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石屏杨梅详细资料大全

石屏杨梅,云南省石屏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石屏杨梅详细资料大全

石屏杨梅4月中旬后即可采摘,成熟期比浙江、福建等地提前40—60天,比云南省富民县提早20多天。经国家农业部专家评鉴认为,石屏杨梅品质好,含糖量高,富含多种维生素,具有果大核小、色泽艳丽、汁多、酸甜适度、有香气、成熟早,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石屏杨梅”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石屏杨梅 产地名称 :云南省石屏县 品质特点 :果大核小、色泽艳丽、酸甜适度 地理标志 :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农业部公告第1517号 批准时间 :2010年12月24日 产品特点,外在感官,内在品质,药用价值,产地环境,地形地貌,水文情况,气候情况,历史渊源,生产情况,产品荣誉,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质量技术要求,专用标志使用,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 石屏杨梅果实中等大,成熟时呈不正圆形或扁圆球形,平均单果重10克,最大单重16克,果面为乌紫红色,果顶稍凸,果底平,缝合线较明显,果蒂小;果肉肉质细软、酸甜适度、内部红色或淡红色,汁液多、具香气、核较小。具有果大核小、色泽艳丽、汁多、酸甜适度、有香气,成熟早,较耐贮运,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石屏杨梅 内在品质 石屏杨梅成熟早,耐贮运,营养价值高,果实中含糖高,富含多种维生素。其中,可溶性固形物≥10.5%,总糖≥9.5%,可滴定酸≥0.7%,每100克石屏杨梅可食部食品中的营养素含量:水分83.4—92.0克、热量28千卡,蛋白质0.8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5.7克,膳食纤维1克,果汁含糖量12—13克,含酸量0.5—1.8克,硫胺素10微克,核黄素50微克,烟酸0.3毫克,视黄醇当量92微克,胡萝卜素0.3微克,维生素A7微克,维生素C9毫克,维生素E0.81毫克,钙14毫克,镁10毫克,铁1毫克,锰0.72毫克,锌0.14毫克,铜20微克,钾149毫克,磷8毫克,钠0.7毫克,硒0.31微克,每千克果汁含钾量≥1500毫克。 药用价值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主治生津解渴,和胃消食。治烦渴,吐泻,痢疾,腹痛,涤肠胃,解酒。果实治心胃气痛,痢疾,吐泻。 产地环境 地形地貌 云南省石屏县土壤类型以水稻土、冲积土、赤红壤、山地红壤、砂壤土和羊肝石土为主。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中间凹,山脉走向多由西南至东北。东北部是老黑山,南部是大冷山,西北部是坡龙山、尼白木克山,中部是砚瓦山、笔架山,山川相间,高差较大,群山迭起,山清水秀。山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5%;平地有石屏县坝、宝秀坝、坝心坝、龙朋坝等四个较大的坝子,平地面积仅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境内最高海拔2551.3米,最低海拔259米,相对高差2292.3米,为典型的立体地形。石屏杨梅最适宜生长海拔高度800—1800米。 水文情况 石屏县属红河和珠江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地带,共有河沟35条,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洁,没有人为和工矿污染。主河流红河由西北向东南贯穿县境,境内有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异龙湖和赤瑞湖两个天然湖泊,水面达43.4平方千米,蓄水量1.12亿立方米,有水库、坝塘381件,蓄水量3260立方米。 气候情况 石屏县属云南省高原亚热带山地气候区,由于地处高原,低纬、北回归线横穿南部地区,地势垂直差异显著,同时受西南印度洋和东南太平洋及西北大陆干暖气流的影响,季风气候较为典型,具有“四季皆有夏,一雨变成秋”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8.2℃,历年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3.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9.1℃;≥10℃的有效积温5950.0℃,无霜期316天;年日照时数2020—22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2%,有效率达83%;年辐射量135.2千卡/平方厘米;年降雨量850—1100毫米,其中5—10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1.3%。优越的生态地理条件,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为杨梅产业发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 石屏杨梅 历史渊源 石屏是中国野生杨梅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野生资源丰富,已发现矮杨梅、细杨梅、板井梅、乌兄梅等4个野生杨梅品种。 