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瑞典的经济状况怎样

19世纪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加上一直在世界政治上保持中立,瑞典经济发展逐渐加速。到20世纪中叶更是飞速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70年代开始,瑞典实施了新的产业调整战略,进一步加大科研的力度和投入,积极发展现代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现代化福利社会。

瑞典的经济状况怎样

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农业在瑞典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下降,瑞典农业劳动人口只占全国就业人口的3%左右。

20世纪90年代初,瑞典受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出现衰退。1994年经济开始回升,此后大力发展电子和信息技术产业,经济一直保持2%-4%的增长速度。2008年之后,瑞典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面临经济增长下降、实体经济遭受冲击、市场信心持续疲弱、企业倒闭增多、失业率上升等不利局面。2009年后,瑞典经济企稳回升,第三产业产值占瑞典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

瑞典森林资源丰富,林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除木材原料出口外,还建立了庞大的纸浆、造纸、家具、林产化工等配套深度加工工业部门,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最前列。其中针叶树木产品的出口额居世界第二,纸浆出口居世界第三,纸业出口居世界第四。同时政府注重环境保护,每年的采伐量不超过自然生长量,使得瑞典森林覆盖率长期保持稳定。

瑞典在保留传统的特色同时,优势部门却已转向技术集约度高的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大力发展信息、通讯、生物、医药、环保等新兴产业。目前,瑞典拥有自己的航空业、核工业、汽车制造业、先进的军事工业,以及全球领先的电讯业和医药研究能力。在软件开发、微电子、远程通讯和光子领域,瑞典也居世界领先地位。

瑞典由于只有九百万人口,因此一直支持世界贸易自由化,是经济高度外向型的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为80%左右,出口利润占GDP的45%左右。

农业

2011年,瑞典全国耕地面积共264.8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农产品自给率达80%以上,所产各类食品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可供出口。2011年农、林、牧、渔从业者占总人数1.1%,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为968.58亿美元。其中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0%。粮食、肉类、蛋和奶制品自给有余,蔬菜、水果主要靠进口,农产品自给率达80%以上。

瑞典林木资源丰富,林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除木材原料出口外,还建立了庞大的纸浆、造纸、家具、林产化工等配套深度加工工业部门,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最前列。其中针叶树木产品的出口额居世界第二,纸浆出口居世界第三,纸业出口居世界第四。同时政府注重环境保护,每年的采伐量不超过自然生长量,使得瑞典森林覆盖率长期保持稳定。

工业

瑞典在保留传统特色产业的同时,优势部门却已转向技术集约度高的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大力发展信息、通讯、生物、医药、环保等新兴产业。瑞典拥有自己的航空业、核工业、汽车制造业、先进的军事工业,以及全球领先的电讯业和医药研究能力。在软件开发、微电子、远程通讯和光子领域,瑞典也居世界领先地位。

瑞典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机械制造业、森林及造纸工业、电力设备、汽车、化工、电信、食品加工等。2011年,瑞典从业者占总人数28.8%,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9%,为1447.48亿美元。

服务业

2011年,瑞典服务业从业者占总人口70.7%,主要分布在医疗护理、商业、运输通讯、金融、企业服务、教育、科研、公共行政部门、个体、文化服务及家庭服务等领域。2011年服务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1.3%,为3836.65亿美元。

旅游业

2011年,瑞典共接待外国旅客约775万人次。主要旅游地有首都斯德哥尔摩、北部自然保护区、南部的哥德堡市和斯考奈省。

财政金融

2012年,瑞典财政收入为17780亿克朗,支出为17910亿克朗,赤字130亿克朗,债务占GDP的37.7%。2013年财政收入为18160亿克朗,支出为18580亿克朗,赤字420亿克朗,债务占GDP的41.9%。

对外贸易

瑞典由于只有九百万人口,因此一直支持世界贸易自由化,是经济高度外向型的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为80%左右,出口利润占GDP 的45%左右。

