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柑桔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柑桔黄龙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新梢叶片上,黄龙病还可以从如下几种情况加以识别。1.黄龙病柑桔黄龙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新梢叶片上,其典型症状有下列两种:(1)黄梢开始发病时,个别或局部的绿色树冠上出现几枝黄梢,这些黄梢多在树冠顶部或外围发生。黄梢上的叶片在转绿之前停止转绿,出现色泽均匀或基本均匀的黄化。
这是发生在幼树阶段开始黄化的类型。
(2)斑驳型黄化在叶片转绿后表现出来,从主脉基部或侧脉附近或叶片边缘开始黄化,并逐步扩散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最后也可全叶均匀黄化。
这种病树的树势表现衰退状。
黄龙病还可以从如下几种情况加以识别:①黄化叶片变小、变厚,质地变硬,手摸有革质感,在枝梢上着生较直立,有的病叶可见到叶脉肿突,局部木栓化开裂。
尤其是甜橙、柚、蕉柑、椪柑黄梢的黄化叶片更为明显。
②病树上的病叶在晚秋梢上容易脱落,落叶枝易枯死。
病树抽发的新梢往往较短小,树冠稀疏。
③病树开花早而多,畸形花比例大。
④病树果实小,有的畸形呈斜肩状,易早落,着色时黄绿不均。
⑤病树新根少,老根容易腐烂。
(3)病原和发病规律 该病为类立克次体或称类细菌引起的病害。
病原通过带病苗木、接穗和木虱传播。
温度对病害影响较大,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不适合木虱生存,黄龙病即使发生也不蔓延。
蕉柑、椪桔和红桔最感病,甜橙、柚和柠檬次之,温州蜜柑较耐病。
幼树较易感病,大树耐病力较强。
夏、秋梢易发病,春梢很少发病。
(4)防治①加强植物检疫,严禁带病苗木和接穗的引入传播。
②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木,利用指示植物鉴定选出无病母树或用茎尖嫁接脱毒后的材料进行苗木繁殖,选离病区的隔离苗地区种植以防感染。
⑤对轻病树可用 1000单位的盐酸四环素 1.5—2kg注射树干,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柑桔裂皮病是一种发生在以枳、枳橙、黎檬、枸橼等为砧木的嫁接树上的类病毒病害。
被害植株砧木部树皮纵裂和起翘,外皮出现纵向裂纹,树冠矮小,新梢弱而少,叶片较小,部分枝枯死,病树开花多而落花落果严重,产量明显下降。
防治方法(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防止传入无病区,以杜绝扩散蔓延。
(2)通过指示植物鉴定,选择无毒母树和选用已脱毒的苗木进行栽植。
(3)注意枝剪、芽接刀等工具的消毒和操作避毒。
用5%—10%漂白粉液,或25%甲醛和2%氢氧化钠混合液进行工具消毒。
3.柑桔衰退病又名速衰病,国内不少柑桔产区都有发现。
主要为害酸橙砧嫁接树,病树新梢抽发少而弱,叶片变小,老叶失去光泽,叶片呈不同程度黄化,其主脉和侧脉附近往往明显黄化,叶片褪色后不久,老叶即逐渐脱落,病树枝条从顶部向下枯死,发病后2—3年许多小枝枯死,病树一般缓慢凋萎,明显矮化,有时叶片突然萎蔫干挂树上,因而这种病害称速衰病。
在发病初期,病树开花结果都较多,地上部发病之前,细根先腐烂,随后大根逐渐腐烂,苗木在嫁接当年的6—7月,上部新叶主脉附近绿色,脉间叶肉黄化,类似缺锌症状,后有的叶片主、侧脉附近亦褪绿而均匀黄化。
苗木下部的老叶失去光泽,主脉附近黄化,发病后第二年黄化不明显,但生长势弱。
柑桔衰退病原是苗黄型衰退病毒,为一种线状病毒,分为致病力强弱不同的毒系。
苗黄型衰退病是强毒系,在尤力克柠檬和葡萄柚实生苗上引起黄化和植株严重矮化;弱毒系则不引起黄化和矮化,或轻度黄比、矮化。
寄主的感病性是病害流行的首要条件,病毒的致病力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
兴山酸橙和代代酸橙砧的甜橙高度感病,酸橙砧的宽皮柑桔感病轻,柚砧甜橙和来檬砧柠檬均感病;酸桔、红桔、粗柠檬、甜橙和香橙作砧木的甜橙和宽皮柑桔较耐病,枳和枳橙基本免疫,除来檬、柠檬、酸橙、葡萄柚和尤力克柠檬外,实生苗较耐病。
防治方法(1)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木。
(2)用枳和枳橙等抗病砧木。
(3)加强对蚜虫等传播媒介的防治,防止田间传播。
(4)加强检疫,防止传入新的致病力强的株系。
(5)接穗和苗木可进行热处理脱毒,一般来檬用35—43℃处理40—107天,北京柠檬经52℃温热处理7—22h。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25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