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蓝莓的病虫害介绍及防治方法
危害蓝莓的病原有真菌、细菌和病毒,共有几十种病害。生产中危害较普遍的有以下几种蓝莓的病虫害防治危害蓝莓的病原有真菌、细菌和病毒,共有几十种病害。生产中危害较普遍的有以下几种。
1 真菌性病害( 1) 僵果病是蓝莓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它是由Monilina Vaccinii - corybosi真菌引起的。
在侵害初期,成熟的孢子在新叶和花的表面萌发,菌丝在叶片和花表面的细胞内和细胞外发育,引起细胞破裂死亡。
从而造成新叶、芽、茎干、花序等突然萎蔫、变褐。
3 ~ 4 周以后,由真菌孢子产生的粉状物覆盖叶片叶脉、茎尖、花柱,并向开放花朵传播,进行二次侵染,最终受侵害的果实萎蔫、失水、变干、脱落、呈僵尸状。
越冬后,落地的僵果上的孢子萌发,再次进入第二年循环侵害。
早春多雨和空气温度高的地区往往发病严重,冬季低温长的地区发病严重。
使用药剂可以根据不同的发生阶段,使用不同的药剂。
早春喷施50%的尿素,可以控制僵果的最初阶段,开花前喷施20%的嗪胺灵可以控制第一次和第二次侵染,其效果可达90% 以上。
嗪胺灵是现在防治蓝莓僵果病最有效的杀菌剂。
( 2) 茎溃疡病和枝条枯萎病茎溃疡病是美国东北部蓝莓生产中一个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
它是由Phomopsis Vaccinii 真菌引起。
防治的方法是,在休眠器修剪时,剪除并烧毁萎蔫和失色枝条,在夏季,将发病枝条剪至正常部位。
园地选择上,尽可能避免早春晚霜危害地区,采用除草、灌水和施肥等措施促进枝条尽快成熟。
喷施防治僵果病的药剂可以减轻茎干溃疡病的危害。
除了以上两个主要真菌病害外,其他真菌病害还有叶斑病、烂根病、烂果病等。
2 病毒病害蓝莓生产危害较重的病毒性病害种类一般情况下,病毒性病害传播主要是昆虫类,如蚜虫、线虫、叶蝉、蜜蜂等。
一旦植株感病,则危害一生。
防治的最好措施是以预防为主。
一旦发病,应尽快清除感病植株,同时喷施杀虫剂,控制害虫携带病毒向外传播。
( 1) 蓝莓枯焦病毒可以引起叶片和花死亡。
在高丛蓝莓中,蓝丰”、蓝塔”、泽西”、奥利匹亚”、华盛顿”表现抗病,这些品种受侵染时,虽然表现症状,但不会引起产量损失,而伯克利”和迪克西”表现抗病性差,受害严重。
受害植株最初表现病状是在早春花期,主要是花萎蔫,并少量死亡,接近花序的叶片少量死亡,老枝上的叶片叶缘失绿,这种病状每年发生。
蓝莓焦枯病在田间传播迅速。
据研究,其传播主要是由蚜虫实现。
防治这一病害最佳方法是定植无病毒苗木,选择定植园时,确保该地及邻近园没有此类病毒。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邻近蓝莓园种植的是抗病品种,虽无症状表现,但却可能感病,是永久性的病源。
一旦发现植株受害,应该马上清除烧毁,并在3 年内严格控制蚜虫,防止未来发病。
( 2) 蓝莓鞋带病毒是蓝莓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
该病最显著的症状是当年生枝和1 年生枝的顶端长有狭长、红色的带状条痕,尤其是向光一面表现严重。
在花期,受害植株花瓣呈紫红色或红色,大多数受害叶片呈带状( 由此而称鞋带”) ,少数叶片沿叶脉呈红色带状或沿中脉呈红色带状。
有些叶片呈月牙状变红或全部变红,受害枝条往往上半部弯曲。
蓝莓鞋带病的传播是从植株到植株,主要靠蓝莓蚜虫传播。
这一病毒的潜伏期为4a,即受侵染植株4a 后才表现症状。
利用带病毒植株繁殖苗木是这一病毒在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防治最重要的措施是杜绝病株繁殖苗木。
当在田间发现受害植株后,用杀虫剂严格控制蓝莓蚜虫,利用机械采收时,应对机械器具喷施杀虫剂,以防其携带病毒蚜虫向外传播。
( 3) 蓝莓叶片斑点病到目前为止,发生区域较少,但一旦发病则危害严重。
从发病开始几年内,茎干死亡直至全株死亡。
不同品种对此病的抗病性不同,症状表现也不一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1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