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种下去以后,具体怎么施肥呢?
蔬菜施肥也是需要注意很多问题的,一定要分类施肥,分时间施肥。
1、硝酸铵的施用小白菜、大白菜、苋菜、芹菜、菠菜等绿叶菜,生长期短,易吸收硝酸态氮肥,会导致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绿叶菜不宜施硝酸铵。
2、纯氮肥的喷施绿叶蔬菜不宜叶面喷施尿素或硫酸铵等氮肥,也不宜喷人尿液。尿素、硫酸铵或人尿液喷在叶面上,硝酸盐的含量会显著增加,影响人体健康。
3、施尿素后不能马上灌水尿素只有在土壤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下,才能转化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被蔬菜根系吸收利用,或被土壤吸附保存。尿素施后马上灌水或遇到雨淋,酰胺态的氮素就会随水流失,造成氮素养分损失。一般施用尿素5—7天后再灌水,可避免不必要的氮素损失。
4、硫酸铵不要连续多次施用在酸性土壤或石灰性菜田中,若连续多次施用硫酸铵,会使酸性土壤变得更酸;石灰性土壤造成土壤板结,妨碍蔬菜的正常生长。
5、菜地缺水不宜施碳酸氢铵碳酸氢铵极不稳定,易挥发损失,尤其在菜地干旱缺水情况下,损失更严重。菜田施用碳酸氢铵,不论作基肥或追肥,都应在菜地湿润情况下,进行深施,施后立即覆土。
6、磷肥施量不要太多菜田如连年大量施用磷肥,磷肥供应过多,尤其亩施用量超过40千克的情况下害处很大,会严重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使蔬菜植株早衰,生长不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一般亩施15—20千克为宜。
7、绿叶菜切忌施不腐熟的人粪肥生人粪,尤其在医院、车站、码头、饭店及公共厕所的粪池中,含有多种传染性病菌和寄生虫卵。如把这种粪肥不经沤制或处理就直接泼施在绿叶菜上,蔬菜会受到严重污染,甚至导致多种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染。使用这种粪肥,可通过密封堆沤、沼气池发酵和药物处理等无害化处理后施用。
8、家畜圈肥应堆沤后施用猪、牛的饲料多选用作物秸秆和杂草,而秸秆和杂草中混有不少杂草种子,畜粪厩肥中的杂草种子,生命力极强,随粪便圈肥带进菜田中而仍能发芽繁殖,对蔬菜危害很大。
应把厩肥起出圈外,经过高温堆沤,杀灭家畜圈肥中杂草种子和寄生虫卵、病源菌。一般自然堆沤2个月左右即可施用,若采用生物发酵剂处理堆沤10天即可充分腐熟。
9、家畜圈肥应堆沤后施用猪、牛的饲料多选用作物秸秆和杂草,而秸秆和杂草中混有不少杂草种子,畜粪厩肥中的杂草种子,生命力极强,随粪便圈肥带进菜田中而仍能发芽繁殖,对蔬菜危害很大。
应把厩肥起出圈外,经过高温堆沤,杀灭家畜圈肥中杂草种子和寄生虫卵、病源菌。一般自然堆沤2个月左右即可施用,若采用生物发酵剂处理堆沤10天即可充分腐熟。
扩展资料
白菜、芹菜、空心菜、以及菠菜等它们的生长期比较短,非常容易的吸收硝态铵,并且能够在植株体内内储藏。若是施用了硝酸铵,哪些绿叶蔬菜吸收的全部都是硝酸盐类离子,如果长时间的进行食用,会很容易的造成积累中毒。
在尿素里面所包含的氮分为酰胺,酰胺态氮素通过土微生物分泌的脲酶功能下,转化成碳酸铵才可以被蔬菜吸收,或者是被土壤吸附保存。例如使用尿素浇水将会出现流失,因此不管是将尿素作基肥还是追肥,都需要在施用之后5到7天之内使其全部转化之后再进行浇水可以避免造成损失。
在呈现为酸性土壤或者是石灰性菜田里,如果持续多次施用硫铵,将会使酸性的土壤变得更酸,使石灰性的土壤产生板结现象,会严重影响蔬菜的正常的成长。
