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创我国柑桔生产新局面的主要途径?
1.调整生产布局,建立商品生产基地。我国柑桔生产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为了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必须认真贯彻“合理布局,适当集中”的方针,调整柑桔生产布局,建立商品生产基地。而商品基地建立必须遵循的原则是:①生态条件适宜;②原有基础好;③交通运输条件方便;④以县为单位,尽量集中连片。就全国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片:
(1)长江上游生产基地。主要包括四川盆地的岷江、沱江、嘉陵江和金沙江中、下游干流直到湖北宜昌南津关以上的三峡地区,河流两岸绵亘2000余公里的丘陵山地,北有东西向的山峦屏障,中间又有河流贯穿全境,起到调温作用,使气候温暖,雨量丰富,尤其是冬季最低气温较高,有利柑桔越冬。一般≥10℃年积温为5000-6000℃,年平均气温16.5-18.3℃,1月平均气温为4-8℃,极端最低温为-1.2—-8.9℃,是我国甜橙、温州蜜柑、红桔的最适宜区。这里柑桔栽培历史悠久,基础好,尤其是甜橙的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70%和60%,且品质好,畅销国内外。今后,应扶植改造老柑桔园,建设新果园,重点发展以甜橙为主的优良品种,建设成为全国主要的生产基地。
(2)华南甜橙、蕉柑、柑柑生产基地。主要包括闽东的福州平原、九龙江平原及浅丘、广东的潮汕平原、珠江三角洲、桂东南的西江两岸平原及桂东北、柳州一带等。这些地区位于南亚热带,气温高,热量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17℃以上,全年≥10℃活动积温5500-8500℃,最冷月平均气温≥6℃,极端气温的多年平均值在15℃以上,常年无霜冻,十分适宜甜橙、蕉柑、椪柑、沙田柚等生长,结果早、产量高,质优味美,历来是我国柑桔的主产区之一,又是驰名中外的新会橙、暗柳橙、蕉柑、椪柑和福桔的名产区。但是,目前甜橙产量只占总产的三分之一。今后,应有计划地提高甜橙比重,建设成以甜橙、蕉柑、椪柑为主的商品生产基地。
(3)长江中、下游生产基地。主要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及湖北南部,是我国著名的宽皮柑产区。这里虽然位置偏北,热量条件不及华南和长江上游地区,有十年一遇的周期性冻害威胁。除热量较丰富的局部地区适于甜橙生长外,大部分地区宜于温州蜜柑等耐寒品种的栽培。近二十年来发展较快,潜力尚大。特别是沿粤汉铁路两侧的湖南岳阳、长沙、株州、衡山、郴州等县及湘黔铁路沿线的湘潭、邵阳、溆浦、怀化、藏江直到贵阳一线两旁的黄红壤丘陵,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适宜,有利于建立温州蜜柑的商品生产基地。这对于发挥地区优势,繁荣山区经济,意义十分重大。
2.选择有利的局部气候确保柑桔安全越冬。建国以来,我国柑桔生产先后遭受三次大冻害,特别是长江中、下游产区受冻面积大,灾情严重,产量锐减,损失巨大。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迅速发展我国柑桔生产的关键在于,想方设法确保柑桔安全越冬。主要的措施是:①选择水体小气候。所谓水体小气候,主要是指由于江河、湖泊以及水库等水体的调节作用,而使附近地区较为温暖、湿润,有利于柑桔生长发育和越冬的小气候区。水体为什么能形成有利的小气候区呢?以水库为例,由于库内的庞大水面不断蒸发水量水汽和四周群山上树林的蒸腾作用,使库区周围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气温变化和缓,有利于柑桔生长。我国江苏吴县洞庭的东山和西山,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安徽巢湖附近先后发展起来的柑桔园就是建立在这种生态环境下。解放后,随着我国水利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兴建的水库日益增多,其中,已有不少库内栽植柑桔林。如新安江水库温州蜜柑、本地早、朱红桔已发展到2600万亩;湖北富水水库修成后,温州蜜柑发展到3万亩,年年无冻害,成为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②充分利用山体小气候区。山体对附近小气候的影响主要是对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起阻挡作用,使背风坡小区风速减弱,气温略有升高。这对柑桔安全越冬也十分有利。因为侵入我国的冷空气主要有三路:一是从西北方向侵入我国长江流域;二是从正北方向侵入;三是从东北方向侵入我国东部沿海。因此,冬季每当冷空气南下时多盛行偏北风、东北风或西北风。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利用北、东、西三面有群山环绕的簸箕形地形所形成的小气候区栽培柑桔,以保证安全越冬。如浙江省海盐县澉浦乡南湖、北湖村的200-300亩柑桔园就是典型的一例。这里虽然地处杭嘉湖平原,位置偏北,气温较低,但是,由于北、南、东三面有高150米的山丘阻挡北方冷空气的南袭,因而风速小,日平均气温较高,冰期天数小,历史上从未发生过毁灭性的冻害。
3.改进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品质。迅速提高我国柑桔的产量品质,关键在于改进生产技术。
(1)选用良种、良砧。良种是柑桔增产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已培育出不少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佳的良种有:新会橙、柳橙、香水橙、锦橙、脐橙、血橙、伏令夏橙、蕉柑、椪柑、雪柑、温州蜜柑、本地早桔、南丰蜜桔、沙田柚等,它们的增产效果显著。如广东澄海县连上乡卫东村创造6年生蕉柑平均亩产11040斤的纪录;湖北宜昌市伍家乡旭光五队创造15年生温州蜜柑平均亩产11666斤的高产典型。