自古以来,杨梅就是石屏县各族人民世世代代食用的果实之一,有数百年的历史;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石屏州志》,民国元年(1912年)袁嘉谷主纂《石屏县志》都有记述。 20世纪80年代前,石屏县就对野生杨梅进行人工种植和嫁接,但由于规模小,产量低,经济效益不显著。 20世纪80年代后,石屏县先后从浙江、福建等引入水晶梅、东魁、水梅、荸荠梅、丁岙梅、炭梅、晚稻杨梅等7个品种与本地野生杨梅杂交,经过多年的试验和提纯,选育出了东魁、荸荠梅两个适宜本地种植的当家品种,杨梅产品成熟期比浙江、福建等地提前40—60天。 1985年,石屏县开始种植大杨梅(是云南省最早从浙江引入大杨梅种植的县)。 1991年,成功挂果,果大、色泽艳丽,酸甜适中。 1993年,石屏县杨梅产业经过多年的试种和探索,通过云南省、州有关专家鉴定,得到了“品质佳、口感好、果肉多、核小、色泽艳丽、酸甜适中”的评价,于同年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多点推广引种。石屏县杨梅产业已发展成为休闲娱乐一体化的“杨梅生态旅游业”,于每年5月举行“杨梅节”,吸引省内外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品尝。 生产情况 2010年,石屏县种植杨梅面积6666.7公顷,其中:东魁4000公顷、荸荠梅2666.7公顷,杨梅产品年总产量7.5万吨,是云南省杨梅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县。 2013年,石屏杨梅已发展到6万多亩。 2017年,石屏县经国家农业部认证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2家,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7家。全县累计种植杨梅面积达12.83万亩,全县有杨梅生产行销企业约100余家,联系果农6000多户。 产品荣誉 2002年,石屏县被农业部认定“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杨梅名优基地”。 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石屏杨梅”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石屏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8′00″—102°43′00″,北纬23°19′00″—24°06′00″。全县国地面积3037平方千米。东西最大横距5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88千米。石屏杨梅生产地域范围包括石屏县异龙、宝秀、坝心、龙朋、大桥、新城等6个乡镇。 质量技术要求 (1)园地选择:选择土壤疏松、土层较深厚、排水良好、含有石砾的沙质红、黄土壤,pH值5.5—6,坡度在30度以下,海拔在800—1800米的山坡地,采用水平梯地或等高鱼鳞坑等方式建园。 (2)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并表现出良好经济性状和抗性的东魁、荸荠梅等优良品种。 (3)苗木定植: 定植时间:12月下旬至2月上旬。 定植密度:根据园地土地条件,土层深厚坡地适当稀植,土层较薄或阳光充足的适当密植。东魁种为5米×6米,荸荠梅为5米×5米。 定植方法:挖宽1米,深0.8米定植穴,每穴施有机肥50千克或饼肥4千克,再加1千克过磷酸钙,肥土拌匀填穴,其上覆盖20厘米厚的肥沃表土。栽植时把苗木置于穴中心,舒展根系,校正苗木,保持苗木上部直立,然后填入细土,用力夯实。定植深度以盖住嫁接口为宜。然后浇足“定根水”,然后进行树盘覆盖,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根际湿度,提高成活率。 (4)水肥管理: 水份管理:干旱期及时灌水,特别是幼龄园在高温干旱期注意浇水抗旱。在春季、梅雨季注意排水防渍,以免涝渍害。 幼年树肥水管理:在3—8月的生长季节,以薄肥多次追肥,并以速效性氮肥为主,如尿素,或配有适量的氮磷钾的复合肥。新植幼树成活后及时施用速效性薄肥,在春、夏、秋梢抽生前半个月施入,每株施尿素0.1千克,由于幼年树抵抗力弱,施肥时要求土壤含水量充足,可于降雨前后或对水施入。3年生后每株年施尿素0.3—0.5千克、硫酸钾1—2千克。挂果后施肥时要注意少氮增钾,以控制生长,促进结果。施肥方法多采取环状和盘状施肥,促进根系向外延伸,扩大树冠。 结果树肥水管理:结果树施肥原则为增钾少氮控磷。一般全年施肥2—3次,第1次为萌芽前的2—3月份,以钾肥为主,配施氮肥,满足杨梅春梢生长、开花与果实生长发育的养分需求;第2次壮果肥于5月中旬施,以速效性钾肥为主,补充果实生长发育的养分需求,提高果实品质;第3次为采果后的6—7月份,以有机肥为主,辅以速效性氮肥,及时补充树体养分,3次分别约占30%、30%和40%。 根外追肥:在花期喷0.2%硼砂液,果实生长期喷0.2%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或高效稀土液肥1200—1500倍液等,促进叶片生长,提高光合作用,改善果实品质。 (5)整形修剪: 幼年树整形:树形采用自然开心形为好。定植后的第一年以抹芽为主, 在离地20厘米选留第一个主枝,以后每隔15—20厘米留第二、三个主枝;第二年在主枝的延长枝上剪去不成熟的秋梢,并将主枝上所有侧枝短截,在离主干60—70厘米处留第一副主枝;第三年在主枝上选留第二副主枝,第一、第二副主枝间隔60厘米;第四年继续延长主枝和副主枝,在距离第二副主枝40厘米左右处选留第三副主枝。在培养主枝和副主枝的同时应及时选留大侧枝,通过5年左右完成整形。同时运用6—7月份拉枝、撑枝的办法缓和树势,促使杨梅早产。 结果树修剪:适时适度修剪能提高杨梅的结果性能和优果率。