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养殖管理技术
虹鳟鱼是一种鲑科、太平洋鲑属冷水性塘养鱼类。虹鳟是世界上广泛养殖的重要冷水性鱼。因成熟个体沿侧线有一棕红色纵纹,似彩虹,故名。
下面介绍一下虹鳟鱼养殖管理技术。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饲料的配方有两个:养殖前期(从定塘到翌年2月上旬),饲料配方为动物性饲料占60%,植物性饲料占40%,即鱼粉60%、豆饼15%、麸皮15%、粗粉5%、玉米5%;养殖后期(从2月中旬到出池),饲料配方为动物性饲料占50%,植物性饲料占50%,即鱼粉50%、豆饼25%、麸皮15%、玉米5%、粗粉5%。
每100kg饲料中长期添加多维素100g、氯化胆碱166g、无机盐200g,同时在饲料中按鱼体总重的0.1%添加维生素E。
饲料投喂时,根据鱼体摄食情况增减投喂量,以鱼体摄食到八成饱为度,每天投喂2次,采用手撒的方法定时、定点、定质、定量进行投喂。
一般情况下,日投喂量为鱼体总重的2%~3%,但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鱼体摄食等状况灵活掌握,避免投喂过多而污染水质。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多采取池水消毒与投喂药饵相结合的方法。
池水消毒时,常用的药物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以5∶2混合),使池水浓度达0.7ppm,静水洗浴30分钟,消毒期间注意观察施药后鱼体的反应情况,如发现有异常现象则立即向池内加大进水量,稀释药物浓度,防止死鱼事故的发生。
投喂药饵时,主要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等抗菌药物,同时加大维生素E、维生素C和氯化胆碱的用量,每100kg饲料中可添加土霉素100g。
定期疏苗,以确保合理的放养密度,减少缺氧、浮头等现象的发生。
从市场需求、生产资料周转及群体产量增长等因素加以考虑,将规格达到500g/尾以上的个体及时挑选上市,既满足市场的需求,又可缓解生产资金的紧缺,减少鱼池的负载力,提高鱼池整体生产能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39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