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1、农业生产的特点①地域性②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3、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农、林、牧、副、渔(混合农业)?
4、农业按投入分类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5、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6、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光、热、水)、地形(平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
7、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市场(郊区农业)、交通运输(地域扩展)、政策(商品基地)?
8、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①培育良种②改良耕作制度③玻璃温室④修筑梯田⑤喷灌?
9、市场、交通及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区位的影响①供求关系②保鲜冷藏技术③区域专业化生产?
10、世界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1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
12、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13、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分析(潘帕斯)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
14、阿根廷促进牧牛业的主要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15、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1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地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17、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实例分析(美国)①自然条件②交通运输③地广人稀④工业基础⑤科技?
18、世界主要的混合农业生产方式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19、珠江三角洲的三基渔塘甘蔗、果树、桑蚕、鱼?
20、混合农业的分布地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21、混合农业的发展优势及实例分析(澳大利亚)①生态农业②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市场适应性好
展示了农业投入——产出的一般模式。动植物的生长繁殖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动植物(或者是植物种子)以及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成为农业必要的投入。在这些投入的基础上,经过劳动者的劳动(即投入劳动力),农业就可获得产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中,生产资料的投入比重逐渐增加。农业机械替代手工农具,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可促进农业的产出。在现代农业中,加大科技投入(如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良工作方式等),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如果投入的生产资料或者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农业产出的主要手段,这样的农业称为粗放农业。粗放农业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如果投入的生产资料或者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这样的农业称为密集农业。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蔬菜、花卉、养猪、养禽等农业,出现了技术和资金密集的工厂化生产,并发展迅速。
如果农民生产的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这样的农业称为自给农业。自给农业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主要是为了解决自己及家庭成员的食品供应,同时也生产少量其他产品,如蔬菜等,供日常生活需要。如果是以销售产品为目的来进行农业生产,这样的农业称为商品农业。商品农业只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商品农业普遍进行专业化生产,一般情况下,一个农场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或者饲养一种畜或禽。
其一,中国乡村地大物博,民风淳朴,传统的农耕文明遗迹及生活形态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资源。农耕文化越突出,越典型、越贴近城镇居民亲近大自然的“乡梦”,乡村旅游才会有发展潜力。如水车灌溉、围河造田、山田岗坳、农舍、农家院、篱笆墙等等。
其二,农耕文化带有很强的生态环境特点的地域文化。南方北方,各有差异;东部西部,各具特色。我们经常说到 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还有“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等等,都表明了农耕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其三,农耕文化景观,是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历史见证。它兼具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两种不同要素和特征,凸显了人和自然之间长期而深刻的关联。
其四,农耕文化产生于乡土乡村,它与农民和土地紧密相连,与平民百姓共生共存。农耕文化保持自己的特色,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延续传承,深深植根于乡村生活的土壤之中。
其五,农耕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多元性。各民族在其繁衍生息过程中,依据不同的环境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创造了自己的农耕文化。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52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