修剪分二次为好,第一次在果实采摘以后(6月底7月初),锯掉上顶高竖枝(开天窗),两树交叉枝,下部拖地枝,冠内密生枝,达到促发夏梢、更新内膛枝,添加结果枝的效果;第二次在次年的2月,主要是小枝修剪,剪去病虫枝、枯枝、密生枝、直竖徒长枝、晚秋梢,对少花树剪去部分无花枝,多花树剪去部分有花枝;对于长势过旺,座果率低、产量少的旺长树,可采用环割、环剥、倒贴皮和断根。 (6)花果管理: 短截结果枝疏花:对花量过多的树,一般结合春季修剪,全树均匀的短截1/5结果枝,并疏除多余的结果枝,尤其是树冠上部细弱、密生的结果枝。 人工疏果:疏果分2—3次进行,第1次在谢花后20天,果实有花生米般小时,主要是疏去密生果、小果和劣果,每条结果枝约留4—6果;第2次在谢花后30—35天,果实横径1厘米时,再次疏去小果和劣果,每条结果枝约留2—4果;至谢花后40—45天,平均每结果枝留2果,其中长度超过15厘米的粗壮长果枝留3—4果,中果枝(5—15厘米)留2—3果,长度不足5厘米的短果枝留1果。 (7)病虫害综合防治: 防治要求:保护杨梅树的正常生长,增强树体的抵抗能力,科学使用农药,提高防治效果,控制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平衡,节省成本。 防治原则:按照:“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及机械防治等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防治措施: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检疫性病虫害传播、蔓延。二是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和枯枝,开春后清除落叶并烧毁,减少病虫源。三是加强培育管理,增强和提高树体的抗性,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四是保护和利用天敌,发挥生物防治作用,用有益生物消灭有害生物,扩大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套用范围,以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五是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到及时、准确地防治。六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杀伤力低的药剂,合理使用、交替使用不同的药剂,以提高对病虫的杀伤力和降低病虫抗药性。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癌肿病:新梢抽生前剪除病枝及枯死枝烧毁,再喷布1:2:200波尔多液;加强树体保护,果实采收和培育管理时尽量避免人为机械损伤;3—4月份,在癌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先用快刀削除癌瘤,在伤口处用硫酸铜1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隔半个月再涂1次。 褐斑病防治方法:冬季扫除果园内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越冬病源;发病初期,树冠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隔7—10天和果实采收后各喷1次。发病严重的杨梅树每年10月至次年2月下旬前,喷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效果佳。 介壳虫防治方法:结合修剪,春季剪去枯枝及虫口密度高的活枝,集中烧毁,减少虫源;5—6月份第一代若虫期(有果实生长时,此期不喷药)和7—8月份第二代若虫期喷药防治,药剂用25%扑虱灵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吡虫啉乳油1000倍液。 卷叶蛾防治方法:人工摘除或剪除被害枝梢,集中烧毁;幼虫期可喷20%杀灭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10%吡虫啉乳油1000倍液。 (8)果实采收要求:杨梅果实采收时要求各品种、各等级的鲜杨梅都必须新鲜洁净、无异味、无病虫危害,精心手采,发育正常,具有贮存或市场要求的成熟度。采摘时轻采、轻放,并按分级指标的级别分开放入容器,随采随装,减少挤压,每篮(箩)不宜超过10千克。 (9)生产记录要求:生产过程要建立生产档案,记录投入品的名称、使用时间、次数、用量、使用方法、收获日期等,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 专用标志使用 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石屏杨梅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运输包装箱(筐)外部应印刷或贴上标签,标明商标、产品名称、品种、重量(毛重、净重)、包装日期、产品执行标准号等。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四川省南部县果树技术推广站申请对“南部脆香甜柚农产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农业部决定于2009年5月20日准予登记。 1.园地选择。根据南部县自然地理特点,脆香甜柚在种植布局上侧重于东南部,果园多建于台坎低山和馒头山的二三台地,选择土壤排水透气良好,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有适当的保水能力,干旱时能及时灌溉的地块建园,要求集中连片面积在2~3.3hm2。