碳铵非常的不稳定,比较容易的挥发损失,特别是在菜地干旱少水的时候表现的更为明显,造成损失会更大。因此若是在菜地施用碳铵,不管是作基肥还是追肥,都需要在菜地湿润的情况下进行深施,在施用之后需要即使的进行翻覆土壤。若是遇到干旱的天气时,可以添加清水泼施或者是在施用之后进行浇水。
如果给菜地连续几年的施用磷肥,供给的磷肥太多,将会对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极其的不利,致使蔬菜提早衰退枯萎,大大降低作物的产量以及使品质也下降。通常情况下每亩平均施用15千克到20千克最好,对于瓜果类蔬菜可以适当增加施用一些。
例如若是施用用尿素硫铵等溶液喷施在作物的叶面上,虽然可以使菜嫩叶变肥,色泽好看,明显增加产量,可是硝酸盐也可能在蔬菜的叶片中大量的积累,在我们食用之后会对人体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
百度百科-蔬菜类施肥
科学合理选用叶面肥,对蔬菜生长十分重要。蔬菜播种或定植后,为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往往需要较多的追肥。下面根据不同类型的蔬菜,介绍选择叶面肥的使用技术及几种常用的追肥方法,供菜农参考。
一、选择蔬菜叶面肥的关键
1.叶菜类这类蔬菜全生育期需要的水肥较多,除施足底肥外,应在苗期,中后期进行1~2%尿素(硫酸铵)溶液喷施,7~10天一次,连喷2~4次,能加速叶片抽生和迅速生长,而且能节约成本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比土壤施入要高20~30%。
2.瓜果类这类蔬菜对氮、磷、钾和微量元素(主要是硼、锌、钼)的需要比较均衡。瓜果类蔬菜施肥更要讲究科学。即苗期选用1~2%尿素水加入3000倍802喷施。以利壮根长叶;花期选用1~2%尿素混合0.1~0.3%硼酸与1000倍植物动力2003溶液喷施2~3次(间隔每次为7天左右),以利增加坐果率和防止“花而不实”;结果期选用1~2%尿素水溶液,或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每7~10天一次,共喷二三次即可。
3.根茎类这类蔬菜在其全生育期间对磷、钾肥需要多于氮肥,尤其是中后期对钾肥需要更为敏感而量多。如钾肥不足,则叶部制造的有机养料向根茎部输送慢而少,易早衰和叶部凋枯(或褐斑病)。扫以此类蔬菜除苗期追施少量氮肥外,应在中后期多施钾、磷肥。
二、蔬菜追肥的关键
1.冲施在为作物浇水时,把定量化肥撒在水沟内溶化,随浇水渗入作物根系周围的土壤内。这种方法浪费的肥料较多,在渠道内容易渗漏流失,在田间作物根系达不到的深层,也会渗入部分肥料造成浪费。其优点是用法简单,省工省时,劳动量不大。在肥源充足、种菜面积大、劳动力矛盾突出时可以采用此法。在大面积蔬菜出现严重缺肥症状时,可以作为首选追肥方法。
2.撒施作物浇完水后或雨后,趁畦土墒情适宜,又能下田时,将定量化肥撒施于作物畦面或作物株行间。这种施肥方法比较简单,但仍有一部分肥分会挥发损失,特别是碳酸氢铵挥发性很强,不能采用;硫酸铵、尿素和硫酸钾可以撒施,但只有在田间操作不方便、作物需肥又较急的情况下选用。
3.埋施在作物株间或行间开沟挖坑,将定量化肥施入,再填上土。这种方法肥分浪费少,最经济,但劳动量大,费工,且操作不方便,施用时还要注意安全,埋肥沟、坑要离作物茎基部10厘米以上,若离根太近则容易损伤根系。由于肥料集中,浓度大,该方法在作物生长旺盛、需水较多的夏季不要采用,在作物的需水临界期更不能采用。一般在冬闲季节,劳动力充足,作物生长量不大时可采用此法,让埋施的肥料逐步分解,不断供给作物。但在实际生产中,作物的生长高峰往往也是需肥需水高峰,因此,埋施法常常在温度较高时被采用。为防止产生负效应,埋施后一定要浇水,使埋施的肥料浓度降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4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