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油麦菜菌核病成因及预防

油麦菜,别名莜麦菜,含有大量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B2和大量钙、铁、等营养成分,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有“凤尾”之称。现农业之友网将油麦菜菌核病成因及预防介绍如下。油麦菜菌核病的发病症状。

油麦菜菌核病成因及预防

油麦菜菌核病发生于油麦菜的茎基部。

染病部位多呈褐色水渍状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密生棉絮状白色菌丝体后形成菌核。

菌核初为白色,后逐渐变成鼠粪状黑色颗粒状物。

染病株叶片凋萎终致全株枯死,整株腐烂。

病菌还可通过易感染的杂草,如灰灰菜等,再传到蔬菜上。

温度20℃,相对湿度高于85%发病重。

湿度低于70%,病害明显减轻。

此外,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条件差,或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或偏施氮肥,连作地发病严重。

如何预防油麦菜菌核病: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可用8%盐水浸种除去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经处理过的种子须用清水洗净再播种。

清除田间病残体,进行土壤消毒。

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减少田间菌源。

油麦菜菌核病重发区,利用春茬菜收获后的休闲期,每亩施石灰100公斤,加碎稻草500公斤,深翻25-30厘米,起高垄,灌大水盖地膜,处理30天左右,期间沟里始终装满水,可使土壤中菌核腐烂。

温室利用春茬菜收获后休闲期密闭日光温室7~10天,对土传病害均有效果。

定植前在苗床可喷洒40%新星乳油。

培育适龄壮苗,苗龄6-8片真叶为宜。

带土定植,移栽密度不宜过高,提高盖膜质量,使用黑色地膜覆盖,将出土的子囊盘阻断在膜下,大幅度减少初侵染机率。

及时摘除病叶或拔除病株深埋,并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但在高温期要注意浇水降温,或推迟定植期避免高温为害。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灌。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先清除病株、病叶,再选用50%速克灵粉剂50克兑水40~50千克喷雾;病害严重时,可酌情加大药量,5~7天喷施一次,喷药时间应选晴天午后3时或雨后转晴叶面不带露水时较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7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