2.定植苗的培育。脆香甜柚从苗圃出圃后,一般高度在35cm以上,个别可达90cm以上,并有二到三个分枝,9~10月份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向阳背风的一台地进行假植,假植按株行距0.67m×1m,假植2年后,苗木长至高1.2~1.5m,冠径1m以上,并有30~50个分枝,成为合格的定植苗。

3.定植。定植前先进行改土和埋压绿肥。先按行距测出等高线,加以调整后,把定植沟位置的表土搬向上坡。梯田基线清沟后,用定植沟的底土填筑梯壁,再把表土及草皮肥料等填入定植沟中。最后再把梯田田面平整,培出边埂和挖出内沟。绿肥每立方米土壤50kg以上,压绿材料以增加有机质为主,如杂草、农作物残桩枝叶、豆科灌木及其他野生灌木枝叶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加施牛栏杂肥、油枯、磷肥等,分层压绿填土、使之高出地面30~40cm,以备下陷。待绿肥分解陷定,即可按株距开穴施基肥定株。

定植时间一般在秋季8~10月份,将定植苗带土移栽,株行距3.3m×5m。定植后灌足定根水,遇干旱时,要将定植苗的嫩枝剪除,以保证成活率。 1、土壤耕作

间作。果园行间、株间空隙较大,在植株封行前,每年可进行两次间作,以豆科绿肥为主,也可间作蔬菜,如青菜、萝卜、白菜等。在土壤较贫瘠的果园或二三台地以上的果园,间作以绿肥为主,夏季种植黄豆、绿豆等,冬季种植豌豆、蚕豆、紫云英、扁荚山黧豆等,这些绿肥于盛花期结合中耕翻压土中,可及时大量补充和增加有机质,以维持和提高果园地力。实践证明,果园种植绿肥3年以上,树势明显强于对照,病虫害减少,并提前挂果一年,成年树果园比对照增产30%以上。

覆盖。对果园进行地面覆盖,能保持水分,抑制杂草,增加有机质,使表土松软通气,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促进表层根系生长。在南部县几个杂草从生,特别是革命草成灾的果园,在立春后用麦草、稻草或麦壳进行全园覆盖,用量22 500kg/hm2,一年之内可基本消灭杂草,且覆盖物腐烂后是优良的有机肥料,树势得到明显恢复,土壤理化性明显改善。

中耕。果园根系较深,为促进须根发达,柚园一般每年进行2次中耕,4月上旬全园深翻25cm左右,断一些根促进发根更多,10月至11月中下旬施冬肥后中耕10~15cm,以利于保水保肥,间作绿肥的果园可在2次绿肥盛花期进行2次中耕。

2、施肥

幼龄树的施肥。植后1~2年的树,施肥的目的是促进快速生长,迅速扩大树冠,为早期丰产打下基础。由于幼树根系分布浅而范围小,吸收能力差,要勤施薄施。在每次春、夏、秋梢新梢抽发前和新梢叶片转绿时的施肥作为重点保证。全年每株施人畜粪50kg,尿素0.3kg左右,分次加水冲稀施下。

初结果树的施肥。树龄为3~5年生投产树,栽培目标是既要不斯扩大树冠,保证旺盛的生长势,又要保证逐年增加产量。施肥重点是促进抽发数量足够的结果母枝,以促进抽发春梢和早秋梢,抑制夏梢和晚秋梢为目的,全年需施好以下3次基本肥。

花前肥:一般在春芽萌发前的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施用,施用量占全年的20%,以氮肥为主,配合施有机肥。

壮果促梢肥:在7月上、中旬施用,施肥量占全年的50%,以氮肥为主,增施磷肥、钾肥。

采前肥:在采果前半个月左右施下,目的是恢复树势,促进花芽分化,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施用尿素、磷肥,施用量占全年的30%。初结果树一般一年每株可施猪牛栏肥或绿肥50kg,人粪尿50kg,饼且巴2kg,尿素0.5kg,磷肥1kg,草木灰2kg。

