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辽宁省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实施方案

辽宁省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提高农房品质,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建村﹝2021﹞47号)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十四五”规划为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以完善农房功能,提高农房品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辽宁省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实施方案

(二)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结合当地实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科学确定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协同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农房和村庄现代化建设工作。

逐步形成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建管机制,注重质量,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三)目标任务2023年底前,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完成规划编制工作,暂时没有条件也没有建设需求的应在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村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和建设管控要求;初步构建多层次多要素镇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经验;20户以上自然村移动信号全覆盖,偏远地区一网托底的网络覆盖格局基本形成,按需推动行政村千兆光纤宽带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力争实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3%以上;开展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和设计下乡共同缔造服务于民工作;认定15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分类县,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引导农户采用住房保险,发挥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在农房安全方面的保障作用。

(责任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省自然资源厅、省通信管理局、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生态环境厅、辽宁银保监局、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2025年底前,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做到村庄建设发展有目标、重要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措施;基本形成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融入乡村建设行动的格局,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在新农村建设提质增效中开始发挥积极作用;实现农村4G网络全覆盖,有需求的行政村具备千兆网络接入能力;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力争实现出行需求较大且具备条件的自然村之间互通硬化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以上;全省建立完善的农村房屋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对村民自建住房的设计、施工实施规范管理;村民建房依图依标,全省农房建造品质显著提升;建立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和设计下乡长效机制,有效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和质量安全;认定25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分类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环境面貌根本好转。

(责任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省自然资源厅、省通信管理局、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作重点(一)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和农房建设规划选址工作。

有序推动村庄规划按类型编制,确保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

研究村庄人口变化、区位条件和发展趋势,明确县域村庄分类。

合理划分“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和暂不分类”五类村庄。

引导公共设施优先向聚焦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村庄配套。

加快聚焦提升类等建设需求量大的村庄编制规划。

新建农房审批要注重规划选址,要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合理避让山洪、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危险区,不在陡坡、冲沟、泛洪区和其他灾害易发地段选址建房。

(责任部门: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二)注重生态友好、环境友好与邻里友好。

农房和村庄建设要尊重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脉络,注重与自然和农业景观搭配互动,不挖山填湖、不破坏水系、不砍老树,顺应地形地貌。

农房建设要与环境建设并举,注重提升农房服务配套和村庄环境,鼓励新建农房向基础设施完善、自然条件优越、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景观环境优美的村庄聚集。

农房布局要利于促进邻里和睦,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建设农房,营建左邻右舍、里仁为美的空间格局,形成自然、紧凑、有序的农房群落。

(责任部门: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三)加强农房设计和建造水平。

全省各县(市、区)要根据《辽宁省农房设计和建设技术导则》,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地域文化、传统习俗等特色鲜明的农房设计图册编制工作,增强农房设计图纸的实用性。

农房建设要重设计,在精心设计后,再按图建造。

要统筹主房、辅房、院落等功能,精心调配空间布局,满足生产工具存放及其它需求。

提炼传统建筑智慧,因地制宜解决日照间距、保温采暖、通风采光等问题,促进节能减排。

要适应村民现代生活需要,逐步实现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和净污分离。

新建农房要同步设计卫生厕所,因地制宜推动水冲式厕所入室。

配套建设三格式化粪池或接入污水处理管网,不得新、改、扩建生活污水窨井,禁止生活污水乱排乱放。

鼓励设计建设无障碍设施,充分考虑适老化功能需求。

新建农房的地基基础、结构形式、墙体厚度、建筑构造等要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建筑施工条件,满足质量安全及抗震设防要求。

鼓励就地取材,利用乡土材料,推广使用绿色建材。

鼓励选用装配式钢结构等安全可靠的新型建造方式。

(责任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四)营造留住“乡愁”的村庄环境。

各市要充分挖掘和保护传承村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保护并改善村落的历史环境和生态环境。

推动镇(乡)、村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提质扩面,打造、培育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建立传统村落保护集中连片示范区。

推广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典型经验。

保护镇(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镇(乡)、村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

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保护古路桥涵垣、古井塘树藤等历史环境要素,重点修复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区。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挖掘社会、情感价值,延续和拓展使用功能。

挖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开展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138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