(2)选择优良砧木,也是保证柑桔丰产优质的重要一环。我国现有的砧木品种不多,特别是优良高产的矮化砧木更为缺乏。目前,主要使用的砧木是枳。它具有早产、丰产、品优、耐寒、抗病等优点,是四川、湖南、湖北、浙江等省山地果园广泛使用的优良矮化砧木。次之,是构头橙,性较耐盐,是东南沿海海涂果园常用的矮化砧木。
(3)合理密植。为了使柑桔早产、高产,当前世界上主要柑桔生产国家十分重视利用矮砧进行密植。如日本,近10年来柑桔产量增长一倍,其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合理密植。它既便于管理,又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在我国广东潮汕地区的水田柑桔栽培,也采用密植的方法获得了早产、高产的成功经验。其主要做法是,运用土壤和肥水状况控制柑桔根系的发育,以达到矮化、结果多,高产的目的。
(4)培肥土壤,防治病虫害。这是提高现有成龄柑桔产量最重要的技术措施。特别是我国南方柑桔产区,温暖多雨,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快,因此,需要不断加厚土层,补给养分。一般是每年秋季深施基肥,压埋绿肥,加施磷、钾肥,改良土壤,促发新根。另外,在采果后、萌芽期、谢花后、壮果期,先后施追肥。追肥以氮肥为主,以利于老弱、低产树提高单产。
柑桔的病虫害,主要有溃疡病、黄龙病、疮痂病等,它是造成柑桔减产、衰老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贯彻防重于治和及时防治的原则,采取药剂喷杀与生物防治综合治理。与此同时,在建立新果园上,一定要选择无病区、无病苗木。
此外,在柑桔栽培技术上,还要合理整形修剪,促进花芽分化,保花保果等,也是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
南丰蜜橘的特点是味甜、皮薄、核少。特别是为了钱,橘子被卖到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南丰蜜桔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开元年间。时至今日,南丰蜜桔仍是过年必备物品,种植规模越来越大。
产地:
关上精品蜜桔园
橘子采摘时间:
从十月底到十二月
特点:
有7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皮薄、核少、汁少渣、色泽金黄、酸甜可口、营养丰富”而闻名。
南丰蜜桔种植体系覆盖南丰县全境,种植面积70万亩。核心保护区位于国源水南村、杨梅村和秦城镇腰铺村。
柑橘加工业由飞环酒业有限公司牵头,柑橘销售由蒙龙果业、果业集团牵头。南丰国际柑橘节每两年举办一次,扩大了南丰柑橘的影响力,提高了知名度,使南丰柑橘畅销国内外市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富含还原糖、硒、氨基酸等40多种保健因子。是消费者青睐的碱性水果。从唐代开始就被列为皇家贡品,受到历代名人的推崇和赞美。
南丰蜜桔畅销全国各地,远销东南亚、中东、北美、欧盟、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和出口国家数量均居中国首位,年综合产值超过120亿元,品牌价值191.51亿元,居中国宽皮柑橘首位。
鉴别真伪: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橘子的产地、采摘时间、分拣日期、包装日期等‘身份’信息都会出现。南丰蜜桔电商平台推出了溯源采购系统,对每一个蜜桔进行监控,记录从果园到果盘的每一个环节的详细信息,如水果种植、检测、包装、运输等。拥有“身份证”的南丰蜜桔将通过线上线下平台正式销往全国各地。
南丰县种植柑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300年前的战国时期。到了唐代,已经形成了丰富的柑橘品种,有红橙、热橙、宽橙、奶橙等。经过不断的选育和改良,形成了新的生态品种群。人们称它为“南丰蜜桔”,因为它的味道像蜂蜜一样甜。
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南丰橘农形成了一套以南丰蜜桔为主体的柑橘栽培技术体系。从育苗到建园,从土肥管理到病虫害防治,从收获到储藏,无一不显示着他们的智慧。柑橘生产也渗透到了橘农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与当地的节日习俗、民间艺术、饮食文化等相结合,形成了南丰独特的柑橘文化。
生产地址
南丰县位于江西省东部,抚州市南部。属抚河流域和胥江中上游。地球横跨东经11609至11645,北纬2651至2721,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60公里。武夷山脉以东,毗邻福建省黎川县、建宁县;南广昌;西云山在赣州市宜黄县、宁都县交界处;连接南北城。
南丰县始建于三国时期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当时初名“嘉禾”,是因为县内总有金灿灿的收成(指稻穗多,古代视为吉祥的象征)。但因徐州县丰,故有时称南丰县。南丰县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全县总面积1909.28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4%,总人口27.79万人。辖7个镇,12个乡,1个垦区农场,175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1342个村民小组。
另外,甲鱼,南风匹克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9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