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福建漳州平和县 强化生态治理 促进产业转型

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结合花山溪流域综合整治,把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生态治理的主攻方向,推进退果还耕、耕地进出平衡等,推广轻剪轻肥”生态栽培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蜜柚精深加工、林下经济等产业,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推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退改转”协同并举 推动种植结构调适调优平和县举全县之力推进园改耕”、耕地进出平衡、退果还耕种粮,发动高海拔地区的种植户实施退果还林,种植沉香、泡桐、香椿等具有市场潜力的树种,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套种七指毛桃、金线莲等中草药。自2023年以来,耕地数量增加至1.3836万亩(其中实施补充耕地规模约6277.36亩),完成退果还林3514.3亩,林下经济总面积增至55.4万亩,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经验做法也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

福建漳州平和县 强化生态治理 促进产业转型

除退果还耕、退果还林外,还实施改良换种举措,推广轻剪轻肥”生态种管和生态沤肥技术,建设高标准生态柚园3.24万亩;推广葡萄柚、红美人”、台湾沃柑和木瓜蜜丁等优良柑橘新品种,嫁接换种面积20万亩。

种养加一体发展 推动产业系统高产高效去年以来,平和县因地制宜发展稻菜菜”稻蛙菜”稻豆薯”轮作、稻鱼共生”生态农业等模式,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并推出稻蛙香米、三平福米、梯田生态米及田里优选”系列农特产品,其中,芦溪蛙田米”荣获全国生态优质奖。

此外,还创建了15个立体生态种养示范园,由扁平化的单一维度向立体化的多维空间转化,实现产业空间立体化,并以工业化理念抓好全县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在产业相对集中的乡镇打造试点,加大农业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构建一园四核多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实现示范园区工业化。

  农文旅深度融合 推动全域旅游做大做强在全市率先开展琯溪有点田”认种活动,创建体验示范点,开展首届春耕文化旅游季活动,目前,已有63家市直单位和90家县直单位签订认种协议,2万多名党员干部及社会人士参与认领土地达2300多亩,成为全省典型的互动式体验农业示范点。

除此之外,打造霞寨七彩稻田”、大溪大松千亩梯田、国强花溪梦田”等一批网红打卡点,串点连线”推出6条田园农旅线路。

自开展生态治理以来,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平和县内9个省控断面水质均值Ⅲ类水达标率达到了100%。

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度新增耕地产能变化率居全省第一,稻蛙菜”稻豆薯”轮作、稻鱼共生”等新种植模式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和推广;蜜柚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提升到227.03亿元,白芽奇兰干毛茶和林下经济产值也在稳步增长。

与此同时,农文旅融合产业也在蓬勃发展,2023年12月,平和县获评第四批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2024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超51万人次,持续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