瑞典对外贸依存度较高,出口商品主要有:各类机械、运输通讯设备、化工及医药产品、纸张纸浆、造纸设备、铁矿石、家用电器、能源设备、石油制品、天然气和纺织品等。

2012年,瑞典对外贸易额为22719亿克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0%,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

2013年,瑞士出口额约为1.09万亿克朗,同比下降7%,进口额约为1.04万亿克朗,同比下降6%,贸易顺差510亿克朗,同比减少约80亿克朗。

对外投资

1989年正式取消外汇管制。主要投资对象是美国和欧洲国家,截止2011年瑞典对外投资262亿美元。

外国资本

瑞士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充足的高科技人才吸引了大量外资,外资主要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和北欧邻国。截止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额为122亿美元。

对外援助

2011年瑞外援额为352亿克朗,占国内生产总值1%。主要受援国是埃塞俄比亚、刚果、莫桑比克、坦桑尼亚、乌干达、阿富汗、苏丹、肯尼亚、巴勒斯坦等。

知名企业

瑞典有很多国际知名的品牌和企业:如沃尔沃集团、沃尔沃汽车、斯堪尼亚商用车、萨博汽车及武器、爱立信、伊莱克斯电器、ABB、利乐包装、哈苏相机、宜家家具和H&M服装、绝对伏特加、柯尼塞格跑车、阿斯利康制药、SKF轴承公司、阿法拉伐集团和阿特拉斯科普柯工业集团等等。按人口比例计算,瑞典是世界上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2006年,瑞典共有6家企业进入《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0强企业。

摘要: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商业业态,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流渠道,就目前来说,国外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地位仍然很高,国内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发展面临着很大压力,我国农批市场行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结构也逐渐朝着大型化,规模化的方向前进。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怎么样

1、国外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地位仍然很高

虽然从全球范围来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由率总体趋势是在降低,但从地域结构上来看,降低幅度比较大的主要是发达的欧美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其农业耕地资源非常丰富,且以平原为主,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生产作业单元主要是规模化的农场和农庄,消费主要以西餐为主,农产品消费品种比较单一,便于集中配送和超级市场的发展。即便如此,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仍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依旧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之一。

2、国内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发展面临着很大压力

管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仍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其所受到的竞争压力和挑战远比欧美发达国家小,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潜在的压力依旧存在,需要整个行业高度重视。

近二十年来,国内商品零售企业的发展规模和运营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减少中间环节,政府有关部门也大力支持“农超对接”模式,2008年12月商务部、农业部就专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意在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并出台了不少配套支持政策。

目前,尽管超市、卖场行业农产品经营市场份额还不高,零售环节还是以集贸市场为主,“农超对接”的探索效果也不尽理想,暂时还没有出现欧美国家超市、卖场大规模替代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情况,但在一些标准化程度较高、耐储存、冷链相对完善的农产品品类上,已在一定程度上跳开了批发市场这一环节。随着我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冷链化程度的提升和超市、卖场自身农产品经营能力的加强,未来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可能冲击不可小视。

3、我国农批市场行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三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教育、科技和社会生产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目前仍处于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对农业和农产品流通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有利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

农产品批发市场结构分析

1、据商贸流通业行业统计信息平台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底,全国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476家,年成交总额37414.4亿元,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额为22864.1亿元,年交易额位于前八位的市场企业的名单见表1,其交易总额约为3082.8亿元,可粗略计算得出2013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CR8为8.23%。由此可见,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属于竞争型中的分散经营市场结构。

2、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整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据《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国交易额亿元以上(含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由2000年的1142家增加到2013年的1884家,年均增长近4%;用食品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年成交额由3667.79亿元增加到11312.50亿元,实际年均增长约9.1%,实际单个市场年均成交额由3211.7万元增加到6004.万元,实际年均增长约4.9%,这表明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近年来正朝着大型化、规模化的方向前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32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