果是静水水域,也可用缚有种株的悬索围成一区域,在该区域撒放一些种株。
在此要注意:桩或竿要打固定。若是将植株直接夹于桩(竿)之间的拉绳上,绳与桩(竿)的连接要用活扣,以便于绳与植株随水位的涨落而自由升降。若是植株束用绳与桩(竿)之间的拉绳相连,要有一个较大的活动余地,保证植株束的自由升降。植株束捆扎力度要适当,保证牢固,又不致于勒断植株。若要求桩(竿)间拉绳随水位而升降,桩(竿)要高出最高水位。植株密度要适当;一方面便于植株的生长,另一方面要便于采收。
②框格种植
在水位较深,水面较大且有一定水流的水域,往往采用此法。方法是用几根竹竿结成三角形或四边形的外框,框内设置一层网片,带网的框放入水中后,在框内均匀地散放植株,然后,再用绳索从多方面将框固定在一定位置,防其自由漂游。若是静水水域,框内可不设网片。
在此要注意:网片网目不可太大或太小,以不漏下水花生为宜。网片与框的绑缚不可太紧,以保证网片上放置水花生之后沉于水面之下为宜,但绑缚要牢固。固定框架的绳索不要太短,应使框架随水位的涨落而自由升降,但绳索与框架的连接以及与锚或木桩的连接要牢固。摆放植株时,须根要没入水中,叶和芽要向上,摆放要均匀。若水位不太深,也可在框架上系活扣,直接套于光滑而垂直固定的竹竿上,但竹竿上端应高于最高水位。
(3)管理
水花生浮植的管理内容主要是:
①检查绳索或框格的安全程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其固定性,防止植株漂散。
②及时追肥,发现植株生长不良应及时追肥,因浮植的水花生是靠吸收水中养分米生长,故追肥时应先用水将肥溶化后,再泼洒于栽种区。
③检查植株的位置,要保证根不露于水面之上,同时要保证水不淹没枝叶。?
④去除杂草及敌害。?
⑤保证合理的密度。详见“水生青饲料栽培的一般要求及操作”。
7~9月会出现银纹夜盗虫,在水花生上爬食危害,防治措施可用90%晶体敌百虫1200倍液喷雾。喷后需隔3~5天,待毒性消失后才能割取利用。发生虫害,也可将水花生移开一部分,使受害的直立茎转而匍匐于水面生长,浸死害虫。
(一)垄作栽培技术 宽窄行垄作栽培,可以防止土壤板结、保持土壤疏松,增强抗旱排渍能力、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保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为植株正常生长、荚果发育充实创造良好条件。
技术规格:垄距(包沟)80-83cm,垄沟宽20cm,垄背高10cm,垄背上播种两行花生,窝心距垄边12cm。窝距17-20cm,漕坝地每亩播种8000-10000窝,坡台地每亩9000-12000窝,每窝播种两粒,单株栽培每亩12000窝以上。
(二)麦套花生栽培技术
1、宽行麦套花生
80cm开厢,其中18 cm开沟播种小麦,空行种植蔬菜或饲料,次年4月中旬收完蔬菜、饲料后,播种一垄两行花生。
2、宽幅麦套花生
160 cm开厢,其中20 cm开沟播种小麦,空幅作成两垄种植蔬菜、饲料,次年4月上、中旬收获蔬菜、饲料后播种两垄四行花生。
(三)地膜花生栽培技术
1、施肥、作垄
垄距80-83 cm,在正中开沟(深10 cm)施肥,按氮、磷、钾纯量计算,农家肥比例应占50%以上,在施肥沟两边(侧)开沟盖肥作垄,垄沟宽16-18 cm、深10 cm,垄背整细整平(或微拱)。
2、盖膜
选用厚度0.004-0.007毫米、幅宽80-85 cm的地膜,亩用量3-6 公斤,喷除草剂后,将垄的两边铲下一薄层土,盖上地膜,拉伸拉平、同时复土压实膜边,随即铲下一垄的垄边。
3、播种
地膜花生的播种期可在2月底到5月上旬,主要根据前作确定。盖膜后,待膜下布满水珠后即可打孔播种。窝心距垄边10-12 cm,窝距16-18 cm,每亩播种9200-10000窝。播种孔宽3 cm、深4cm,用打孔器打孔每孔播种两粒,用细土盖种高出膜面3-5cm,形成一个个小土堆、以利幼苗顶土出膜
4、出苗期及苗期管理