成龄树施肥。成龄柚树已经长大,由于结果的原因秋梢的抽生能力差,只有春梢数量多而且健壮,结果母枝从早秋梢为主转为春梢为主。所以要重施春肥和采前肥,补好壮果肥。全年施肥量的分配是:采前肥占40%,春肥30%,壮果肥30%,施肥以人畜粪、栏肥、饼肥、土杂肥等有机质肥料为主,结合施用速效氮肥和磷、钾肥,做到肥料养分既全面又充分、速效,迟效配搭用。施肥量要以产量多少为主要依据,一般单株产量在 50kg以上的柚树,每年施肥量约为纯氮1kg,p2o5和k2o各0.5kg,株产在1ookg以上的柚树,每年施纯氮1.5kg,p2o5和k2o各0.75kg。

除土壤施肥外,还可不分树龄,不分时期地进行根外追肥。

3、水分管理。南部县柚园多为山地果园,一般不易积水,水的管理主要是灌水。根据地方气候特点,南部县常遇冬干春旱,绝大多数年份有伏旱。冬干利于柚树花芽分化,而春旱则不利于分化后花器形态发育,所以,一般要在3月份开花前灌水。伏旱期间正值脆香甜柚果实细胞增大期,果实需水较多,此时干旱可能引起果实停止生长,后期突然降雨易导致裂果。因此,夏秋遇旱时必须及时灌水,这是脆香甜柚预防裂果的关键措施之一。 1、幼树整形。一般采用自然圆头形。第一年假植后未经苗圃整形的苗木留50~60cm短剪。待发梢后,在主干离地面40~45cm(作为定干高度)以上选留生长强,分布均匀、相距10~15cm左右的新梢3~4条为主枝,其余除少数作辅养枝外,全部抹去。主枝立柱扶缚使与主干成40°左右的角度。第二年春发芽前将所留主枝适当短剪细弱部分,发春梢后,在先端选一强梢作为主枝延长枝,其余作侧枝,如主枝已相当长,可距主干约40cm处选留第一个副主枝。以后主枝先端如有强夏、秋梢发生留一个作主枝延长枝,其余摘心。第三年定植后要继续培养主枝和选留副主枝,配置侧枝,使树冠尽快扩大。主枝要保持斜直生长,以维持生长强势,并陆续在各主枝上相距50cm左右,选留方向错开的副主枝2~3个,并与主干成60°~70°角。在主枝与副主枝上,配置侧枝使其结果。

2、成年树的修剪。成年柚树已进入结果期,修剪的目的是促进植株结果和枝条更新,脆香甜柚树冠内部结果良好,结果母枝大部或全部都在树冠内部,为2年生的无叶枝或少叶枝,大部分着生在3,年或4年生的侧生短缩枝上。修剪时要遵循“顶上重、四方轻、外围重、内部轻”的原则。在树冠内部3~4年生侧枝上较纤弱的无叶枝必须保留。树势强、营养生长旺盛、枝叶过茂密的修剪宜较重,营养生长弱的宜轻剪。 1、落花落果。第一次落果在谢花后(5月上旬~5月中旬)不久即开始,小果带果梗落下,一般在谢花后7~15天落果最多,过10~15天又出现第二次落果,为无梗小果的脱落,果实较大,延续约10天落果较多,以后落果迅速减少,至20天后基本停止。此时落果已占总小果数的60%以上。

2、保果。对花量较少的旺壮柚树要进行保果,方法有环割和运用赤霉素。环割保果在谢花末进行,赤霉素在二次生理落果前使用,浓度一般控制在50~100um/l以内。

3、疏果。在管理良好情况下,健壮成年树每株保持在100~120个小果,即可保证株产50~60个,产量60~70kg。幼果过多易造成果实过小,达不到商品要求,必须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将病虫果、机械伤果、果形太小、色淡、无光泽的果疏去。

4、预防裂果。脆香甜柚有裂果现象,正常年份裂果可占10%~20%,在细胞增大后期至采前(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均可能发生裂果,裂果生理尚不清楚’。据试验表明:夏秋土壤干旱是影响裂果的重要因素。吸果夜蛾为害果实也易引起裂果,树体钾素营养也与裂果有关,叶片中钾的含量较高,裂果减少。因此,预防裂果的措施:一是7~10月干旱时灌水;二是叶面喷施钾肥;三是7~9月注意防治吸果液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54148.html