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白粉病
【秋海棠白粉病的分布】上海、江苏、河南、河北等地。【秋海棠白粉病的症状】叶、苞、花上发生。初在叶表现生白色粉状斑点,白粉逐渐蔓延到整个叶片。
【秋海棠白粉病的分布】上海、江苏、河南、河北等地。
【秋海棠白粉病的症状】叶、苞、花上发生。
初在叶表现生白色粉状斑点,白粉逐渐蔓延到整个叶片。
【秋海棠白粉病的病原】病原为真菌,白粉菌(Erysiphesp.),上海仅见粉孢霉(Oidiumsp.)。
【秋海棠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国外报道各种秋海棠及杂交种都可感病,受害程度有差别,上海仅在温室中的蛤蟆海棠上见过此病。
温室内湿度过高,容易发病;病菌不耐高温,夏季病害受到抑制。
【秋海棠白粉病的传染途径】病菌主要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放射出子囊孢子进行传播,进而产生无性孢子扩大蔓延。
发病温限16-24℃。
【秋海棠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合理用肥,避免密植,改善通风条件。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粉剂1000-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40%多o硫悬浮剂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或喷施20%粉锈宁4000倍液。
还可以在发现植株染病首先清除病叶,然后用75%百菌清(chlorothalonil)和5%粉锈宁(triadimefon)可湿性粉剂分别对水稀释500倍液,轮换或混合喷施,连续一个月,5~6次。
上述药物对白粉病有良好的疗效,但必须考虑喷药间隔时间,以每5d施药一次最佳。
对于感病严重的植株在其叶片背面也要喷洒药物。
在白粉病得到控制后,仍要用上述药物或50%多菌灵(cabendazim)500倍液每隔15d喷施一次。
对幼叶、嫩芽和花部不宜施药过多,防止烧伤植株和幼嫩器官。
加强管理引进新材料时,无论是从外地还是在附近市场上购买的植株、种苗都要进行严格检查,尽量杜绝病株的引入;在野外采集野生植物时应选取健康无病植株。
搞好栽培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及时清除植株上的病枝老叶和掉落的残花败叶,消除滋生病害的隐患。
棚内通风,如遇连续阴雨,应多开门窗。
适当增施有机肥、复合肥和钾肥等,不偏施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126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