一是检土揭盖,将压苗的土壳揭开盖上细土。二是引苗出膜,将压在膜下的茎枝引出播种孔。三是清棵蹲苗。
(四)花生浸种催芽和清棵蹲苗技术
花生催芽播种和清棵蹲苗,是确保花生出苗快、出苗齐、苗子壮、分枝早的增产技术措施
1、浸种催芽
用“两冷一开”(40℃左右)温水浸种3-4小时(或用冷水泡一昼夜),起水后放入催芽草窝,用热水充分淋湿,保持25-30℃,催芽18-20小时,“粉嘴”后立即播种。
2、清棵蹲苗
花生幼苗出土后,及时刨开苗子基部的泥土,晾出两瓣子叶,促使根系生长、侧枝早发、苗子矮壮。
(五)花生配方施肥技术
花生需肥量较大,据南充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四川省农业厅土肥生态处研究,每生产100公斤花生果,需要吸收氮素(N)5.73公斤、磷素P2O5)1.38公斤、钾素(K2O)2.86公斤。因为花生根瘤菌固氮自给能力很强、可达50%-80%,因而生产上一般误认为花生需要施磷钾肥、不需要施氮肥。实际上,氮磷钾肥都是花生高产的重要因素,经济合理施用氮磷钾“三要素”,是实现花生高产高效的核心技术。
1、因土施肥
据研究,在四川丘陵区几类主要土壤上,花生氮磷钾的合理施肥模式为:
(1)中等紫色土:漕坝地、一台地,每亩N 5公斤、P2O5 6公斤、K2O 7公斤。
(2)瘦薄紫色土:二台地以上,每亩N 6公斤、P2O5 5公斤、K2O 4公斤。
(3)酸性黄沙土:包括沙溪庙组、自流井组、须家河组等**砂岩形成的土壤,每亩N 6公斤、P2O5 5公斤、K2O 5公斤。
(4)老冲积黄泥土:江河沿岸坡台地的卵石黄泥土、黄沙泥土,每亩N 7公斤、P2O5 5公斤、K2O 6公斤。
在以上施肥量中,农家肥(有机肥)比例应占50%以上。播种前开沟施肥,要做到肥料、种子隔离。
2、增施微肥
(1)酸性土施钼:酸性黄泥土、酸性红沙土、酸性黄沙土都严重缺钼,常常造成植株矮化、黄化,应在幼苗期及时施钼,每亩用钼酸铵15-20克,加少量白酒或碳铵作助溶剂,兑水50公斤喷洒叶片。
(2)碱性土施铁:遂宁组、蓬莱镇组和城墙岩群的坡台地,一般PH值在7.5以上,花生常发生缺铁性黄叶,植株矮化、幼叶(心叶)呈黄白色,应从幼苗期开始直到开花期以后,喷施铁素2-3次,每次每亩用硫酸亚铁150-200克、食粗醋250c.c兑水50公斤喷洒叶片。
(六)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
1、小地老虎(土蚕)、种蝇
主要为害春播(早播)花生。播种时每亩用辛硫磷颗粒剂1.5-2.0公斤撒窝,苗期为害时用1500敌杀死喷窝、严重时灌窝。
2、蛴螬(老母虫)
是金龟子(绿绿虫)的幼虫,一年有两次为害时期。第一次在4月下旬到5月下旬,主要发生在连作花生地、甘蔗换兜地、红苕地,是越冬幼虫为害根部、造成死苗,防治方法:播种时亩用辛硫磷或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3公斤撒窝,苗期用辛硫磷(或水胺硫磷)乳剂1500倍灌窝。第二次在6月下旬到收获,主要是当年孵化的幼虫,为害荚果、也为害根系,防治方法:6月下旬亩用辛硫磷(或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4公斤撒窝,或用上述乳剂0.5公斤兑水300公斤灌窝。
3、金针虫
是叩头虫(打卦虫)的幼虫,钻(蛀)食果仁造成空壳,防治方法同蛴螬。
4、枯萎病
俗称“瘟兜”、“地症”,包括茎腐病、黑霉病、白绢病、根腐病四种病害。前三种主要在植株基部的子叶节上下发病,根腐病在主根上发病。茎腐病的症状是感病处呈黑褐色,湿度大时长出黑色小点(子实体);黑霉病是感病处表皮破裂,并长出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白绢病在发病处长了一层白色丝绢状菌丝;根腐病植株的主根表皮破坏腐烂,见不到侧根,拔出后形似鼠尾。
以上四种病害主要在出苗至开花下针期发生,发病植株先变黄然后枯萎死亡;中后期也有少量发生,引起全株枯死或死掉少数分枝。枯萎病主要由种子和土壤中的残株带病,用收获时受过捂的种子或贮藏保管不善吸潮后的种子作种和连作(重茬)花生,都会严重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种子收获时应及时晒干,防止受捂发霉;实行轮作。
(2)药剂防治:受捂的种子,在播种前用50%的“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3%-1%拌种,或发病期用1000倍喷叶,以减轻病害。
5、叶斑病
俗称“麻叶”,发病时在叶片上产生一些褐色或黑褐色斑点,叶斑病在我省发生普遍,一般为害不重,但在连作或阴雨多(特别是中后期)的情况下,则严重发生,造成过早落叶。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
(2)药剂防治:在苗期发病或中后期阴雨低温发病时,亩用50%多菌灵(或托布津、百菌清)50克(25%的100克)兑水50公斤喷叶。
6、纹枯病
受突发性高温高湿影响,植株中下部叶片呈“水浸状”,似开水烫过一样。主要发病时期在6-8月。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理沟排水。
(2)药剂防治:用井岗霉素800倍喷叶。
7、锈病
在南方为流行性病害,在我省有零星发生,8、9月份常在一些地块上形成发病中心。其症状表现在叶背面长出黄褐色的孢子堆,发病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甚至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发现病害时,可亩用粉锈灵50-100克、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叶背喷雾防治。
8、青枯病
青枯病是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病便成块、成片死亡,从苗期到中后期都能发生,高峰时期主要在大量开花、下针结果期间。症状是发病植株白天萎焉,清晨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可维持15天左右,直至植株枯死叶片仍保持青绿色,主根尖端软腐,可挤出灰白色发粘的脓液(菌脓)。青枯病属细菌病害,由土壤带病,水流传播。
防治措施:选用高抗青枯病品种天府11号等。
(七)花生除草剂使用技术
1、芽前除草
即在盖种后到顶土出苗前施用除草剂,防除苗期杂草。亩用扑草净40-50克、或克无踪悬浮剂120-130c.c、或“乐花生”(40%扑.乙)悬浮剂200c.c,兑水45-50公斤喷洒地面。
2、生长期除草
亩用盖草能50-80c.c、或精克草能40c.c,兑水40-45公斤喷洒杂草,对有莎草科类(香附子)杂草的地块加用苯达松150克。
(八)花生徒长控制技术
1、徒长的标志
“茎叶嫩绿节间稀、植株高大叶柄长、雨过天晴萎搭搭、六月底前早封行”是典型的徒长标志。
2、徒长的影响
徒长花生的养分分配失调,茎叶生长过旺,向荚果中输送的养分少;植株倒伏严重,过早黄叶掉叶,下部严重郁闭,结果层昼夜温差很小,影响荚果发育充实,导致严重减产。
3、控制方法
发现徒长先兆,立即亩用20-30克多效唑兑水50公斤喷洒叶片,5天左右茎叶变绿变硬,徒长就得到控制。
4、防止早衰
施用过多效唑的花生,后期很容易发生早衰,过早大量落叶、影响荚果充实,应在7月中下旬亩用过磷酸钙2.5公斤,浸泡一昼夜,取澄清液加尿素1.5-2公斤、磷酸二氢钾150-200克(或3公斤草木灰浸泡后取澄清液)、50%的多菌灵50克,兑水50公斤喷洒叶片,以防止过早麻叶掉叶,保持较多绿色叶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3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